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与艺术 □杨光祖
何为道?庄天明《非贯古今纵横宇宙不为功——黄宾虹书法浅见》认为:中国古圣先贤对于一个“道”字是很有讲究的,说得玄起来,真是不可言说,说着便不中了;讲得简单通俗起来,又是非常的简单。统而言之,亦不外乎天地人的一种妙契与总和。据于这一点,古人常常把那些能够超越常情凡欲,神游乎天地之间,证得天地与自己同根,万物与自己一体的人称之为圣者、道人。历观古今在艺术上有大成就的艺术家,几乎都是大悟其道、大行其道的人——— 不管他宗的是孔孟之道,还是老庄之道,或者是西来释氏之道。“五四”以后,我们的传统文化开始向现代化转型,这一“转型”,也就是用西法改变中法,结果,西法初步建立了,但中法却近乎失传了。老子说,海纳百川。作为有抱负的艺术家,不要先天地自我划界。比如,书法家一定要自封为碑学、帖学,就是一例。其实,碑学就是帖学,帖学也是碑学,只有能把字写好,写成艺术,碑、帖,都可以为我所用。学哲学,也没有必要一定要分儒家、道家。儒家道家,其实可以打通。
庄子讲“道枢”,也就是这个道理。只有把握了“道枢”,也就懂得了“齐物”。《齐物论》:“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彼是莫得其偶,谓之道枢。枢始得其环中,以应无穷。是亦一无穷,非亦一无穷。故曰:莫若以明……天地一指也,万物一马也……凡物无成与毁,复通为一。是以圣人和之以是非,而休乎天钧,是谓之两行。”
台湾学者刘述先认为,这段引文之中有少数几句话费解,但基本的思路是很清楚的。一般人不明白大道,只固执己见,是其所是,非其所非,即当时的显学如儒墨,也脱不出这样的窠臼。由道的观点看,是非是相对的,而且彼是相因,循环不已。是与非好似圆周上位置恰正相反的两点,在轮转的过程之中,变化成为自己的反面。只有把握道枢,守住圆心,与圆周上的每一点等距,那么无论有多少变化,也能够得其环中,以应无穷。这样才可跳出是非圈外,而有了明。
两行者,即从环中左旋右转,无不同归一点。王先谦曰,圣人合通是非,共休息于自然均平之地,物我各得其所,是两行也。道的观点,就是超越的观点,超越是非圈子之外,这样的观点贯串在《庄子》全书之中。其实,这也是道家的共识。
按传统的解释,是非为两行,能够超越两行,就能够与道合而为一。刘述先创造性地阐释为:“理一”与“分殊”才是两行,兼顾到两行,这才合乎道的流行的妙谛。也即超越、内在。
庄子说,道通为一。《天下》:“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傲睨于万物,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上与造物者流,而下与外死生无终始者为友。”“一”值得我们一再地反思。“独与天地精神往来”,更值得我们体悟,用一生去体悟。龙树《中论》:“不生亦不灭,不常亦不断,不一亦不异,不来亦不出(去)。”道与佛,真有相同之处。人类,在终极意义上,还是相同的。只是那个高度,不是一般人能够达到的。英国培根要刑讯逼供“自然”,那是一种实验室的思想,是主客二元对立。中国人讲究天人合一。不过,我看西方的最高理想,其实也是合一,古希腊不用说,基督教的道成肉身,一直到尼采、海德格尔,都在追求这个境界。
可惜,现代化,打乱了这一切。所谓现代化,也就是技术化,甚至工程化。而技术,是非常无“情”的,它只是制作,不是创作。卓别林《摩登时代》已经反思了现代化之可怕。真正的艺术,却是有“情”的,是有泥土芳香的。它是手工坊,不是大车间,不是流水线。
西方的反现代思想,与庄子是相通的。我说,中国人天生后现代。但如今的中国人要进入中国传统文化,还必须打破现代语汇、现代思维,回到传统的语汇。否则,用现代人的思维理解古人的思想,难免楚河汉界。最好的办法,就是阅读,尽管读,且不要管那些专家的理论,或研究成果。古人说,形而上者之谓道,形而下者之谓器,无“道”,导致了当代学人的轻浮、狂妄,及浅薄。
我们一直在讲创新,忙得焦头烂额,都在创新。可创新的东西,看不见,而传统的东西却丢失得差不多了。我们看古人,注释经典、临摹法帖,其实也是创新。临摹就是创造,这是值得我们当今学人深思的。
艺术之道,只有默默地扎下根去,自然就能进得去。黄宾虹说:“笔力上纸,能透纸背,以此作画,必不肤浅。”(《与汪孝文书》)“用笔之法有云如枯藤、坠石者,重是也。如金之重而有其柔,如铁之重而有其秀……扬之为华,按之沉实,同一重也。”
道,即重也。向日葵未成熟时,高昂着头;成熟之日,却低下头,默默的。 (来源:《甘肃日报》)
新闻推荐
新华社兰州8月1日电(记者梁军)记者近日从甘肃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获悉,甘肃已在全省300个农贸市场和大型超市布点了食...
甘肃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甘肃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