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首位城市的甘孜“十兄弟”

四川日报 2015-08-10 09:49 大字

距离成都最近350公里,最远上千公里,分布在甘孜州西北、西南的10个县,是省会成都的“亲戚”。

2012年,省委、省政府作出第一轮五年(2012—2016年)对口支援藏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成都10个区县对口支援甘孜州10个县,省会城市便在雪域高原结亲“十兄弟”。

作为首位城市,为建设“美丽生态和谐幸福新甘孜”作出应有贡献,成都从一二圈层派出了最强组合,从今年上半年的部分数据看,不含高新区在内,其余9个区县GDP占整个成都的60.02%,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占43.15%。

成都用“经济之核”支援和带动“十兄弟”的发展,既带来了眼前的显著变化,也对民族地区的未来产生着深远影响。

□本报记者 张守帅罗向明 张明海

送财富:雪中送炭还送“炕”

从甘孜县城到夺多乡只有70公里,开车却要走两三个小时,这还是在路况好的时候。由于地方财政薄弱,地域广阔的“十兄弟”,要补的类似基础设施的发展“欠账”太多。

省委省政府确立了援藏资金标准后,成都及时兑现承诺:按照每年拿出上年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0.5%的要求,截至2015年6月,成都已将8.72亿元援助资金足额划入共管账户。

甘孜县县长龙明阿真说,龙泉驿四年实际投入资金9353万元,相当于为当地增加了一年的财政收入。

这还不够。成都有的区县将0.5%提高到0.6%,有的额外增加援助资金,这部分“自我加压”的投入加起来已达到1.41亿元。

钱怎么花才有效?成都围绕民生、产业、基础设施,确立了304个援藏项目,涉及援藏资金投资11.84亿元。目前已开工项目292个,已投入援藏资金7.11亿元,完工项目192个。

但一年光阴半年雪,在“十兄弟”那里搞建设,工期短,成本高,技术难度大,仅靠财政资金的支援远远不够。

送炭解燃眉之急,真正温暖过冬“送炕”才行。成都发挥政府资金“保基本、兜底线”作用,探索出“政府资金主导、社会资金参与、自我融资补充”的资金援藏模式。

办法不一而足,10区县各有巧思妙想。

锦江区用“政府资金促民生,社会资金促发展”的办法,引导民营企业参与唐卡和雪域俄色茶产业发展;龙泉驿帮助甘孜县成立“城乡建设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及时解决融资2亿元,实施代建项目15个。

据统计,成都四年来组织专家学者、社会组织、民营企业,举办决策咨询会、项目招商会、产品推介会26场次,帮助受援方招商引进项目101个,达成意向投资32.59亿元。

谋业态:“靠山吃山”新境界

移步换景,一步一景——甘孜州壮美的自然景观,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但受制于交通条件和营销包装,这些不可多得的自然资源和文化瑰宝,很多藏在深闺,“靠山吃山”的农牧民,“吃”得辛苦。

石渠县平均海拔达到4526米,被称为“生命禁区”,是全省面积最大、平均海拔最高、自然地理条件最恶劣、经济发展最落后的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

如今,到石渠去的游客增多了。“太阳部落”、“石刻王国”、“双格文化”、“真达锅庄”,在金牛区援助下,石渠的旅游品牌被叫响,逐步形成康巴藏族特色民居接待点和白菌、枸杞等特色农牧土特产品的生产、加工及销售等产业集群,带动当地上千名农牧民群众实现就业,人均增收3000多元。

石渠县不是个案。地处国家主体功能区限制开发区,“十兄弟”绝大多数发展工业开发受到了严格限制,成都的“授渔”,第一优选藏富于民的旅游业以及与之相关的生态农业。

就这样,一条交通环线犹如“新动脉”,将丹巴县“甲居藏寨”景区的交通瓶颈彻底解决。成华区用8000万元政府援建资金,撬动川旅集团等投入近20亿元参与丹巴县旅游发展。

就这样,一个宏大规划让藏区最大的湿地,在甘孜县的雅砻江畔揭开面纱。龙泉驿把甘孜县独特的自然景观、红军文化、民族特色串联起来形成了新的旅游产品。

炉霍县的俄色茶业,道孚县的现代特色农业,得荣县的优质葡萄,德格县的中藏药……产业援助,让甘孜当地人看到了不一样的“靠山吃山”。

改观念:藏区写下“成都经验”

在甘孜这块圣洁的土地上,走过了毕世祥、菊美多吉、袁雅逊等一批感动时代的人物。成都援藏者以自己的方式,向英雄看齐和致敬。过去四年,778名干部人才援助甘孜,2480人次的教育卫生系统专业人才,从四川盆地走进了雪域高原。

甘孜州委书记刘成鸣评价说,“成都干部的精神,是带给我们甘孜州的无价之宝。”

在雪域高原扎根的“成都经验”,同样无价。“首问责任制度”、“限时办结制度”等一系列规范制度,出现在巴塘县政务服务中心。窗口工作人员刘林凤说,“以前是人管人,双流援建后则是制度管人。”

锦江区把先进的社区管理经验,输送到炉霍新都镇,帮助在社区架构、小区管理、物业服务、社会组织发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探索和创新,为居民构建一个心有归属的幸福家园。

数据显示,启动藏区人才对口培训提升工程后,成都通过“1+N”传帮带、顶岗培训、多渠道轮训、挂职锻炼等形式,举办各类专题培训班457期,培训藏区干部人才2.12万人次。

不仅在当地“面授机宜”,成都还把藏区干部人才请到省城,“耳濡目染”。

甘孜县茶扎乡党委书记洛绒降措,是来蓉参加培训、挂职的1860人次之一。龙泉驿社区“网格化”和便民服务的理念,被他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茶扎乡还没有通电,实行信息化便民服务无从谈起。他活学活用,建起由乡镇35名干部组成的流动便民服务中心,干部手机24小时开机,全员待命。“不论是求医问药,还是帮忙办理驾照,只要有干部在当地或者干部有亲戚在,一个电话全部搞定。”他的“服务中心”,热闹无比。

不久前召开的成都市委全会,对“十三五”时期对口帮扶甘孜工作又作出了具体规划和部署。“美丽生态和谐幸福新甘孜”建设中,还将继续有成都援建者发光发热。

新闻推荐

34年风雨兼程 他为藏乡群众放了6000多场电影

太阳还没下山,他就得出发,人们睡觉了,他才能回家。无数个夜晚,他奔走在乡村之间,为村民放映免费电影。这样的日子,55岁的丹巴县格什扎乡乡村电影放映员彭多马已经坚持了34年。他累计走过两万多公里,为...

丹巴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丹巴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