德格印经院的雕琢时光

四川农村日报 2020-04-03 06:39 大字

德格印经院。

所有印工都是义务劳动。

工匠师傅正在紧张工作。

□李贵平 文/图

前不久,我随北京大学中文系、《科学中国人》杂志社组织的川藏线茶马古道考察队,来到地处川藏交界处的甘孜州德格县。

德格,意为“善地”。德格县东北部的阿须草原是格萨尔王的故里,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就诞生在阿须草原这片土地上。格萨尔,是公元十一世纪藏族传说中莲花生大士的化身,史诗说他头上闪耀着先辈带来的光环,一生戎马,扬善抑恶,成为藏族人民引以为豪的旷世英雄。

德格印经院,始建于公元1729年,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被称为“世界上门类最齐全、版式最独特、雕刻最精良、字体最精美、校对最严密、保护最完好的藏文传统雕版印刷馆”。

由于气候关系,每年印经时间只有半年,从藏历三月十五日至九月二十日,才能雕印经书。我们这次来到德格运气比较好,赶上了印经的季节。

壹 近300年的古老建筑

德格县城所在地更庆镇面积不大。狭长寂静的山谷中,藏式建筑群罗列在色曲河谷的两岸。转过街角,山坳处,一座形似庙宇的褐红色建筑赫然而起。这,就是驰名中外的德格印经院。

德格印经院占地面积1679平方米,建筑面积4103平方米,1729年由德格第十二代土司却吉·丹巴泽仁创建。

看上去,德格印经院还不如中等规模的寺庙大。它过去是一座寺院,名为更庆寺,从上世纪四十年代起,逐渐由寺院演化成现在的样子。

德格县文旅局副局长格西介绍,当年,德格土司却吉·丹巴泽仁在过完52岁生日后主持修建印经院时,征集了上千藏民,砍伐木料、平整地基、开山凿石。却吉·丹巴泽仁去世后,他的儿子彭措登巴、索朗贡布、洛珠加措继承父志,接手修建。上至土司僧侣,下到普通民工,一代一代,前赴后继,从日升到月落,从春阳融冰到大雪封山,经过四代土司费时30年的劳作,终于建成了印经院。

贰 珍藏29万块藏文印版

印经院是厚重的,我们造访的脚步是轻缓的。

印经院里的经版库房,占据了主殿二、三、四层的六七个房间,为整个建筑面积的一半,这里也是德格印经院的核心区域。经版库里光线暗淡,隐约看见靠墙一圈都是一层一层的木架子,上边插满带手柄的经版。此时,高原的阳光透过不大的窗户,在狭长的过道投下一道金灿灿的亮光。据说,这里保存着约29万块传世的藏文典籍印版,有些已是孤版,可谓价值连城。

拾级而上,在环绕天井的走廊间,只见十多名工匠师傅正在紧张印经。他们两人一组,面对面坐着,其中一人负责取换经版、刷墨。刷墨的工具是自制的,看起来像厚厚叠起的粗布,用线缝在一起。由于日复一日翻来覆去地刷墨,边缘磨起毛了,更像是一把软刷。起毛的棉布吸墨、柔软又细腻,用来刷墨,墨能均匀沾在经版上,又不会淤积。另一人,则负责放纸和印制——这个人看起来要有点力气,身体有节奏地前后摆动。他拿一张纸放在经版上,然后拿起放在腿上的一个木磙子,双手握着在纸上磙一个来回,这样一面经文就印好了。

印经过程一气呵成,快捷流畅。我注意到,最快的一对,是两个穿红色无袖“堆嘎”(坎肩)的十六七岁少年,手法像机器般飞速运转,手中的纸张雪片儿般纷纷落下,印出来的字迹清晰之至。

印经场所很安静,仿佛一场肃穆的殿堂音乐会,声音从心灵流淌出来,传递到大堂,才有取放经版时木头轻微碰撞的声音。

据了解,印经院的工匠师傅每个组每天的量约为2400张,每天工作6个小时左右。所有的印工,没有一分钱报酬,全是尽义务。他们大多是住在附近的藏族群众。每次印制结束,印工都要仔细将印版上的墨泥或朱砂洗得干干净净,再涂上酥油,清爽入库,如此方能保证印版百年不腐。

工匠师傅扎西老人说,德格印经院院藏印版的历史,可以上溯到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以前,甚至早于建院时间26年。

叁以师带徒,工序秘而不宣

这里的雕刻工匠,向来以师带徒进行培养,薪火相传。所有工匠都要经过严格考核,筛选出那些技术完全熟练、做事一丝不苟的人来从事这样的工作。

通常情况下,技艺娴熟的工匠每天只能完成一块印版的单面刻制,而10天左右才能完成一幅画版的单面文字雕刻。比如,闻名全藏区的《甘珠尔》就是100名书法家花了3年时间、500名工匠雕刻5年,才完成全书的印版刻制工作。

德格印经院,素有“藏文化大百科全书”的美誉,和拉萨印经院、拉卜楞印经院并称三大藏族聚居区印经院。

这座古老工坊,为了防止火灾一直没安装电灯,藏经库的能见度极差,看上去十分阴暗幽深,但僧人和印工如得神来之手相助,可以毫不费劲地在几十万块经版中找到自己所需那一块。这些经版,俨然成了他们身体的一部分。

甘孜民俗文化专家噶玛降村曾撰文说,德格印经院的藏文印刷,290年来一直沿用传统雕版印刷技术,很多独门程序是秘而不宣的。当今世界上,能够完整保存这29万余块印版,可以说是绝无仅有。

德格印经院的造纸原料,采用的是一种名为“阿胶如胶”(汉文学名叫“瑞香狼毒”)的草本植物,造出的德格纸,色呈微黄,质地较粗较厚,但纤维柔性好,不易碎,吸水性强,保存时间长。

肆 再现“世界雕版印刷术”

甘孜州文化学者向秋卓马说,小时候,村子里僧人们使用的经书都来自德格印经院。对藏族群众来说,德格印经院的经书不仅精美,还有加持的作用。有的人长途跋涉去印经院,并不是为了买经文,只是去转巴宫(作坊),观摩雕印工艺。这也算是对典藏文化的朴素致敬。

千百年来,德格县以东的藏民要取得经书,必须翻越“川藏第一险峰”雀儿山。雀儿山垭口海拔5050米,从马尼干戈开始翻山,跋涉好几天,路途艰难,冬季白雪茫茫、冰凌如刀、风厉雹烈、野兽出没。如今穿过雀儿山的隧道早已开通,翻越雀儿山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1980年,德格印经院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德格印经院藏族雕版印刷技艺”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德格印经院的雕版内容,涉及宗教、历史、科技、医学、数学、文学、天文、地理、音乐、藏文文法等领域,印刷工艺保持着十三世纪以来最传统技艺和生产方式,全部为纯手工制作,赫然再现早已消失的“世界雕版印刷术”记忆,这是极为罕见的。

印经院所印刷的文献典籍,不仅在中国广大藏区得到传播,也被中国诸多博物馆和研究机构收藏,还远销印度、尼泊尔、不丹、日本,以及东南亚国家和地区。

新闻推荐

甘孜州公积金管理部门 加力催收逾期贷款

甘孜日报讯12月2日,记者从州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获悉,为切实防范公积金贷款逾期风险,该中心积极作为并指导各县(市)紧扣“三年...

德格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德格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