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脱贫致富,大家都在想妙招 他的想法不一般种名贵中药野生重楼

凉山城市新报 2016-05-20 16:26 大字

看着长势喜人的重楼,沈晓东心里喜滋滋的。

初夏的清晨,山间依然有些凉意,冕宁县大桥镇龙洞河村1组的10多位村民一大早便在村里“果树苗种植基地”忙开了,他们在打理基地里的重楼。“去年,我带领村民在山上的荒坡种果树苗和名贵中药材‘重楼\’。还先后建立起了果树林种植基地和冕宁宏宇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宏宇科技负责人沈晓东说。

冕宁县大桥镇龙洞河村是位于大桥水库上沿的一个贫困村,近年来,大桥镇通过鼓励返乡创业,吸引、支持有技术有能力的优秀人才回乡发展产业,带动家乡百姓共同致富。冕宁宏宇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沈晓东就是大桥镇“迎凤回乡”回引的优秀人才之一。

打拼15年

如今回乡创办企业

“重楼是名贵中药材,是云南白药的主材,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但其生长周期长,从种下到可以对外出售,一般需要7至9年时间,期间需要有人不间断打理。”5月15日上午,冕宁县大桥镇龙洞河村1组的沈晓东在自家重楼种植地里向前来参观的人介绍着,看着长势喜人的重楼,沈晓东心里喜滋滋的。

今年40岁的沈晓东,中等个子,圆圆的脸,俊朗潇洒,脸上随时漾着微笑,目光里充满着坚毅。从25岁怀揣梦想到甘孜打工,到如今回到家乡创业办企业,沈晓东已从一个地地道道的山里娃变成了一个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带头人。

沈晓东是土生土长的大桥镇龙洞河村人,祖祖辈辈都是农民。由于家庭贫寒,初中毕业就辍学在家务农。因为不甘于家庭贫困的现状,他决定走出大山。2001年,他来到甘孜州德格县打工,做苦力领着30元一天的工资。沈晓东为人朴实真诚,做事认真负责,第二年,他自学修车和焊接技术,做起了技术活,工资也由原来的30元涨到了200元。

打工期间,沈晓东什么活都做,时间久了认识的人也逐渐多了起来,开始承包一些小工程,一次机缘巧合,让他接触到了甘孜当地草原生态治理方面的工程,后来越做越顺手,经过几年艰苦打拼,沈晓东在甘孜州建起了属于自己的公司,由于善经营、会管理,生意做得红红火火,接连开了三家公司,赚得了人生第一桶金后,他娶妻生子,过着幸福的生活。

种植重楼

带领乡亲脱贫致富

2014年,沈晓东回到家乡大桥镇龙东河村,看到家乡的亲人依然过着清贫的生活。他产生了回乡带领乡亲共同致富、彻底摆脱贫困落后面貌的想法。通过对龙洞河村的了解,沈晓东觉得家乡具有优越的自然生态条件,而且具有许多丰富的中药材资源,比如当地彝族人称之为“麻布”的野生重楼。经过实地查看,沈晓东发现自己的家乡非常适合重楼种植。

说干就干。2015年,沈晓东用自己在外打工期间积累的经验和积攒的资金,回到家乡开始了二次创业。沈晓东投资100多万元,在大桥镇龙洞河村建立了面积达600多亩的果树林种植基地(主要以种植野生重楼为主)。

通过1年多的快速发展,沈晓东的果树林种植基地又建立了“冕宁宏宇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解决附近剩余劳动力到基地和公司务工。目前,他种植的名贵中药材野生重楼长势较好,预计5、6年后就有收益。

“只要我自己有能力,我永远不会停止创业的脚步,始终都会投身到建设家乡、带领群众致富的事业上来。”在创业过程中,既有成功的喜悦,也有探索的艰辛。作为一名返乡创业的农民工,沈晓东谈到今后的工作信心百倍。他说,现在党的政策这么好,下一步打算发展农村旅游观光和种养殖业,以此带领家乡父老努力把特色农业向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品牌化、市场化发展。

文/图 本报记者 伍忠明 王维华

新闻推荐

回到家的次仁嘉措阿吉夫妻和孩子格桑多吉在一起来

4月7日,回到家的次仁嘉措、阿吉夫妻和孩子格桑多吉在一起。来自四川省德格县的次仁嘉措和阿吉夫妻在拉萨八廓街有三个摊位,摊位上摆满了佛像、经筒、藏香、绿松石等民族、宗教工艺品。阿吉主要...

德格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德格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