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甘肃省“八大员”的故事】外卖“小哥”:行进在送餐路上争分夺秒
本报记者武晓锐
“你好,17号单子做好了没?”7月23日中午十二点四十,美团送餐员彭林民走进兰州城关区九州开发区花坛的一家餐馆问道。他顺手摘下厚厚的头盔,拿手抹了把额头的汗滴,甩了甩手,乘着老板装餐的间隙,坐到椅子上休息休息,又翻了翻手机,准备开始下一单的工作。
今年27岁,来自天水的彭林民,是美团兰州分公司九州站的一名网约送餐员。2017年,他经朋友介绍,从之前的房地产销售转行送起了外卖,“我是一个性格比较内向的人,感觉不适合做销售,朋友说送外卖挺好,收入也高,就是辛苦,就介绍我过来了。”
彭林民所在的九州配送站总共有12名骑手,方圆三公里的餐馆、商务楼、小区、学校,成为了他们的主战场,人少地广,就需要他们紧张快速地投入到每天的作战中。经过多次的“跑盘”,彭林民对附近的楼盘了如指掌。知道从哪个门或者电梯进,离用户位置更近。遇到只写公司名没写详细地址的订单,也能快速地找到其位置。
“一天送近四十单是常事,对路况很熟悉,如果再加上比较勤快,订单就会一直比较多。尽管没有基本工资,收入都靠接单,但月工资也比原来的工作高出一截”,彭林民说,“骑手挣的都是辛苦钱,别看工资高,都是风里来雨里去换回来的,为了赶时间,常常是拿着餐品飞奔,有时送慢了,饭菜变温了,客户不理解,给我个差评,这单就算白干了。”说起这些,彭林民眼中满是心酸和无奈。
“每天的高峰期都在上午10点半到下午1点半,晚上是4点半到7点半,我们的吃饭时间从来都不准,粗茶淡饭简单对付。平常一个月能赚五六千,多的话能拿到七八千,可别人的吃饭时间,正是我们的黄金时间,常常是争分夺秒‘饿着肚子给别人送饭’。”他告诉记者。
对路线要熟,对商家顾客要坦诚,遇到问题要及时请求同伴的帮助……这样的话语,彭林民每天都会在心里默念无数遍,“将餐品及时送到顾客手里,给了我好评,也会有一种成就感。”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合理的休息时间和有尊严地对待是送餐员的新需求。而一直以来被一些行业机构榜单冠以“高薪职业”的外卖送餐员,其“光鲜”背后普遍面临的却是负荷强、罚款重、安全无保障等诸多“辛酸”现状。这一现状,也被业内认为是导致外卖送餐行业人员目前流动性大的主要原因。
“还是希望能够在我们送餐员中建立工会组织,特别是像我们这种外地来兰州打拼的,需要一种归属感,需要一个温暖的‘家’,有了工会的关爱和照顾,我们的工作就会更上心,更努力。”彭林民笑得很开心。
如今,加入送餐员大军将近两年后,他的外卖“小哥”之路还在继续,每当把饭菜送到客户手中时,他也只微笑地说一句“祝您用餐愉快”,然后轻轻把门带上。
新闻推荐
不能够左右生命的长度 却以捐献拓宽生命的宽度 本报记者走近无偿捐献遗体器官登记志愿者群体
志愿服务队现场宣传耐心讲解张森(左)白怡宁(右)王荣王荣的捐献卡李益生先生一家单宝亭张风云夫妇陈树峰女士(右)王冰老师(左)“您...
甘肃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甘肃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