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 今日甘肃> 正文

【我的工会故事】一个“三线人”的工会情结

甘肃工人报 2020-06-15 08:48 大字

王永明

上世纪六十年代末的中国,来自祖国各地的建设者们几路大军旌旗飞扬、浩浩荡荡,会师于渭水河畔、陇山脚下——中国西部甘肃省中部的一个贫瘠干旱但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历史名城郊外的乱石滩上,开启了中国现代史上有名的“三线建设”。刚满16岁的我有幸加入到这支队伍中。

我们厂是由沈阳一家大型机械制造企业迁移过来的机械制造厂,技术力量是该企业西迁时从原厂选拔的一批政治可靠、技术精湛的骨干,还有部队复员的、转业兵,全国各大工科院校的毕业生以及从沈阳、兰州等地招收的作为后备力量知识青年等近五千余人。

建厂初期条件是非常艰苦的,荒漠的乱石滩上先建起了职工食堂,厂房和住宅楼依次紧张地建造着。我们临时住的就是干打垒的土坯房,为了抢时间早日建成投产“与时间赛跑,有条件上没有条件也要上”,边设计、边建设、边生产是我们的动员令。现场没有起重设备,就用滚杠、倒链用人抬肩扛的办法完成生产设备的运输安装;天寒地冻,设备启动不了,操作者伸不出手来,就在设备旁燃起煤炉提高温度;厂房没建起来,就在大食堂里架起机床,生产场地不够就围起芦席棚,接上电源启动设备。“大食堂里摆战场,芦席棚中闹革命”就是当时情景的真实写照。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我们披星戴月、艰苦奋战、克服困难生产出了第一批战备机床。

更难忘的是那些年厂子和工会举办的“零点起步”活动,为激发职工的生产热情,掀起更大的生产热潮,每年的元旦前夕为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都要开展零点起步活动。各生产车间、工段班组都做好生产准备戈枕以待,元旦钟声响起时,机床轰鸣、铆焊叮当、天车飞翔、锻锤铿锵、风锤跳跃、电弧闪光、钢花飞溅、水爆轰响,呈现一派紧张热闹的生产景象。

随着建设速度的加快,生产秩序的正常,我们的住房条件也有了改善。企业在紧张的生产之余,由工会组织各种文化娱乐活动。省冶金系统的文艺调演我们自编自演的节目获大奖,排练的《沙家浜》到各地各企业巡演,知识竞赛,各种体育比赛经常举办。厂足球队代表地区队出征省上比赛,10人的球队有4人被省队相中,入选调入省足球队。这些活动在那物资匮乏、文化精神生活单调的年代所起的影响和效果是非常大的。极大地丰富了职工业余文化生活,加强了职工的凝聚力,稳定了职工队伍,宣传扩大了企业影响。

在生产一线工作了十几年,自学考上电大脱产学习三年回来后,被厂里分配到工会做专职工会干事。我们厂在动乱中孕育,在发展中隆起,因而也在改革中迷离。经历了短暂的辉煌后,便沉没在市场经济的惊涛骇浪中。我们厂首当其冲地被列入第一批政策性破产的行列,厂子经过破产重组,蜕变为现在的混合所有制企业。

厂子破产重组期间,工会组织充分发挥了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作用,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代表职工的利益,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在职工安置、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退休退职、工伤待遇、遗属安置、下岗失业后的安置等许多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方面都由工会组织出面解决。(下转二版)

新闻推荐

阳光无限好 正是读书时 写在甘肃省大中小学生全面返校复课之际

兰州一中有序组织开学复课。孟捷4月23日,兰州市小学一、二、三年级学生正式复课。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盛学卿兰州新区第...

甘肃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甘肃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