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八吉村民的“吃饭经济学”随着种植面积增加、产量提高、收入增多,种植洋竽的白玉县金沙乡八吉村人,生活习惯正在发生悄然改变——

甘孜日报 2015-10-08 13:19 大字

■ 本报记者 田杰

“要吃大米饭,除非下辈子”。在白玉县金沙乡八吉村,吃大米饭曾经是不敢想象的事,那时,“吃饭”其实就是吃洋芋、青稞、元根。如今,传统洋芋品种已经全面淘汰,紫皮洋芋的种植规模将近占全村耕地面积的80%,但村民们的洋芋食用量却越来越少,“吃饭”真正变成了吃大米饭。

9月28日,记者在位于金沙江畔的八吉村采访时,几位年长的村民说起“吃饭”的变化,那激动的表情和眼神,让记者真切地感受到了***所带来的巨大变化。

金沙乡八吉村支书四郎泽仁心直口快地说道:“现在,市场上出售的当地洋芋价格在二块五左右,而我们生产的紫皮洋芋每公斤要比普通洋芋高出两三元。我家六口人,每月消耗大米20公斤左右,卖20公斤紫皮洋芋的钱买同样多大米还要节余一二十元。我家种了将近7亩地紫皮洋芋,年收入少说也有6万多,吃饭确实算是‘小意思\’了。”说话间,他通过“算经济账”的方式,生动地解释了如今八吉村民的“吃饭经济学”。

上世纪80年代末,洋竽每公斤0.16元左右,成人一顿要吃一公斤洋竽,连同柴火钱,吃一餐洋竽的成本0.2元左右;而成人吃一餐米饭,大概要半斤米(油水缺,饭量大),当时每公斤米价1.2元左右,加上菜钱,一个人一顿饭的成本起码在0.5元以上。两相比较,当然是吃洋竽划得来。而近年来,当地洋竽每公斤价钱在四五元之间,也就是吃一顿洋竽,成本在八九元左右,每公斤大米价在6元上下,现在农村人的油水充足,一个成人三两米就差不多了,米饭的成本不到一元,加上蔬菜和一定的肉食,一顿饭顶多5块钱。吃米饭的成本比吃洋竽还要划算,而且就着蔬菜和肉食吃米饭,当然安逸得多了。

记得2013年初,成都市武侯区援藏工作队到八吉村调研时,与四郎泽仁聊起了产业结构调整。在他看来,村民们种冬小麦、青稞等传统作物已经习惯了,要让大家调整产业结构确实还存在观念上难以接受的问题。尽管八吉村的气候、土壤和水源条件都很好,但如果要调整产业结构,不知种什么更合适?工作队领导告诉他说,现在紫皮马铃薯价格很好,种植和管理都很方便,不知村民愿不愿意?如果大家感兴趣,我们可以在这里建一个种植基地,并向县委、政府报告,通过对口援助的方式,争取向你们提供100万元的项目建设资金。原以为是一句龙门阵,没想到几天之后,援藏工作队的领导以及县农牧科技局的农技员就来抓落实了。四郎泽仁一看机会真的来了,于是就抓住早晚时间,一家一家地摆,一户一户地聊,没曾想竟有90%左右的村民有兴趣。三个星期过去了,紫皮马玲薯种植基地建设正式展开,援藏干部和农技人员带着种子、复合肥,成天在地里手把手地现场指导,从底肥如何施到行距、窝距,从日常管护到收挖储藏,村民们虽然抱着试一试的心理种下了将近200亩。紫皮马铃薯收获时节,县乡干部不仅主动帮村民跑推销、找市场,而且在短短两周之内就将1万多公斤紫皮马铃薯变成了现钞。平均亩产1750—2000公斤以及每公斤6元的批发价格和七八元的市场零售价格,让村民尝到了种植的甜头。当初拒绝种植的村民后悔不已,附近乡村的群众更是羡慕得要命。

四郎泽仁激动地说:“我们村虽然只有360亩耕地,但今年的种植面积就达到了280亩,人均种植面积超过了1.5亩。说实话,紫皮洋芋种子和劳力都是自己的,从口袋里掏出去的只有肥料钱。尽管今年气候反常,洋芋产量稍受影响,但亩产至少不下1750公斤。从6月中旬新洋芋上市至今,价格还基本上稳定在每公斤七八元。以前,我们卖洋芋,一大早用牲口驮两袋到县城农贸市场,辛辛苦苦守一天还不一定能卖完;现在,我们紫皮洋芋在白玉有了知名度,不少商贩甚至城里人都主动开车到村上来买,销路基本不成问题。按照目前市场行情计算,今年全村光是紫皮洋芋的产值就有望突破260万元,人均纯收入可能达到1.5万元。不少种植户不仅盖起了新房、购买了家电,而且还添置了摩托车、拖拉机甚至农用汽车。看来,选准产业对农牧民脱贫致富来说至关重要。”

新闻推荐

州商务合作局精准发力拔穷根白玉县推进***工作纪

州商务合作局精准发力“拔穷根”——白玉县推进***工作纪实日前,参加全州扶贫攻坚层级培训班的325名学员分别前往州人民医院和州教育局,参观学习甘孜州卫生信息化建设和甘孜智慧教育模式。通...

白玉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白玉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