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渡河边的不了情——他们眼中的她
“这是非常敬业的一个人。”
“很注意对孩子们学习方式的培养。”
“她的教学方法很有成效!”……
这些,都是裴丽娟的同事们给予她的评价。无论是成都还是丹巴,每个与她共过事的人都被她果敢、创新的工作态度和善良、开朗的性格所折服。作为裴丽娟曾经工作单位的老领导,电子科大附小的校长康永邦为她归纳了三句话:“她是个善良、很关心他人的人;是个关键时刻敢于担当的人;是个不折不扣有强大执行力的人。”
的确,这样一个人,无论放在哪里,都会散发光芒。远离繁华都市,支教偏远藏区,裴丽娟将她对教育的热情和爱心奉献给了这片大渡河谷,奉献给了这群喜爱她的藏区老师和孩子。
情系偏远村小 周末“支教行”成固定模式
“我知道裴丽娟有个援藏梦,我支持她,更佩服她!”成都市双庆小学老师邓桂花对裴丽娟的感情比其他同事更深一层。为了她的一次班主任技能大赛,裴丽娟不仅熬更守夜陪她做PPT,更在自己父亲做手术的当天陪她出征,直到她比赛结束,才匆匆赶往医院。裴丽娟在援藏前告诉了邓桂花自己的决定,让邓桂花惊讶了好久:“她竟然带着女儿去援藏,如果换作是我,肯定没有她那样的勇气迈出这一步。”
到丹巴之前,裴丽娟特意在百度上搜索了这座从未到过的县城。“比我想象的还要好些,我喜欢这个地方。”扎根在这里,裴丽娟把对教育的热情发挥得淋漓尽致。她的援藏工作不局限于自己任职的城区小学,而是和丈夫一起,几乎每周末都带着女儿走村串户到各个乡的村小支教。
“裴老师的课很有条理,生动有趣,这正是我们想要学的!”蒲角顶完小的老师杨艳听完裴丽娟的一节课后,成了她的“粉丝”。杨艳的反应,和水子片区寄宿制学校的薛琴一样,对裴丽娟满是崇拜与敬佩,想多跟她取取经,讨教更好的教学方法,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不敢想象,裴老师结束支教后的情景,我会很舍不得!”在薛琴看来,跟着裴丽娟学习的每一天,都是幸福的时光。
珍惜援藏的每一秒 她主动“抢”课上
从今年9月中旬开始,裴丽娟已经从城区小学调往了水子片区寄宿制学校。可到现在,城区小学的走廊上,还贴着2014年秋季学期教师分工表。裴丽娟的名字赫然在列,担任二、三年级的音乐课以及六年级一班的思想品德课,每周一共要上10节课。
对裴丽娟而言,她并不仅仅是位支教的任课教师,更是一位挂职的学校领导。她要对藏区教育事业付出的,不光是自己头脑中储存的知识,还得运用成都的先进教育理念和科学教育方法影响这里的教育教学模式,从根本上提升自己任职学校的教学综合水平。
裴丽娟是个工作狂,她爱上课已经到了见缝插针的地步。在城区小学,裴丽娟和三年级二班的班主任李娜搭档教学。在上好自己音乐课的同时,裴丽娟甚至还主动向李娜“抢”课上。“我要珍惜在藏区支教的每一秒,能上一节是一节。”为了满足裴丽娟的愿望,李娜也颇为“大方”:“你空的时候就帮我上语文!”裴丽娟高兴坏了,果真帮李娜代了一节课,不出意料的受到了学生们的热烈欢迎。“跟她交流是一种享受,从她身上,我们能学到很多。”李娜的心里,裴丽娟早已成为一位永远的榜样和知心朋友。
“还没有来到这里的时候我就知道,到丹巴支教绝对是我这辈子人生最难忘的一段经历。”一次次的村小支教行让裴丽娟认识了越来越多的丹巴师生,她坦言,对这片土地的情怀早已超过了支教工作本身,“我将永远铭记。”
刘馨雨的自白:
说不想妈妈都是骗人的
虽说我是大姨带大的,但却一直都未离开父母身边。这次,我从丹巴独自一人回到成都,心里说实话,真的有点失落。当初,我答应爸爸妈妈到丹巴的时候,一点犹豫都没有,爸妈在哪儿,我就在哪儿。条件艰苦点又有什么关系呢?一家人生活在一起不是比什么都重要吗?其实,我自己很喜欢丹巴的生活。因为我从小就有声带小结的毛病,在被大山环抱的丹巴县,反而比大城市里呼吸更加通畅一些。
在我的印象中,妈妈就几乎没有“闲”过。每天在学校忙里忙外,就算回家了也要常常为工作的事情操心。妈妈在工作上是个能人,可她在生活上的能力却是不敢“恭维”。来丹巴之前,妈妈会的唯一煮饭技能就是煮方便面。不过现在,我发现她已经能用电饼铛做蛋糕给我吃了!我觉得,就这点而言,我应该好好感谢丹巴生活带给妈妈的磨练。
这学期,妈妈换了一个支教学校,在离县城有一段距离的村里,全寄宿制。我知道她想全身心投入到支教工作中,把我带在身边,对她始终是个牵绊。回成都的这一个多月来,我每天都很想她和爸爸,说不想都是骗人的。但我都忍着不给他们打电话,每天打的话,还是不太好,妈妈会想我,我也会更想她。
藏区孩子们眼中的对口援藏工作
关于长大志向——一群人影响一代孩子,援藏干部人才把奉献精神传递给了更多的人。
拥西:我喜欢成都来的老师。我也想当教师,把知识传授给孩子们。
斯郎泽翁:我看到成都来的好多老师把这里当自己家,默默无闻传授知识,从不求回报,我也想像他们一样!
马然如意:谢谢裴老师让我们在有趣的音乐课上学会了很多好听的歌曲,我长大一定会当一名音乐家!
德吉拉姆:我想走出大山,到成都学习,然后回来把家乡建设得更漂亮!
龙古康珠:我长大想当老师,像成都的叔叔阿姨们一样给山村里的学校送去更多的知识。
八亚拥忠仁钦:我要学成都的叔叔阿姨,当老师,修桥铺路,把丹巴变得更美好!
【采访日记】
2015年9月23日星期三天气:晴
今天是在丹巴的最后一天。明天,我即将离开这个高原县城,回到成都。
一大早,就被明媚的高原阳光唤醒。醒来之后,觉得自己还是很疲惫。我并不挑床,但来丹巴之后的两个晚上都睡不踏实,一晚上翻来覆去要醒好几次。或许,这就是在高原生活的一种“副作用”,不知道那些从成都来的援藏干部人才,是不是刚开始也像我一样在夜里辗转难眠。
上午10点,我们去了裴丽娟刚到丹巴时任职的学校——丹巴城区小学。第一天刚到丹巴县城时,我们就路过了这所小学,学校看起来不大,孩子们正在操场上撒欢。光看名字就知道,这是丹巴县的“重点学校”。学校有两道门,面向211省道的那道门平时不开,只用面向嘉绒步行街的那道校门上放学。校园不算很大,但很漂亮,教学楼上有个大大的显示屏,滚动显示着各种教学安排。
城区小学不实行寄宿制度,中午孩子们也是回家吃饭。到了11点50,学校放学。校门口热闹得很。跟成都的所有小学一样,放学时分,家长们都会在校门外“夹道欢迎”。只不过,这里的大部分家长都穿着颜色鲜艳的藏袍,身上散发着酥油茶的味道,处处透着浓郁的民族特色。看到放学了的孩子们鱼贯而出,家长们都会迎上前去,接过书包。而孩子们则用藏语或汉语跟家长聊着学校里的趣事,和别的同学互相打招呼。我发现,学校里的藏族孩子和汉族孩子之间并没有明显的民族界限,一群好朋友里可能什么民族都有,汉藏文化在这里非常融洽,不分彼此。我想,这应该是这么多年的对口援藏工作中最大的成果之一吧。
本报特派记者 陈瑾 摄影 刘阳
新闻推荐
成华区对口援建本报讯(记者刘莉)3月3日,记者从成都市交委获悉,由成都市成华区援建丹巴县的重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聂呷至巴旺联网公路、甲居藏寨旅游公路正式动工。聂呷至巴旺联网公路全长5.477公里,路...
丹巴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丹巴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