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真情铺就发展路 合作演绎“兄弟情”

四川日报 2013-04-10 16:21 大字

双流县抽调28名干部赴甘孜州巴塘县帮助当地发展经济——

□杨显云本报记者 邹渠

为落实省委“7+20”对口支援藏区重大决策部署,2012年,双流县抽调28名干部奔赴甘孜州巴塘县,帮助当地发展经济。近一年来,双流援藏干部时刻把为当地贫困农牧民办实事、做好事作为自己的自觉行动,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增进两地干群的深厚情谊,得到了当地干部群众的一致好评。

眼下,正是格桑花开的季节,一个个帮扶项目正在巴塘这片土地扎实推进中。

勇于创新

把发展的“种子”种进心田

2012年初夏,28名双流干部带着县委、县政府的嘱托到甘孜州巴塘县,为的就是能种下一路的幸福格桑花。

来到巴塘县的第一个晚上,由于高原反应,失眠的双流县对口支援工作指挥部指挥长罗勇、副指挥长徐尚成,直到凌晨还在认真翻看有关巴塘的资料。第二天,他俩不顾身体不适,开始跑基层、访群众、做调研,着手规划各个区域的经济发展。

巴塘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如何使当地群众有更好的增收项目?“种草莓!”去年,在多次实地察看土质后,徐尚成提了个在当地看来“破天荒”的想法。

面对干部的议论和一些群众的不解,徐尚成不急不躁。只要有空,他就往乡里跑,挨家挨户做工作。那段时间,他几乎都住在乡里。没多久,在双流县农发局的指导下,1.5亩的标准化草莓种植示范点在巴塘县夏邛镇建起了。今春,大棚内草莓长势良好,每天能外卖鲜果10多公斤,市价每公斤在40-60元。“双流干部向我们当地干部、群众介绍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及管理经验,并指导我们对草莓实施科学管理,增加了群众收入。”当地干部感激地说。“巴塘发展现代种、养业不是没有条件,关键要敢于创新。”罗勇说,他们要把发展的“种子”种进巴塘人的心田。

扶贫济困

农牧民冷暖常挂在心

“他们呀,不是在田间地头,就是在去田间地头的路上。”巴塘县的干部常常这样“夸奖”双流援藏干部。从进巴塘的第一天起,双流援藏干部就把自己当成巴塘人,挨家挨户串门,学藏语、吃糌粑、喝酥油茶,更把当地农牧民的安危冷暖系心间。

去年11月5日,一封感谢信从巴塘县人民医院辗转送到双流对口支援工作指挥部。写信人益西拉姆写到:“是你们给我们家救了急……”原来,8月27日,1岁零6个月大的藏族女婴次仁拥西被开水烫伤,送到巴塘县人民医院急救,由于家庭经济困难,次仁拥西的母亲益西拉姆又急又悲。对口支援工作指挥部获悉此事后,42名援藏干部纷纷慷慨解囊,捐出5400元现金交到益西拉姆手中,帮她渡过难关。

去年,双流对口支援工作指挥部主动争取“双流爱心基金”等资助巴塘县贫困学生,为106名贫困大学新生发放了生活资助和交通补助14.68万元,对巴塘中学30名家境贫寒的学生资助3.2万元;援藏干部还筹资购买2万余元药物,到苏哇龙乡王大龙村开展送医送药和义诊活动,受到当地群众欢迎。

援建项目

如格桑花一般“开花结果”

今春,格桑花开,一个个由双流援建的项目在巴塘“开花结果”。

在巴塘苏哇龙乡,双流第一个援建项目——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2012年12月正式投入使用,这是巴塘乃至甘孜州第一个劳动保障公共服务基层平台。

今年3月8日,双流县对口援助巴塘县“格桑梅朵校园饮水安全工程”启动,针对巴塘县乡村学校师生饮水困难的实际,双流援建指挥部将重点区域饮水工程项目列为2013年重点援建内容之一,率先在莫多、德达、波戈溪3所学校启动实施该工程,结束600余师生饮水不安全的历史。

3月16日,双流县农发局一行,日夜兼程赶到巴塘,进行为期4天的实地考察,一个以“野韵”为品牌的一揽子帮扶计划随之出炉:通过两地的交流合作,帮助巴塘县加强对合作社的规范建设;引进双流农业龙头企业到巴塘,与当地合作社合作,走“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适度开发藏猪、藏鸡喂养,着力打造属于巴塘人民的特色农产品品牌;继续开发高效农业新品种,让巴塘农户走上致富路。

一年的援藏生活,双流干部用真情铺就巴塘的发展之路。

新闻推荐

“五跨金沙江”进行导线展放

本报讯(四川在线记者陈荞吴忧四川日报记者刘川)8月4日上午,随着重达16吨的8根导线被成功展放到金沙江西岸,川藏电力联网工程“五跨金沙江”中2跨位置的导线展放作业在巴塘县水磨村顺利完成。11时10分...

巴塘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巴塘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