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甘肃> 甘肃新闻> 正文

刘慧游弋在筝乐的曼妙时光里

陇东报 2017-07-27 09:34 大字

每个人都应该学习音乐,学音乐当然应该从孩子抓起;

学习器乐是一场艰苦漫长的修行,娴熟技法包裹下的应该是音乐的灵魂和学习者对生活的体悟;

除了认真搞好教学,对师道尊严的重建,还古筝启蒙教育一缕清明的风,也是刘慧致力于完成的目标。

■人物简介

刘慧,1979年1月出生于甘肃兰州,西北民族大学音乐学院古筝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教研室副主任;中国古筝协会理事;中国民族管弦乐协会理事;中国民族管弦乐协会古筝专业委员会理事;甘肃省音协古筝艺术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第三届甘肃省器乐大赛弹拨组一等奖;金钟奖甘肃赛区古筝组二等奖(一等奖空缺)。

成功举办“刘慧古筝独奏音乐会”;“刘慧古筝现代作品师生音乐会”及合办“古筝传统作品音乐会”。

其学生在国际和全国、全省比赛中多次获奖,本人多次获得甘肃省文化厅颁发的“优秀指导教师奖”等。

曾发表专著《中国民族器乐理论研究与经典赏析》及专业学术论文数十余篇,专利多项;担任国际、国内诸多赛事古筝专业评委。

一天练琴13个小时,连续一周,除了睡觉吃饭,就没开过口;中午实在困倦,趴在琴上打个盹儿,醒来时发现脸上全是琴弦留下的印记……有句俗语“吃得苦中苦”,说的大抵就是这个样子了。

“生”出这个模样的人名叫刘慧,西北民族大学音乐学院古筝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14年,刘慧不遗余力,成功组建了甘肃省古筝艺术专业委员会,并筹办了协会的一系列大型活动,其中由甘肃省文联、甘肃省音协主办,古筝艺术专业委员会承办的首届古筝大赛,报名人数达到了史无前例的近五百人,比赛取得了巨大成功,具有深远影响,为甘肃古筝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爸爸曾是专业民乐团的乐队队长和指挥,也是刘慧的启蒙老师。小时候,刘慧居住的筒子楼里左邻右舍都是民乐团的演奏员,走廊的尽头就是他们的排练室。爸爸指挥,叔叔阿姨们演奏,刘慧在器乐声中长大,她熟悉每一种乐器的声音和它们在一起合奏时的感觉。

在与乐器的耳鬓厮磨中,刘慧建立起对音乐的特殊直觉,那一串串音符仿佛烙印在她的生命里。“做了老师后,每当我拿到一个作品给学生排练时,那种‘先天\’的感觉让我在对乐曲怎样入手、拆句,分解到每一个声部,以及如何掌控声部间的平衡关系时等都能一气呵成。”刘慧说。

父亲是民乐的执著拥戴者,他对民乐的钟爱,深深地影响了刘慧,并促使女儿选择了古筝。

刘慧笑称自己是个“人来疯”,表演欲极强,周围的人越多越高兴、弹得也越欢。刘慧在乐团叔叔阿姨们的夸奖中成长起来。不过,旁人的溢美之词里并没有多少关于刘慧“很刻苦”的成分,更多的是夸赞她的音乐天分和超强的乐感。孩子都是贪玩的,刘慧也不例外,“不愿意练琴”的状态一直持续到初中毕业。人生面临选择,她义无反顾地走上了专业音乐之路,以第一名的成绩考上西北音乐学校。渐渐地,刘慧明白了,所有的成绩都是依靠刻苦努力得来的,那种拼先天优势的日子不会让自己走得更长久。而所有的赞美也都不是理所应当的,要想赢得更多的赞誉和走进更高的艺术殿堂,还需要加倍努力。刘慧开窍了,她开始疯狂地练琴,频繁地去西安音乐学院上课、学习,踏上了一条艰辛而又美好的古筝艺术之路。父辈的音乐人大多清贫,当时刘慧家的经济状况不允许她全国各地到处去跑、考学,最终,刘慧于1997年考入当时的西北民族学院。考官们欣喜地发现,眼前的这个花季女孩太难得,小小年纪竟能弹奏出如此令人心动的乐曲。可以想象,刘慧早已与音乐融为一体。

刘慧的大学时光基本是在吉林艺术学院度过的,因为当时她和几位可能留校任教的同学一起被选派到东北学习。王晓红教授是刘慧的大学老师,她言语不多,要求严苛,每当学生弹完一首作品能得到她一句“还行”,那就是最高赞许了。刘慧就是那个老师眼中“还行”的学生。

高中和大学期间的勤奋,弥补了年幼时的“不刻苦”。刘慧与同伴们每天练琴8小时以上,刻苦努力是出了名的。2001年,刘慧结束了清苦而又充实大学生活,走进更高的音乐学府,先后拜在中国音乐学院王中山教授、中央音乐学院周望教授和上海音乐学院何宝泉教授门下。得到名师的指点,刘慧进步飞快。

一天练琴13个小时,几乎不动嘴、不说话,刘慧仅用一周时间就练成了王中山教授编写的一曲难度极高的古筝作品。完美到惊艳。迎着老师赞许的目光,刘慧开心地笑了,此时此刻,只有师生二人才能体会其中的艰辛。

2005年,刘慧荣获金钟奖甘肃赛区古筝组二等奖,当时一等奖为空缺。2008年,又斩获第三届甘肃省器乐大赛弹拨组一等奖,并且是最高分获得者。

刘慧早已留校任教,如今的她亦是桃李满园。在教学中,刘慧总能准确地分析把握每个学生身上的不足,而后对症下药,学生们自然受益良多,成绩斐然,多次在国际和全国、全省比赛中获奖;刘慧本人也多次获得甘肃省文化厅颁发的“优秀指导教师奖”等。

“每个人都应该学习音乐,学音乐当然应该从孩子抓起。”刘慧说。她听到有的家长说:我让我的孩子学音乐,只是希望他能成为一个懂得欣赏音乐、具备一定音乐素养,从音乐中获得自信……刘慧肯定了这种平和从容的态度,称这类家长是智慧型家长。

据粗略推算,目前仅甘肃就有近万人学习古筝,这个庞大的基数无疑为古筝的普及、推广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群众基础。刘慧说凡事都应该讲个缘分,学琴也是一样。具体

到古筝的学习上,如果一个孩子具备此种天赋和潜力,就说明他与古筝之间结下了初浅的缘,至于这个孩子最终能走到哪一步,那就要看实际情况了,其中教师、家长和孩子的相互配合是重要一环。

刘慧说,甘肃的古筝教学队伍鱼龙混杂,一些错误的理念横行,如果家长急功近利、过于盲从,不注重孩子学习兴趣的培养,总是将目光定位在“考级”上,最终很可能事倍功半,甚至前功尽弃。因此,要学做智慧型家长,首先在选择教师时就应该擦亮眼睛,可以多多请教专业院校老师,让孩子一开始就接收到正确的观念和方法。

刘慧的做法很“老派”,她收学生时要求学生呈上拜师帖。有些人不太理解这种做法。为此,刘慧解释说,虽然这只是个仪式但其中意义重大。民乐是传统文化的优秀代表,除了启蒙时有手把手教学的阶段,学习古筝等民族器乐更多的是口传心授。拜师帖表达了学生郑重的交托和慎重的选择,也体现了学生今后在学琴生涯中对老师应有的敬重与服从。

刘慧说:“现在,利字当头,一些教师为了迎合畸形的市场需求,把‘教人学琴\’当成了服务行业,甚至被学生牵着鼻子走,不注重学生基本功的练习,明明只有五级的水平却要强行练习九级的曲目。”

现阶段,除了认真搞好教学,对师道尊严的重建,还古筝启蒙教育一缕清明的风,也是刘慧致力于完成的目标。

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心得体会,刘慧打算编写一部关于古筝的教材。目前正在酝酿当中,相信不久后即能问世。

学习器乐是一场艰苦漫长的修行,娴熟技法包裹下的应该是音乐的灵魂和学习者对生活的体悟。观赏刘慧弹奏古筝是一种享受,看着音符在她的指尖游走,很容易入情入境。游弋在筝乐的曼妙时光里,刘慧如痴如醉。人生路有多长,音乐之路就要走多久。

新闻推荐

四届市政协常委会举行会议围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协商议政

7月24日,四届市政协常委会举行第二次会议,传达学习中国共产党甘肃省第十三次代表大会精神,围绕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协商议政、建言献策。副市长宋全科出席会议并代表市政府通报上半年全市经济社会...

甘肃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甘肃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