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消化道疾病的调养与预防
□本报记者潘琼
冬季,冷空气的刺激容易导致胃肠道疾病。“从中医的角度来说,就是寒邪易伤脾胃,诱发胃肠道疾病,如慢性胃炎、消化道溃疡、消化道出血、胃肠功能紊乱等病变。甘肃省名老中医、中医内科主任医师李德珍介绍,在寒冷的冬季,人们更偏爱辛辣、油腻的食物,认为这些食物能暖胃暖身,“实际上,过食滚烫、辛辣的食物也会诱发胃肠道疾病。同时,低温会促进食欲,加重脾胃负担出现胃部不适和腹胀等症状。再加上冬季运动较少,也会影响消化的速度,容易造成消化不良、胃肠功能紊乱等情况。”
消化系统疾病的中医调养
冬季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有功能性消化不良、急性胃肠炎、肠易激综合症、胃食管反流病、消化性溃疡。
功能性消化不良。主要表现为腹痛、腹胀、嗳气、纳呆、恶心、呕吐等症,没有明显的器质性病变,可持续或反复发作,这种症状至少要持续6个月。李德珍说,其病因与胃肠动力障碍、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以及饮食、情绪、心理等因素相关。
在中医调养中,要注重规律饮食,忌暴饮暴食,对不易消化或容易产气的饮料食物应有节制。多食新鲜蔬菜、水果等,保持大便通畅。要调畅情志,“长期精神紧张,压力过大,影响自主神经系统,会使胃粘膜血管收缩,胃功能紊乱,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过多,即中医所说的‘思则气结\’、‘肝气犯胃\’。”李德珍介绍,可采取自我按摩的方法调节功能性消化不良,用掌心贴脐顺时针方向由小到大螺旋状按摩36圈,再按逆时针从大到小螺旋状按摩36圈,可以促进胃肠蠕动,有助理气消滞。
肠易激综合症。主要表现为,腹痛或腹部不适伴有排便习惯改变为主要特征的功能性肠病。“腹泻多在晨起或餐后出现,便秘往往伴有便后不尽感,部分患者常常是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好发于青年人,且女性为多。”李德珍说,该病多是由于饮食不慎,肠胃积热;情志不畅,气机郁滞所致。
中医饮食调节中,“忌生冷、辛辣、油脂食品及奶制品。重视一日三餐的规律性,养成早吃好,午吃饱,晚吃少的饮食习惯。”李德珍介绍,最常见的诱发或加重本病的食物为,冷食、辛辣饮食、生食、油腻饮食。同时还要注意调畅情志,体育锻炼等。“本病多与心理因素有关,大多患者具有内向、敏感、多疑等的心理倾向,或具有焦虑、抑郁、强迫等的情绪障碍。”
胃食管反流病。是指胃十二指肠内物反流入食管。“常表现为胃灼热,多在餐后特别是饱餐后出现,可伴有反胃、反酸等。严重者可发生夜间呛咳。部分患者可出现吞咽困难。胃内容物及胆汁、消化酶等对食道黏膜造成损伤。”李德珍说,本病属于中医学“反胃”、“噎嗝”、“吐酸”范畴,主要是由肝失疏泄,气机阻滞,横逆犯胃,肝胃不和所致。
在中医调养中,注重规律饮食有利于维持食管胃肠道正常的蠕动与分泌。李德珍建议,“进食细嚼慢咽,避免进食过快;餐后不可立即平卧,睡前两三小时不宜再进食;保持大便通畅,减轻胃肠道压力。注重情志调养,精神紧张,情绪激动、过分忧虑都会对大脑皮质产生不良的刺激,导致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下食管括约肌松弛,从而发生胃酸反流,引起胃灼热,胸痛等症状,即中医所谓‘肝气郁结,郁而化火,肝火犯胃’。”
消化性溃疡。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周期性、有节律的上腹部疼痛。
“胃溃疡好发于中老年人,十二指肠溃疡常见于中青年人。胃溃疡好发于秋冬和冬春之交。”李德珍说,上腹部疼痛常因精神刺激、过度疲劳、饮食不慎、药物影响、气候变化等因素诱发或加重。
中医调养包括戒除不良习惯,注意合理饮食。李德珍建议,“按时饮食,进食不宜过快、过多、过冷,慎食辛辣甜食。尽可能戒酒戒烟,不宜多喝浓茶咖啡。慎服伤害胃粘膜的药物,如阿司匹林、洋地黄、红霉素、激素类等。”
预防消化道疾病饮食养生
冬季饮食养生。在讲究进补的冬季,脾胃不好又怎能更好地吸收呢?“冬季进补必先调理好脾胃,否则会加重脾胃负担。根据中医‘虚则补之,寒者温之’的原则,在冬季膳食应多吃温性、热性,特别是温补肾阳的食物,应选用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易于消化的食物。如牛羊肉、鸡肉,鳝鱼、鲤鱼,橘子、百合、桂圆等进行冬季‘食补\’。”李德珍建议,若有不思饮食、腹胀、泛酸、口淡、疲倦、易拉肚子等脾胃虚寒的表现,更要注意调理,如果情况严重,建议找医生对症治疗。
受访专家:李德珍,天水市中医医院副院长、中医内科主任医师,甘肃省名中医,天水市名中医。甘肃省中医药学会理事,甘肃省中医药学会医院感染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天水市中医药学会副会长。
新闻推荐
【本报讯】12月14日,甘肃省卫生计生委发出通知要求全省有关部门进一步做好冬季及元旦春节期间传染病防控工作。通知说,今年入冬以来,四川省大部分地区气候干燥寒冷。当前,流感、麻疹、流行性腮腺炎等...
甘肃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甘肃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