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陈建兵徐继波夏日嘉绒大地建设热潮涌动丹巴县
□本报记者 陈建兵 徐继波
夏日,嘉绒大地建设热潮涌动,丹巴县绘就的产业转型升级蓝图正在变为现实。“生态能源、优势矿产、特色农业、文化旅游,是丹巴产业转型后确定的四大支柱产业。”丹巴县委书记杜德清说,丹巴县委第十二次党代会已明确把四大支柱产业作为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最重要、最紧迫、最核心的任务,努力构筑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特色产业体系,为建设美丽丹巴、和谐丹巴提供强有力的产业支撑。
水电、矿产开发并举
盛夏季节,行走甘孜州东大门丹巴县,一条条湍急的河流蜿蜒于深山峡谷间,河上的水电站建设工地一片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
丹巴境内水系发达,大金河、小金河、东谷河、革什扎河和大渡河5条主干水系蕴含丰富的水能资源。据统计,全县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为377.12万千瓦,可开发量320万千瓦。对于河流,不少丹巴人都有难以抹去的记忆:在“天保工程”实施以前,每当汛期,大量被砍伐的木材漂流在各条湍急的河流上,通过大渡河运出深山峡谷。那时,丹巴是典型的“木头财政”,“财政收入的90%都是靠卖木材”。如今,禁砍树木,丹巴人敏锐地“嗅”到了水电这一极具潜力的生态能源的开发价值。
“丹巴将不再依托木材,而是依靠丰富的水能,壮大水电产业,使之成为全县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杜德清说。
目前,丹巴共引进水电开发项目公司29家,建成水电站4座、装机1.98万千瓦。五大流域开发不断加快,大渡河梯级开发项目进展顺利,吉牛、关州、东谷等10座中小型电站正在建设中,在建装机达64.3万千瓦。作为丹巴工业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矿产也面临转型升级。丹巴矿产丰富。丹巴县加大资源勘查力度,推进资源市场化配置,把目标瞄向了铂镍矿。该县已启动铂镍矿联合开发,协助铂镍矿企业重组和里伍公司上市,完成日处理6000吨镍矿厂建设。全县力争2015年矿业产值达到4.5亿元。
加快特色农业发展
在甘孜州康定红葡萄酒业有限公司加工车间,工人们加班加点忙着灌瓶、包装等工序,而酒窖的产品库存并不多了,“产品完全供不应求”。
对总经理罗来友而言,他的“康定红”葡萄酒迎来了“发展的春天”——2011年获得“克隆宾杯”国际金奖,“康定红”品牌正逐渐走向国内国际市场。丹巴县立足自身的自然气候优势,把葡萄种植作为特色农业转型升级的“重头戏”。由于光照时间长、海拔高、温差大等自然原因,丹巴很适合种植葡萄。2007年引进成立康定红葡萄酒业公司,全县现已规模种植葡萄6000亩。公司采用“公司+农户+基地+科技”的产业化运作模式与农户签订优质酿酒葡萄种植协议,由此带动了4000多户2万多人种植葡萄。先前对种植葡萄有所顾虑的农户通过对比,明白了这笔“划得来”的经济账:种植玉米每亩收益1000元左右,而种植葡萄能达到8000元。
发展特色农业,是农民增收致富的一条捷径。丹巴县将进一步加大政策和资金的支持力度,做大做强葡萄产业,五年内建成葡萄种植基地1万亩,打造“中国高原葡萄酒之乡”。
打造世界级精品景区
甲居藏寨的秀英家在今年春节期间准备了大量特色腊肉,整理好客人房间。在梨果即将上市的7月,她家接待了大量游客,这是她家增收的一个重要时间段。
同样,在边耳乡党岭村牧民定居点,布瓦泽丹装修了十多间游客房间,在党岭风景最美的5月到10月,他把主要精力放在游客接待上,收入比放牧高出很多。
藏寨、古碉、甲居、党岭、美人谷……丹巴有着太多的旅游名片。
旅游之于丹巴,很大程度上是自发的,得实惠最多的是农牧民。淳朴好客的丹巴人曾经热情款待慕名而来的游客,而且分文不收,游客大量增多后,他们发现搞民居旅游接待不仅合情合理,而且比种地放牧更能致富。于是,农旅结合、牧旅结合的旅游方式伴随着丹巴旅游业的兴起和发展。旅游不仅要富民,更要强县。丹巴县已勾勒出旅游发展的蓝图:依托底蕴深厚的嘉绒藏族文化和奇特美丽的自然生态景观,以中国最美的乡村——古碉、藏寨、美人谷为形象标志,以县城为中心、民居接待为重点,文旅结合、农旅结合、牧旅结合,全方位、高起点、大手笔推进,把丹巴建设成为川西旅游黄金线上的嘉绒藏族风情与生态观光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全力打造世界级精品景区。
“十二五”期间,丹巴将加快旅游转型升级,重点打造甲居4A级景区,加强景区基础建设,创造更多的嘉绒藏族文化精品,提升“中国最美丽的乡村”品牌影响力,力争接待游客达47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0亿元以上。
新闻推荐
在丹巴、在甘孜,无数酥油灯为毕世祥点亮□耿冉孟刚本报记者陈建兵文/图“来世我们还做夫妻。”点燃一盏酥油灯,许惠明眼眶泛红,丈夫毕世祥走后的第一个清明,她带着家人来到毕世祥的老家丹巴,寄托思念...
丹巴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丹巴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