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前赴后继申报世界非遗四川项目想要的不止是“红利”

四川日报 2015-01-08 11:09 大字

申报世界非遗四川“卡”在哪里(下)

近日,本报推出《申报世界非遗,四川“卡”在哪里》(上),解读了四川申报世界非遗的三重难关。不少传承人看完报道后,和记者开玩笑:“申报世界非遗就像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省文化厅非遗处工作人员认为,“过桥”的难度系数虽然大,可一旦成功,对这个项目本身以及所在地区,都将产生重要影响。

□本报记者 程文雯

申报成功收获更多“羌年”两年获200万元扶持

申报成功后,政府对项目保护扶持力度的加大,是各地热衷申报世界非遗的一项重要原因。

“羌年”自2008年进入联合国“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国家连续两年每年下拨100万元专门用于保护传承。汶川羌年传习所内,羊皮鼓、释比等民俗的传习已成常态,当地相关民俗的各级传承人已有120名。“‘5·12’汶川特大地震后,羌族民俗遭到极大破坏,要是没有这些支持,羌年很难恢复到现在这样。”北川文广新局局长郭志武说。

据了解,文化部每年都会开展国家级非遗保护专项资金申报工作。其中,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国家级项目,可作为重点补助对象优先申报,并加大扶持力度。

此外,省文化厅非遗处工作人员还透露,对于进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联合国还会定期检查保护和传承情况,并提出指导意见。“这对申报成功的国家和地区也是一种督促和帮助。”

申报过程能提升影响力世界各地游客慕名到德格

对项目和地区影响力的提升,也是各地看重申报世界非遗的原因之一。

彝族火把节虽遗憾未能申报成功,但其申报过程极大地提升了火把节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影响力。彝族火把节申报项目执行负责人安图介绍说,今年7月火把节期间,凉山接待游客超过280万人次。

申报成功的甘孜州德格印经院藏族雕版印刷技艺也同样如此,“申报世界级非遗以前,德格印经院的影响力主要在藏区。”甘孜州康巴文化研究院副院长杨胜说,现在,“全世界慕名而来的人越来越多,不止是印经院,整个德格县的知名度都提升了。”“一个项目能够被提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意味着它是具有特殊价值的民间和传统文化表现形式,这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影响力。”省文化厅非遗处工作人员解释说。

记者手记

申遗只是手段

资金扶持、知名度提升、各级政府部门更加重视……这些“红利”让更多的项目希望搭上世界非遗这趟车。然而,对于一个非遗项目来说,这些都只能是外围的助力,其核心还是应该落点保护与传承。

非遗项目的挖掘、濒危技艺的保存、民俗的活态传承等更多细致的工作,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是政府无法替代完成的。申遗只是手段,保护才是目的。即便列入世界级名录,优秀传统文化的推广与发展最终还是要靠身在其中的“人”。但愿在这股申遗热潮中,每个项目的申报地区和传承人都能保持这份清醒。

德格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德格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