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一位汉族教师的无悔坚守 ——记德格县城关第一完全小学教师刘娟

甘孜日报 2015-09-17 00:52 大字

刘娟与学生们欢度“六一”。

2006年,康定师专毕业的南充姑娘刘娟,作出了一个重要决定:我要报考德格县,我要用责任和担当诠释民族地区一个汉族教师的无悔坚守。

■ 张莉 文/图

让孩子们学得更好

2007年9月,刘娟到德格县城关一完小报到,展现在刘娟眼前的是破旧的校舍、泥泞的操场、潮湿的环境……尽管报到前她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但眼前的一切还是给大城市学习和生活过的刘娟很大的触动。

上课第一天,刘娟依然满怀激情地走进了课堂。因为有任教的学习经历,她对当好一名小学教师充满自信。上课时,她才发现现实没有想象那么容易,孩子们不会讲普通话,有的甚至不会讲汉语。下课后,她就用普通话与孩子们交流,孩子们羞涩、好奇地围在她周围。她看见孩子们有的流着鼻涕,有的咬着衣领,有的没有洗脸、洗手。为了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刘娟和孩子们约定,每天都要把脸和手洗得干干净净地来上学,谁做得最好,就可以领到一只新铅笔;无论上课还是下课,都要学讲普通话,不讲普通话的孩子就罚他在课堂上大声朗读一篇课文;谁的课堂纪律不好,下课后就要给同学们表演一个节目。经过一段时间的强化教育后,孩子们渐渐养成了爱讲卫生,说普通话的好习惯。

“自从刘老师来了以后,我家的孩子像是变了一个人,爱讲卫生了,看电视节目也会跟着学校普通话。”牧民泽旺说起孩子的转变,脸上露出了笑容。

让孩子们感受温暖

德格县,海拔3188米,每年有近6个月时间处于寒冷期,为了抵御严寒,这里的人们从秋天就开始烤火取暖。每天清晨六点半,刘娟便到教室生火炉,浓烟常常呛得她直流眼泪。当炉子里的火苗跳跃着燃烧的时候,孩子们便带着寒气走进教室来,他们都说:“哇,教室象家一样温暖!”这时候,刘娟心里便涌出一股暖流。

学校有寄宿学生,但是学校条件艰苦,没有洗澡的地方,一些高年级的女生进入了青春期,却不能很好的保持个人卫生。为帮女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刘娟说服校长,购置了一台热水器,她又发动全校老师们帮忙砌砖、刷墙,把一间烧火房改成了洗澡间。孩子们第一次看到热水器,感受水龙头里暖暖水花喷洒下来的时候,他们别提有多高兴了。一年级的孩子太小,无法自己洗澡,刘娟就主动承担起帮助小女生洗澡的任务,一个下午来,她常常累得汗流浃背,腰酸背痛。

让孩子们更加快乐

为了培养孩子们的兴趣和特长,刘娟就在节假日里发动老师们把破旧的课桌腿锯掉,拼成舞台;把泛黄的墙壁贴上图片、涂上色彩,作为幕墙;把废弃的红被单变成了红地毯;把扫帚、脸盆等作为道具。刘娟在班级以小组形式组织孩子们开展演讲比赛、讲故事比赛、朗读比赛、课本剧表演、才艺表演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虽然没有华丽的舞台和演出服装,也没有像样的道具和音响,但孩子们都非常投入,他们从来没有这样开心过。“同学们第一次登台展示自己,他们从胆怯到自信,从沉默到开朗,我看到希望就写在孩子们稚嫩的脸上。”刘娟这样赞美自己的学生。

去年6月的一天,是刘娟的生日,平时很内向的两个女学生跑到她的寝室,说是要为她表演一个节目,祝她生日快乐。看着这两个孩子自编自演的《刘老师活泼之歌》,刘娟的鼻子酸酸的,她伸出双臂,紧紧地拥抱着两个学生。

2012年,四川省启动援藏工作,城关一完小因此渐渐进入社会各界的视野,各种捐赠物资陆续“飞”到学校,崭新的篮球架来了、崭新的图书柜来了、现代化的电子黑板也来了……学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刘娟和孩子们一样的欣喜。

“9年来,我和孩子们在一起的点点滴滴都历历在目,孩子们把我当成了亲人,其实,他们也教会了我坚强、快乐和担当。”刘娟说,为爱而留下,她找到的幸福和别人不同。

新闻推荐

354口井涌出“幸 福水” ——石渠县包虫病区打井供水项目竣工

打井现场。建成的安全用水井房?■石宣文/图近日,甘孜州2015年度石渠县150口成井及配套设施建设项目,以及2014年度色达县、德格县、白玉县、理塘县的54口示范井、石渠县150口成井顺利通过验收。至此...

德格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德格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