狠抓地灾防治 做实“生命工程”
□赵若言
去年,四川省因地质灾害造成的死亡失踪人数首次降到了个位数,为有历史记录以来的最低值;
全省没有发生1起地质灾害群死群伤事件,16个市州实现了“零死亡”;
雅安地震灾区、汶川地震灾区及在建重大工程领域均无1人因灾死亡失踪;
全省实现地质灾害成功避险82处,避免了6388人的因灾伤亡;
甘孜州丹巴县东谷乡“8·9”特大泥石流成功避险、雅安地震灾区汛期防灾受到国务院领导批示表扬,泸州古蔺“8·18”大型山体滑坡成功避险被国土资源部在全国范围内进行通报表扬……一个个斐然成绩取得的背后,有哪些启示值得总结?全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又有哪些经验值得推广?
高位整体推动是重要前提。省委、省政府把地质灾害防治列为“生命工程”。省政府还专门成立省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统筹全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并连续7年将地质灾害防治项目实施纳入“民生工程”总体部署。省国土资源厅创新出台“片区工作制度”,全员参与“打整体战”,整合力量“一盘棋”,分5个片区负责全省汛期地质灾害防治会商调度,全方位组织做好汛期地质灾害巡查、检查和突发险情、灾情的应急处置工作,实现督导工作全覆盖,不留死角。
层层落实责任是有力保障。分阶段、分层级的落实细化防灾责任,坚持把隐患排查和隐患管理深入、落实到基层一线,充分调动全省国土资源系统干部职工和县、乡、村基层干部群众力量,实现防灾工作的实、细、深。
强化机制建设是根本路径。不仅要强化专职监测机制、地灾隐患点动态管理和动态监测预警机制,以及主动预防避让机制,还要强汛期驻守督导机制、防灾宣传演练引导机制和部门联动防灾机制。其中,主动预防避让,是汛期地质灾害防治最有效的手段之一。一些地方还探索推行了“县级干部包乡、乡镇干部包村驻点”的方式,将防灾措施下沉一线,确保了“主动避让、提前避让、预防避让”机制真正落到操作层面。去年,全省各地根据雨情、灾情的发展变化趋势,果断组织了17.44万名受地质灾害威胁的群众提前疏散撤离,实现地质灾害成功避险6388人。
突出重点区域是关键环节。有序开展“4·20”芦山强烈地震灾区灾后恢复重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奋力推进汶川“7·9”洪灾重大治理工程。同时稳步推进全省重大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实施,并大力开展地质灾害防灾避险搬迁安置。去年,安排省级补助的地质灾害避险搬迁计划指标1.96万户,为历年下达搬迁任务指标之最。
构建综合防灾体系是方向。四川省地质灾害防治任务仍然繁重。今年,还将进一步完善构建地灾调查评价、监测预警、防治与应急四大防灾体系,强化防灾责任落实机制,突出抓好“以防为主”防灾措施完善,全力提高防灾工作整体实效,扎实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赵若言)在结束了对甘孜州丹巴县东谷乡二卡子沟泥石流治理项目、丹巴县建设街特大型滑坡治理工程和双拥路后山危岩应急治理工程的现场观摩后,5月28日,全国地质灾害应急避险工作现场会在甘...
丹巴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丹巴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