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最美的菊美 光辉的兰辉

四川日报 2014-06-13 12:57 大字

——访《天上的菊美》《兰辉》的主演和导演

菊美多吉和兰辉,是千千万万党的基层干部中的普通人,正是和他俩一样的无数平凡而伟大的英雄,让我们的事业光芒万丈。

菊美多吉管的事有修路修房,也有修手机。《天上的菊美》主演阿旺仁青说:“大事情找菊美,因为他是乡长。小事情也找菊美,因为他是菊美。”

《兰辉》主演刘之冰说:“他们把他当成一个兄长、一个朋友、一个非常好交流的同事、一个有求必应的好人。这是群众对兰辉的最高评价。”

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英雄就在我们身边。6月,两部以四川优秀党员干部的事迹为蓝本创作的电影与观众见面。

一部叫《天上的菊美》,以四川省优秀共产党员菊美多吉的先进事迹为蓝本;一部叫 《兰辉》,演的正是北川羌族自治县已故副县长兰辉。

菊美多吉和兰辉,都是千千万万党的基层干部中的普通人,正是和他俩一样的无数平凡而伟大的英雄,让我们的事业光芒万丈。

《天上的菊美》《兰辉》两部电影,以真实的力量、艺术的手法,再现了基层干部的人格魅力,让观众深切感受到人民公仆的动人情怀。阿旺仁青、刘之冰两位男主角,也以自己对主人公的深刻理解,成功诠释了菊美多吉和兰辉两位基层干部。两位演员告诉记者,寻找创作灵感的过程,就是一次心灵的洗礼。

如果菊美多吉还在

阿旺仁青:

想和他成为拜把子的好兄弟

5月20日,《天上的菊美》在成都举行首映礼,菊美多吉的妻子和老同事见到了影片男主角阿旺仁青。他们紧紧拥抱阿旺,痛哭流涕。

回忆起首映礼当天的这个细节,阿旺感慨说:“从外貌上来说,我和菊美差距很大,但菊美这个角色不止是一个人物外形那么简单。他是一种精神、一种情怀,一种生活。这种生活叫做有菊美的生活。”

有菊美的生活到底是怎样的生活?阿旺在影片开拍之前,到道孚县瓦日乡政府体验生活。他住进一个院子,院里住着乡政府的工作人员,还有一位乡村医生,一位煮饭的大姐。院子的一角停着一辆很旧的吉普车,这就是菊美和同事们一起走街串村的交通工具。“就在这个院子里,我和菊美生前的同事同吃同住,观察他们平时是怎样工作的,怎样帮老百姓解决问题的。我们一起生活了一周的时间,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他们对待百姓像亲人一样,以心换心。”

虽然菊美已经无法再出现在乡政府的办公室里,但当饰演菊美的阿旺出现时,还是让菊美的同事们非常开心,给他分享了很多菊美生前的事。阿旺惊叹,原来菊美是个那么开心、那么幽默的人。“我开始是抱着学习的态度来体验生活,一直想象着菊美是一个怎样认真、敬业的乡干部。和菊美生前同事相处越久,我自己就越喜欢菊美,如果他还在,我肯定要和他成为拜把子的好兄弟。”

阿旺在体验生活中,和菊美的老同事们前往一位孤寡老人家,他以为是一次为他安排的慰问,去了才知道,老人和乡政府的这些同事,已经像亲人一样生活了很多年。“他们隔三岔五都要去看望这位老人家,就像看自己的父亲一样,你提一桶油,我提一袋米,没有固定的时间,谁有空谁就去看。菊美虽然不在了,这个传统依然保留下来。”

菊美每天要处理的事情有大有小,很琐碎。从修路、修房顶、到修手机……“乡干部也要管修手机?是的!菊美会帮你搞定这些事情。”阿旺听到这些故事的时候,非常惊讶,但菊美就是要管这些事情,而且乡亲们就是喜欢他来管。“有个乡亲的手机屏幕坏了,本来想自己去县里修,但又怕找不到好的修理店,直接到办公室交给菊美。菊美借着去县里办事的机会,就跑去把这个小事情给解决了。大事情找菊美,因为他是乡长。小事情也找菊美,因为他是菊美。”

从读剧本、到体验生活、到演绎角色,阿旺对菊美越来越了解。“他是大家的开心果,又是大家的救心丸。菊美把自己与生俱来的淳朴热情,和基层干部的职责非常好地融合在了一起。他手机从来不关机,最怕乡亲有困难的时候找不到他。他常常一天只吃一顿饭,因为他把吃饭的时间都用在走村串户的路途当中。”

演完之后,阿旺最大的感受,就是他在演一个英雄。虽然菊美平时处理的都是琐事,但能这样无怨无悔地坚持,在他心中就是英雄。虽说该片是一部主旋律电影,但阿旺仁青表示,“我觉得其实每部电影都是讲人性,我在演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物,因此并不会和观众之间有隔膜。菊美真的很像高原的阳光那么炙热,即便在他去世之后,他的热情依然能感染和激励很多人。”

导演讲述

三个人生阶段有不同影像基调:朝阳、正午阳光、黄昏高原

导演苗月透露,影片主要从三个阶段展现菊美多吉的人生经历和履职经历。

第一阶段,菊美多吉20岁,刚刚当上乡干部,工作环境是高原深处的扎坝大峡谷。这个阶段的菊美多吉,骑着摩托车在山路上奔波,阳光中裹着飞扬的尘土,工作起来干劲十足,这是他政治上的觉悟期,事业上的成长期。因此,第一阶段的影像基调像早晨的太阳,清新明亮,绚丽多彩,如诗如画。

第二个阶段,随着工作的调动,菊美多吉来到了龙灯大草原,工作环境从大峡谷到了高海拔的牧区,这是菊美多吉人生责任最重、最忙碌、压力最大的阶段,这个阶段也是菊美多吉政治上的成熟期。第二个阶段的影像基调,犹如正午的阳光,炙热,炫目,分明,体现这个成熟男人的热度和力度。

第三个阶段,菊美多吉再次调动工作,回到了扎坝大峡谷的瓦日乡工作。已经过了而立之年的菊美多吉,体现着鲜明的党性,坚定的政治立场,丰富的工作经验,强大的工作能力。这个阶段的影像基调仿佛黄昏时分的高原,美丽而深沉。

如果兰辉还在

刘之冰:

让他看看一代坚强北川人的故事

“刚刚接到这个角色时,第一反应是我不演,我不敢演。”虽然刘之冰曾在《开国大典》《黄埔军人》《新四军》等剧中塑造过军人硬汉形象,他接到这个角色的时候还是犹豫了。“因为要把这样一个人物,化作一种艺术形象传达给观众,其实是一件特别难的事。”不过,刘之冰最终下定决心接下这个角色:“他的事迹感动了我,兰辉不是那种概念式的干部,我觉得他的精神需要通过作品传递给更多人。”

刘之冰和兰辉有过一面之缘,“2008年的时候,八一电影制片厂在北川拍摄《惊天动地》,在北川取景,兰辉过来和我们接洽了一下,问我们需要什么帮助。其实就是打了个照面,点了个头。”刘之冰觉得兰辉当年给他没有留下太深刻的印象,因为当时整个北川所有人都非常忙,他们去拍戏根本不敢过多打扰。“没想到自己6年后,再次来到北川,是要扮演兰辉。”对北川充满感情的刘之冰,希望自己演出来的这个兰辉是真实的兰辉,是当地老百姓的兰辉。

刘之冰在拍摄前一遍遍地苦读剧本,一个个地拜访兰辉生前同事亲友,一次次地把自己放置于兰辉曾面对的处境,去把握他的个性。在大量素材中,他感觉到一个如兄弟般熟悉、亲切的兰辉站在自己面前。

真实的兰辉戴着厚厚的眼镜,身材枯瘦,而刘之冰本人并不戴眼镜,身材也较为健壮。对于这两者的差距,刘之冰解释道:“塑造兰辉不是完全还原兰辉,塑造意味着艺术创作的过程。我们把兰辉羸弱的书卷气和他发自心中的善良,以及他少言寡语、真诚多干的精神加以提炼,让创作从每一个细节的真实出发,细节做到位,人物就会立得住,更加打动人。”在北川拍摄的时候,好多百姓也来围观,他们都和兰辉很熟,刘之冰的一举手一投足都会被百姓点评“像”或者“不像”。

塑造兰辉并不是容易的事,刘之冰一直在各种素材中不停提炼。“兰辉已经离我们而去,他是模糊的。兰辉精神却一直保留下来,这是清晰的,是触手可得的。”

兰辉是“人”,不是“神”——这是刘之冰最初塑造兰辉时的初衷。在刘之冰心中,他感到这个人物最大的特点是不像干部:“兰辉在我的眼里,不是作为一个干部去塑造,这是跟我以往塑造的人物最大的不同点。兰辉是一个好人,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在工作中他是一个好同事,在晚辈心中他是好兄长,在老人心中他是好儿子,这些都是基于他是一个好人。在北川人民心目中,他们把他当成一个兄长、一个朋友、一个非常好交流的同事、一个有求必应的好人。这是群众对兰辉的最高评价。”

刘之冰认为,电影《兰辉》的上映,不单单是表达兰辉的故事,“更是通过这个人物,传达一代坚强北川人的故事。我塑造的是兰辉,也是和兰辉一样的基层干部群体。同时也让一个令人敬仰、有血有肉的平凡英雄,在胶片中得到重生。”

导演讲述

北川老县城地震遗址和新县城是最重要的外景

刘之冰也是电影《兰辉》的联合导演,他介绍说,该片以2008年“5·12”特大地震发生到兰辉2013年5月23日因公殉职的5年为时间主线,选取的都是兰辉工作与生活的点滴,通过熟悉的人、熟悉的事情的重现,讴歌兰辉一心为民、舍小家顾大家的公仆精神。

为了还原真实的兰辉,导演温德光说,影片的所有场景都将选择实景拍摄,部分场景将采用技术手段进行还原。其中,北川老县城地震遗址博物馆和北川新县城是最重要的外景。通过真实的场景对比,把观众带到事件的现场,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受。

其中,2013年北川羌族自治县群众庆祝羌历年时,北川群众载歌载舞的场面将在影片中得以重现。而北川新县城中的巴拿恰、新生广场等标志性建筑,也将通过影片出现在广大观众面前。

□本报记者 常雄飞

新闻推荐

甘孜州年内建成应急救援“双空中通道”

首个通道有望8月建成本报讯(记者徐登林)7月6日,记者在甘孜州康定市榆林新城直升机停机坪施工现场看到,项目场地平整、挡土墙等工程基本完成。作为甘孜州首个空中应急救援通道,该项目目前已完成工程量...

道孚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道孚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