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 今日甘肃> 正文

针刺四缝穴治疗小儿疳积腹泻发热等病症

甘肃经济日报 2019-10-12 00:45 大字

针刺四缝穴治疗小儿疳积,由来已久,由于手法简便易行,疗效确实,且少不良反应,所以广泛沿用至今。临床上,还可以用此法治疗多种儿科疾病,能有助于提高疗效,缩短疗程。针刺四缝穴,并要挤出液体,当属于刺络法的范畴,且是一种泻法。其作用机理有三:一是以清泄胃肠之热为主,能起到清热除烦,通调血脉之功;二是胃为阳明阳土,得阴自安,以胃喜柔润故也,针刺四缝穴能润补肺胃之阴液,以安肺胃;三能疏通三焦,通降胃肠,六腑以通为用,胃宜降则和,这样就能以降调升,借通为补。此法的作用,可以归纳为清、润、降三字,作用部位在于胃肠,因此,本技术可以治疗小儿疳积、腹泻、腹胀、发热、口疮等实热性证候,不适于虚寒性证候的治疗。

彭静山《针灸秘验与绝招》中这样说:“患儿面黄肌瘦,头发打缕,食欲不振,视其腹部微胀而扪之有青筋或硬块,是为疳积。一般针一次即食欲旺盛,数次痊愈。用该法治小儿疳积,效果极好。对成年人形态消瘦,食欲不振,体重达不到正常标准,依法针之,效果显著。对哮喘亦有良效。手指感觉灵敏,人多畏痛拒针。对成年人作解释劝服,儿童则由其父母强行使之针刺,有的哭闹拒针,须数人帮助施术。针孔由初针几次挤出白粘液而变为出血,即痊愈的象征。”

【用物准备】

碘伏,三棱针或28号五分针或用绣花针,棉签等。

【取穴】

四缝穴,在第2~5指掌侧,近端指关节的中央,一侧四穴。仰掌伸指,当手第二、三、四、五指第一指关节处取穴,两手共计八穴。

【操作方法】

家长抱好患儿,裸露双手,掌心朝上,取好穴位,用碘伏给穴位进行消毒。操作者取用三棱针或28号五分针,或用绣花针,针刺时避开血络,深度一般是刺入皮下约一分,进针后略为旋转即出针,每针后,宜挤出透明浅黄色有粘性的液体,以尽为度。若纯为血液,则不必挤尽。点刺后挤出粘液及血几滴,棉签压迫止血三分钟,即可。两手八穴同此,即算一次完结。

【注意事项】

1.本技术针刺的次数,主要根据疾病的具体情况而决定,同时也要考虑到针刺部位能否承受,权衡二者加以决定。一般来说,慢性病一周针一次,急性病隔日也可。

2.临床观察表明,本技术对于虚寒性疾病的疗效较差。心里不烦躁的患儿,比心里烦躁的患儿效果差;挤不出浅黄色粘液的,比能挤出液体的患儿疗效差。但是,有时挤不出液体的,是由于针刺太浅了或刺上血络的缘故,前者再深刺一些,就能挤出来,后者最好下次注意细心针刺。另外,还有一种情况,连刺八穴,血丝极少,更无液体,或用力挤也只能挤丝出极少血丝和液体,这是津液干涸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建议服用清养肺胃之品,如石斛、山药、沙参、玉竹、麦冬等,经过一段时间后,针刺即能出现和增多液体,病情也随之好转。

3.挑刺时要避开肌腱及血管,否则扎着非常疼,出血多,但无粘液放出。达不到治疗目的。

4.治疗时要快而轻柔,因十指连心,针四缝比较疼,所以需要针刺速度快,孩子开始啼哭时已经扎完了,这样比较好接受。

5.扎过之后,夜间让孩子家长用烧开的淡盐水放温后给孩子清洗手掌,以防感染。

6.在腹泻和疳积等症中,应该注意忌口的问题。因为在脾胃之气恢复阶段,暂时忌口,可以防止急性消化紊乱。逐渐增加对食物的耐受力,对疳积和腹泻的恢复有利无弊。到患儿大便正常,食欲渐见振奋后,就应当适时地、机动地增加营养量,这时若过分强调忌口,不异于因噎废食。

要让患儿吃容易消化的、不容易过敏的、不会增加病症的食物,如煎蛋、油条、胡豆、烧饼、五香豆、糯米粑、鱼虾、蟹、牛肉、黄豆等。也可以配合食疗,效果更好。如用鸡内金9克焙干,研成粉末,掺面粉,做成焦饼,让孩子吃,口感好,效果好。

甘肃省第二人民医院甘肃省名中医王世彪供稿)

新闻推荐

甘肃省妇联扶持奖励71个“巾帼扶贫车间”

中国甘肃网10月10日讯据甘肃经济日报报道(记者张丽丽)10月9日记者获悉,省妇联在各市州、县市区妇联广泛遴选、考察申报...

甘肃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甘肃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