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 今日甘肃> 正文

享受网络服务 留心“霸王条款”

陇东报 2019-11-20 00:35 大字

本报记者 高于婷

说起“霸王条款”,广大消费者对此并不陌生。“不能自带酒水”“解释权归商家所有”“一经售出概不退还”,经营者利用格式合同的方式,单方面减轻自身责任,消费者只能被动接受不合理、不公平的条件,以致消费权益遭受损害。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人们的消费方式发生巨大转变,与此同时,一些消费侵权现象也“换汤不换药”,不断向网络转移。

目前,西峰城区的多家餐饮店都可以用微信公众号点餐,扫描餐厅里所在台面的二维码进入菜单,选好后就可以直接下单。这种方式对于餐饮经营者来说,可以节省服务成本,提高服务效率,虽然也给消费者带来了一定便利,可其中却有着不少无奈和忧虑。

市民孙先生经常在外用餐,几乎已经习惯了微信点餐的方式,但是,孙先生一直不能理解的是,通过经营者提供的二维码点餐时,常常要关注微信公众号或是授权个人信息,才能继续操作,关注后会经常收到商家的各种营销信息。有时因操作太麻烦和个人信息安全考虑,孙先生就会向商家提出采用传统方式点单,大多数商家都可以满足,但有个别商家仍表示只能通过微信下单。孙先生说:“消费者没有选择权,只能按照经营者限定的条件去做。”

今年暑假,消费者魏女士带着儿子外出旅游,到当地后,通过某旅游APP购买了一款一日游产品,包含了当天接送和游玩项目。购买后,魏女士迟迟没能收到确认信息,于是决定第二天更改行程。可第二天一大早魏女士还没起床,就收到了接送司机的电话,要求他们10分钟之内乘车。魏女士感到很生气,联系了该旅游APP客服想要退款,可客服表示“不可以退款,最多只能更换服务日期”。

在朋友的推荐下,市民李倩加上了一位销售服装的微商,并通过微信购买了几件衣服,收到货后因为做工不满意,想要退货,可该微商告知李倩,只接受换款,不接受退货退款。

在某企业工作的小杨,因为工作原因经常要到外地出差,会通过网络平台购买特价机票,几次因为临时业务调整,未能成行,小杨购买的特价机票就白白浪费了。不仅如此,有些平台还在售票时捆绑消费,要享受低价机票就得一起购买38元或28元的优惠券,购买后发现这些优惠券又有各种各样的消费规则,并不划算。“一些特价机票就是不能退也不能改签,如果不乘坐就等于把钱白扔了。”小杨认为这种做法很不合理。

此外,不少手机用户都曾遇到过,在下载或使用某款APP时,往往会被要求各种信息授权,如果拒绝授权,则无法下载或使用APP,用户在获取互联网工具使用权时,必须无条件地服从企业所提出的个人信息让渡条件。用户担忧:如果个人信息遭到泄露,遭受的损失谁来承担?造成的风险谁来负责?

这些发生在互联网环境当中的行为,在表面看来虽然是在消费者自愿的前提下,但实质上都具有强制性,且一定程度上剥夺了消费者的选择权,是发生在网络环境当中的“霸王条款”。

甘肃锦晟律师事务所律师吴向阳介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十条,消费者享有公平交易的权利。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时,有权获得质量保障、价格合理、计量正确等公平交易条件,有权拒绝经营者的强制交易行为。第二十六条规定,经营者不得以格式条款、通知、声明、店堂告示等方式,作出排除或者限制消费者权利、减轻或者免除经营者责任、加重消费者责任等对消费者不公平、不合理的规定,不得利用格式条款并借助技术手段强制交易。

《网络交易管理办法》第十条,网络商品经营者向消费者销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务,应当遵守《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产品质量法》等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不得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

第十一条,网络商品经营者向消费者销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务,应当向消费者提供经营地址、联系方式、商品或者服务的数量和质量、价款或者费用、履行期限和方式、支付形式、退换货方式、安全注意事项和风险警示、售后服务、民事责任等信息,采取安全保障措施确保交易安全可靠,并按照承诺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第十二条,网络商品经营者销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务,应当保证商品或者服务的完整性,不得将商品或者服务不合理拆分出售,不得确定最低消费标准或者另行收取不合理的费用。

记者通过采访发现,随着人们消费维权意识的不断增强,在消费时都能够保存凭证,发生侵权行为时积极投诉反映以维护自己身权益。然而相比于传统“霸王条款”,“网络霸王条款”更加隐蔽,不易被消费者发现,增加了监管的难度以及消费者维权的成本。即使发生后,不少消费者往往也因“怕麻烦”“没证据”而吃了“哑巴亏”。

据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统计,2019年第三季度全国消协组织共受理消费者投诉236144件,受理服务类投诉132925件,服务类投诉中,互联网服务类投诉有41322件,占服务类投诉总量的31.08%,位居服务类投诉第一。

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提醒广大市民,不管是传统实体消费,还是网络服务消费,都应当擦亮眼睛,避免落入“陷阱”。了解学习消费维权知识,遇到消费纠纷,注意收集相关证据,整理投诉材料,及时向当地消协组织或者行政主管部门投诉,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新闻推荐

岂能挂着空挡踩油门

甘肃省人社厅在人才引进上不甘放权、顶风设卡,近日被甘肃省委省政府通报查处。在“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的当下,仍有一些地...

甘肃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甘肃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