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 今日甘肃> 正文

落日余辉古渡头

汉中日报 2021-12-15 09:47 大字

汪玉奇

秋日,我与几个摄影爱好者,来到燕子砭渡口,在那里等待落日晚霞的到来。望着眼前的燕子砭古镇,遂想起许多往事来。

古朴的小镇

宁西古镇燕子砭,明清前称青乌镇,它像一叶扁舟,泊在嘉陵江边。它北依甘肃康县阳坝镇,南邻四川广元朝天区,曾经是陕、甘、川毗邻之地的繁华小镇。因它处在古蜀道上,历史上也曾小有名气。

这个具有巴蜀特色的江边小镇,因受地势限制,街道狭窄且短。江边一侧多为吊脚楼,粉墙黛瓦,小镇的东头是一个半边街,掩映在翠柳竹林中。虽说这是个十分不起眼的弹丸之地,但是,你可别小瞧了这地方。在历史上,它也曾繁华兴盛过,也曾惊天动地过。

解放前,小小的集镇上,饭馆、客栈、茶馆、烟馆、当铺等等,一应俱全。逢场天,乡场上全是些头戴帕子,身穿长衫,背着背篓的陕、甘、川乡下人,或南腔北调的生意人。烟馆、茶馆、酒馆的生意尤为兴隆。四邻八乡的秀才们,也多在这一天,骑马坐轿来到场上,在茶馆里会友,谈论天下大事,乡间逸闻。

嘉陵江上往来的船只行至此,若天色见晚,则多在此泊船歇息。那些在此收购了大批山货者,也要装船待发,第二天早早开船上路。

因古镇毗邻三省,核桃、茶叶、生漆、药材、木耳、蚕茧、蜂蜜等土特产贸易,十分兴盛。三天逢一场,街上拥挤不堪,山货交易市场,不得不移在嘉陵江边河滩,排成数行。人头攒动,兜售各类小吃的吆喝声,土特产的叫卖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

小镇的辉煌

1952年7月,宝成铁路开始修建,燕子砭当地政府与民众,全力投入到支援国家建设之中,这个古镇迎来了繁荣。

1966年,时逢国家三线建设之时,燕子砭八一铜矿上马,这里就此进入前所未有的社会发展鼎盛期。

八一铜矿数千人,汇聚在刘家坪山上山下,燕子砭车站周围。那里厂房林立,学校、医院、商店等等一应俱全。因此这里人声鼎沸,机器轰鸣,车水马龙,一派勃勃生机之景象。

那时候的燕子砭集贸市场,尤其兴旺发达。除了原老街外,燕子砭火车站附近的农副土特产交易,也渐兴盛起来。特别是宝成铁路沿线的人,都纷纷前来燕子砭购物,更加成就了燕子砭的经济繁荣。

小镇的兴衰

时光进入上世纪80年代,昔日红火的八一铜矿,因地下资源枯竭,企业不得已另寻出路,燕子砭也随之失去了它昔日的辉煌。

其再度兴盛,那是在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事。嘉陵江河道采金业红火的那几年,又带动了当地相关产业的兴旺。但是,好景不长,金矿红火数年后,沙金采完金矿又下马了。

后来,在火车站西边,规划新建了一个集镇,原燕子砭乡与千坵乡合并为镇,并加快了集镇建设,所有商贸经济全集中到新市区。就此,那个吊在嘉陵江边,兴盛了几百年的码头古镇,彻底冷清了。

一次我去该镇下乡,走在那古老的街道上,寂静无人,看到此情此景,不由得思绪万千。世间事物发展,就是如此无情,聚散无常,兴衰难料。

燕子砭古渡,落日西沉,但见云层中,那道道金光,洒在江面上,粼波闪闪。夕阳下,那叶扁舟载着零星的过江人,慢悠悠地飘浮在氤氲茫茫的江面上。

我望着大江两岸,不胜感慨。燕子砭这地方,从地理条件上讲,最寻常不过,谈不上什么奇山异水,也没有文人笔下的峰回路转,曲径通幽。但是,燕子砭因靠着这得天独厚的嘉陵江,却惠及了两岸的百姓。千百年来,滔滔江水,所形成的大片淤泥沙坝,使这里土质肥沃,物产丰富。就此,汇聚了此一方的人气、财气,人杰地灵那是必然。

古老的青乌镇,后来的燕子砭,滔滔嘉陵江,后浪推前浪,那些往事,渐被人们淡忘,消失在时光岁月里。

唯有燕子砭新镇的繁华,还有那翠竹、杨柳、鲜花,蜿蜒山间的宽畅、笔直的柏油公路,路边凉亭,以及那一栋栋新颖别致的民宅小楼,向世人诉说着,今日社会的进步与文明。

新闻推荐

新业态劳动群体的希望之光

只有真正体察到新业态劳动群体的所感所需所愁所盼,才能在保障其合法权益之路上做到走深走实、动真见效……大货车司机张洪...

甘肃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甘肃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