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救孕妇两地专家跨越空间联手出击
一名叫阿珍的39岁藏族妇女在怀孕7个月时经历了一场惊心动魄的生死之战!在甘孜州德格县人民医院,面对大出血的阿珍,援藏的市一医院医疗队员与当地医生配合,在缺少医疗物资的困难环境下,用人工按压、手工水囊等土办法为其止血,与此同时,远在成都的市一医院多学科专家联合远程会诊,给阿珍提供最优诊疗方案。经过跨越两地的专家的共同努力,终于让阿珍逃脱了死神的追击。
绝不放弃孕妇生命
4月7日下午,德格县人民医院。阿珍被家属送到医院,她出现呕吐、头痛、眼花等症状已2天。常驻德格县人民医院的市一医院援藏医疗队队员周述言、罗佳茜立即为怀孕7个月的阿珍做检查,发现胎儿已然没有生命迹象。同时,她的血压等生命体征严重超出正常值,面临生命危险,必须马上进行剖宫产手术。
病人情况紧急,周述言立刻通知该院派驻德格县人民医院的陈航院长,启动产科院内急救小组。远在成都的市一医院院长赵聪第一时间得到信息,当即指出:“危重孕产妇的急诊急救工作必须保证万无一失!”他要求 “不计代价、不惜成本、不讲条件,全力以赴”保证患者生命安全。市一医院援藏医疗队的心内科、ICU、血液科等多学科专家以及当地医院相关科室医生快速就位。
尽管当地医院全力抢救,又有市一医院的援藏医疗队鼎力支持,但情况并不乐观。一方面,面对神志不清的阿珍,家属们不再抱有希望,决定放弃抢救;另一方面,当地医院条件简陋,手术用血极度紧张、检查治疗设备简陋。孕妇一旦上手术台,可能就下不来。“按常规,这种情况我们应该立即转院治疗,但转到有条件的甘孜州医院要耽搁将近10个小时。产妇这种情况根本无法转诊,时间已经不允许了,我们必须争分夺秒!”陈航回忆当时的情景:“我们绝不放弃抢救病人,于是因陋就简、就地取材开始手术。”
“土办法”按压6小时止血
40分钟后,手术成功了,但产妇情况并没有好转。由于胎盘早剥,子宫卒中,短时间急性失血导致凝血功能异常,阿珍的阴道一直在流血。参与手术的周述言说:“一般情况下,我们都用COOK球囊压迫止血,但当地医院没有这些设备。所以我们用避孕套做了一个手工的球囊备用。并且加用人手按压这种‘土办法\’,帮助病人止血。”
当天晚上,两名医生轮流坐在病床前,把左手伸进被子里,压在阿珍肚子上止血。整个过程一直持续了6个小时,医生们来不及吃晚饭,喝水,不眠不休,这个姿势使身体僵硬,轮换时医生完全站不起来了,需要人搀扶着起身。
朋友圈接力寻找救命血
由于阿珍失血过多,急需紧急输血。在援藏医疗队和当地医院的协调下,启动了紧急输血程序。大家多方联系,德格县人民医院副院长黄绍文联系县妇联以及当地驻扎部队;德格县人民医院副院长龙尕发出微信朋友圈,寻找志愿者。很快,当地医务人员、军人、好心人士纷纷回馈,表示愿意献血。龙尕本人也不顾不久前刚献过一次血,挽起袖子贡献宝贵力量。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终于找到了3名血型匹配的志愿者。早已不敢抱有希望的家属们看到了奇迹,感动得流下眼泪,他们凑齐身上仅有的零钱,买来哈达和白糖,送给志愿者和医护人员表达谢意。
多科远程会诊制定最优方案
4月8日,经过一夜奋战的医生们仍在努力抢救阿珍。
经过市一医院的前期援助,德格县人民医院已与该院初步建立了远程会诊系统。8日上午10点,援藏医疗队和当地医生通过远程会诊系统,与市一医院妇产科、心内科、眼科、消化内科、肾内科、ICU等多学科主任、专家进行“面对面”交流,为阿珍会诊,制定多学科诊疗计划。
针对阿珍出现的失明、血色素低、腹腔积液、血压偏高、肾功异常等多种不同症状,各学科主任和专家通过共同查阅病史、体征监测指标、实验室检查、查体情况等多个方面,结合各自学科给出了专业意见,并就各专业间如何充分合作并发挥最大作用反复交换了意见,为患者进一步确诊,排除并发症风险,制定了最优化的诊治意见。
身处两地的专家携手努力,终于让阿珍暂时脱险。记者昨日联系到市一医院派驻德格县人民医院的陈航院长,他说,阿珍目前生命体征相对平稳,救治仍在继续,“我们会全力以赴保障她的生命安全。”
曹一莎 本报记者 邓晓洪 摄影 时间
新闻推荐
掩映在鲜花丛中的雨拖村新安置点。雨拖村安置点全貌。德格县是国家深度贫困县之一,集“老、少、边、穷”于一体,到2016年底仍有13678名贫困人口。易地扶贫搬迁是脱贫攻坚环节中的难点重点。2017年,...
德格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德格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