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乐见“点名通报”成常态

甘孜日报 2015-10-27 13:13 大字

■ 迟笑

10月20日,州纪委、州监察局严肃问责甘孜州***工作不力的相关责任人员并及时进行了通报:巴塘县昌波乡党委书记、人大主席洛绒曲登和苏洼龙乡党委书记、人大主席卓海云因开展***工作严重滞后,被就地免职;石渠县德荣玛乡党委书记昂翁四郎因开展***工作不力、严重失职被党纪立案调查;丹巴县56名驻村书记因工作不力被扣除相应补助并在全县通报批评。“指名道姓通报,第一时间公开曝光。”已成为甘孜州正风严纪和强化干部管理的有效方式。

长期以来,由于受“打人不打脸,骂人不揭短”的传统观念影响,有关部门在对干部违规违纪的处理中,常常因顾忌某些人的“面子”,而进行了所谓的“模糊处理”--不点名道姓,只以“某”字代替。但自“八项规定”出台以来,州、县纪检监察机关在通报违反相关规定和纪律的典型案件时,一点也不留情面,“点名通报”渐成常态,这无疑让通报多了些应有的“辣味”,真正起到了惩戒本人、警示他人的效果。

作为全国、全省扶贫攻坚主战场的甘孜州,不仅贫困发生率高出全省一倍,而且贫困量大、面广、程度深。“坚决确保在既定的时间节点让全州18个片区县和1360个贫困村如期全部‘摘帽\’、17.45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如期全面脱贫,决不落下一乡一村一户一人,决不拖全国全省后腿,决不做同步小康的最后一块‘拼图\’。”这是州委、州政府向全州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尽管甘孜州扶贫攻坚时间极其紧迫、任务极其繁重,但少数干部在推进过程中竟然不作为、慢作为甚至乱作为。这些人不仅抱有难以被发觉的侥幸心理,更有基于“经验”的退路--万一被查处,只要不被彻底曝光,总有跳转腾挪的办法。敢于对这些人和事“昭告天下”,至少有两点积极意义:一是让那些敢于“对抗组织纪律”的党员干部彻底曝光,以此表达州委、州政府动真抓落实、肃纪正作风的坚定决心;二是让更多党员干部产生更大的警醒并引以为戒。

人民群众乐见纪检监察机关“点名通报”成为常态,并热切期待这种“点名通报”在更大范围内引发“蝴蝶效应”,以此促进各级各部门及时跟进、广泛效仿,并通过越来越多的“点名通报”,进一步提升公众监督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新闻推荐

丹巴高产玉米创西南地区新记录

金秋时节,秋高气爽。当前正值丹巴县玉米收获季节,在聂呷乡聂呷村的通村道路上,不时有满载玉米的三轮车、拖拉机等农用车辆急驰而过。村民们忙着在自家院坝里翻晒玉米,金黄的玉米或挂在屋檐下、或在楼...

丹巴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丹巴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