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余项成果造福陇原
兰州晚报讯(记者何燕)我国农学家和农业教育家曹尔昌、甘肃省首位“科技功臣”周祥椿、国家级优秀农业科技专家秦富华、省“科技功臣”王一航……甘肃省老一辈农业科学家有许多都出自省农科院。8月16日,省农科院建院80周年庆祝大会隆重举行。农业农村部科技发展中心、中国农科院、中国热带农科院以及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农(林、牧、垦)科学院和新疆建设兵团科学院的院长和嘉宾到会祝贺,并参加同期举行的中国农业科技管理研究会领导科学工作委员会2018年年会暨农业绿色发展论坛。
甘肃省农科院始建于1938年,前身为甘肃省农业改进所。之后几易其名、几经变更。新中国成立后得到快速发展,从起初的4个研究所,发展为拥有14个专业研究所的综合性现代农业科研机构,研究领域涵盖了全省现代农业发展的各个方面,是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也是服务全省“三农”的中坚力量。2018年3月正式启动实施的“甘肃省现代农业科技支撑体系建设”项目得到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省财政立项支持1.88亿元。同时,该院还加强智库建设,出版农情要报,发布农业科技绿皮书,使“农科院方案”成为政府决策的重要参考。借助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东风,国际合作项目和学术交流纵深开展,省农科院正向着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农业科学院大步迈进。
80年来,一代代甘肃农科人勇于担当、开拓创新、刻苦钻研,面对自然条件严酷、生态环境复杂的现状,扎根在400多个农村基点,创造出了1200多项科技成果,选育出作物新品种200多个。“抗锈小麦新品种选育及推广工程”入选新中国成立60周年甘肃成就地标。陇薯系列马铃薯新品种、陇亚系列胡麻新品种、陇椒系列辣椒新品种、陇谷系列和陇糜系列小杂粮新品种、陇鉴系列小麦新品种等成为全省农业的主导品种,有力支撑了甘肃粮食安全、农产品有效供给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针对干旱缺水的省情,研究集成应用了以“121集雨节灌”、全膜双垄沟集雨种植、马铃薯黑色地膜种植等为主的旱作农业重大技术,成为我国北方旱作区的主推技术。甘肃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了55.2%,这其中省农科院的作用巨大。
在省农科院的80年发展历程中,培养了一支近千人的科技人才队伍。曹尔昌、王吉庆、周祥椿、秦富华、王一航等老一辈科学家,全国劳模、国家级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国家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省政府特聘专家等一大批杰出人才,薪火相传扛起科技创新大旗。该院入选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3人、农业部科研杰出人才1人、国家级优秀专家3人、省优专家13人、省领军人才39人,享受国务院特贴38人,有省科技功臣和陇人骄子4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1人、岗位科学家10人、综合试验站站长12人、博导及硕导50人。这支人才队伍是支撑全省现代农业发展和脱贫攻坚的中流砥柱。
新闻推荐
8月17日迎来传统七夕节,众多商家纷纷借节造势,掀起促销热潮。一些贴上节日标签的新潮商品出现假冒伪劣现象。8月16日,甘肃省...
甘肃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甘肃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