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水陆空并举 叩响世界大门

泸州日报 2017-12-22 15:53 大字

泸州云龙机场航站楼B区网架搭建。川江都市报记者 曾刚 摄

■本报记者 肖婷

地处西南腹地,川滇黔渝结合部的泸州,交通区位优势得天独厚。近年来,通过交通设施建设,发挥交通枢纽优势,泸州已成为向南出川的一道大门。近年来,随着泸州云龙机场建设推进,水、公、铁、空多式联运,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呼之欲出”。

畅达

2020年开通约40条航线

一座机场打开了泸州的空中大门。

从1990年通航至今,泸州蓝田机场已开通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昆明、贵阳、西安、海口、南宁、兰州、长沙、厦门、稻城亚丁、丽江、南京、武汉、郑州18条航线。从2006年的首次突破10万人次到2016年的98.5万人次,泸州机场的旅客吞吐量每年都保持增长态势,反映出泸州旅游、贸易往来的与日俱增,区域航空运输中心和四川第三大航空港已具雏形。

然而,随着机场旅客的逐渐增多,蓝田机场55万人次的饱和容量已逐渐不能满足运营需求。作为蓝田机场的延续,泸州云龙机场带着更高的使命而来。12月14日,泸州云龙机场工地上,施工车辆来回进出,紧张地进行着作业。预计到明年7月,机场将投用。

市民航局局长漆会强告诉记者,泸州云龙机场投运后将恢复已开的18条航线,力争再新开3至4条航线,到2020年开通约40条航线,年旅客吞吐量超过200万人次。40条航线将布局国内中心城市、沿海开放城市或商业重镇、省会等重要节点、旅游城市。同时,还将力争开通香港、泰国、新加坡三条国际(地区)航线,进一步确定区域竞争优势。

以泸州为起点,辐射全国乃至世界。“十三五”期间,泸州云龙机场将以打造区域航空运输中心和国际空港为定位,中远期建成大型国际机场,为泸州市重要区域综合交通枢纽提供了有力支撑。

高效

交通圈串起市际省际与国际

航线实现了泸州与国内18座城市的云端对接,也形成了直达国内大中城市的4小时航程圈。这,是泸州交通圈的最外层。

向内,川南城际铁路正在加进建设,全市迈入互联互通的高铁时代;依托已建成投用隆纳、泸渝、成自泸赤、宜叙、叙古高速公路,以及已经开工建设的G8515泸渝高速,与成渝经济区及周边城市“1-3小时交通圈”(至重庆2小时,至成都3小时)、市域“泸州2小时交通圈”基本形成。

依托泸州辐射川滇黔渝的特殊地理位置优势,交通基础设施规模迅速扩大,运输服务水平稳步提升,信息化水平和安全保障能力显著增强,为全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也为全面提升地区综合竞争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交通枢纽打造,利好消息不断。今年2月28日,国务院印发了《“十三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的通知》,泸州被列入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抓住该机遇,泸州列出“项目清单”,以泸州云龙机场等一批项目为抓手,推动落地实施,进一步加快泸州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着力构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

便捷

无缝衔接辐射带动三千万人

交通枢纽满足人出行,也满足物流通。

按照泸州水港、空港、铁路港、高速公路港四位一体的格局,四港的布局将实现,多种运输方式的无缝衔接,为旅客出行及货物转运提供最大便利。

当前,泸州港港口吞吐能力3710万吨,集装箱吞吐能力达到100万标箱。高速公路总里程达455公里。叙大铁路年内竣工,川南城际铁路、隆黄铁路叙镇段等加快建设,渝昆高铁前期工作有序推进。加之泸州云龙机场建设,已初步形成“水、公、铁、空”立体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泸州正由西部次级综合交通枢纽逐步向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转变。

未来,泸州各个枢纽间还将实现无缝衔接。G8515泸渝高速将在云龙机场开设互通立交、沿空港大道向西可抵达成自泸赤高速。与此同时,密集的城市道路网,机场场站内还可实现多种交通方式的转换,用以对接南来北往的商客与货物。

进一步提升的基础设施建设及越来越便捷的网络将进一步增大泸州的辐射能力。“规模更大,设施更好,将辐射周边如川南、黔北、滇东,还有重庆周边近三千万人,辐射强度更大。”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李子辉说。

新闻推荐

摄影大赛太火爆 应粉丝要求延长晒图时间 “我心中的2017四川金秋新景观”100张美图征集,选中都有奖,奖金最高8888元

成都商报联合四川省旅游宣传促进中心举行的“我心中的2017四川金秋新景观”摄影大赛迎来了晒图高潮,在过去的一周时间里,踊跃的摄影爱好者们又将数百张四川金秋的美图,晒在了在微信号成都出发上。从...

稻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稻城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