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甘肃> 甘肃新闻> 正文

民族团结铺就和谐发展致富路城关区政府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

兰州日报 2009-10-30 07:28 大字

城关区是个多民族聚居的中心城区,历来重视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在每年的少数民族主要节日里,区领导或统战宗教等部门的负责人,都要到清真寺或困难户家中祝贺、走访慰问并送去生活用品,好客的少数民族群众也不忘把精心制作的食品,送给领导和汉族乡亲共同品尝。而每逢春节等汉族节日,少数民族群众也与汉族同欢乐。多年以来,城关区社会和谐稳定、民族团结和睦相处,在全省乃至全国堪称典范。今年9月29日,国务院授予城关区政府“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荣誉称号,无疑是对长期以来城关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民族团结进步工作,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大力发展少数民族经济文化教育,切实解决少数民族群众的实际困难,带领少数民族走上致富路的肯定。

成绩的背后,凝聚着全区人民的心血和汗水。连日来,记者通过走访城关区民族村、民族企业、民族学校、民族团结林,以及区委统战部、区民族宗教局等部门和部分社区发现,区委区政府近年来在促进民族团结、发展民族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不但在政策上给予优惠,资金扶持上不断加大力度,而且把做好民族工作纳入部门、街道的重要议事日程,解决了少数民族发展中遇到的困难,特别是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皋兰山民族村因受地理、交通和信息等条件限制,虽经历了种洋芋、养奶牛、退耕还林、劳动力输出等发展历程,但仍无法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在新农村建设中,区政府拿出30万元,先改造了村委会办公室,去年和今年又投资近700万元,修建长9公里的村环形路和通向卓家沟的村道,解决了村民出行和卖菜不便问题,同时申请市上列支150万扶持资金,引进了生态园建设项目,为民族村经济发展拓出新路子。民族村党支部书记延龙告诉记者,近两年来,在区政府及有关部门指导下,村里调整种植结构,如由种植小麦改种蔬菜,亩收入从原来的1000多元增加到3000多元,部分经营农家乐村民,也因村路修通收入有了增加,脸上的微笑也多起来。今年,区政府出资10万元并发动部门捐款,为5户贫困户修建50平方米的砖房,结束了他们世代住土坯房的日子。

城关区在大力支持民族村发展的同时,充分利用中心商务区的优越地位,重点扶持发展民族特色的餐饮业,全区目前有少数民族个体户1300户,从业人员已达14300人,有数家清真餐饮已享誉金城,特别是他们经营的牛肉面,不仅仅是兰州城市名片,而且誉满陇原香飘国内外,成为拉动城关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面。与此同时,城关区出台多项优惠政策,积极引导非公经济人士健康成长,扶持和帮助十余家民族企业发展,涌现出大批热心公益事业的代表人士,为推动全区民族团结进步作出了贡献。据城关区工商联合会副主席、甘肃裕华公司总经理马生华介绍,他从做贸易出身到创办企业,再到自己成为民族企业家,可以说区政府给予他很大的支持,包括公司选址时给予政策优惠,以及每两年给一次贴息资金,为公司科技创新提供有力保障,所生产的具有高附加值、环保的产品年可创税100多万元。当然,企业致富不忘回报社会,公司已多次向希望工程、光彩事业、汶川地震等捐款捐物约84万元。同时已解决就业岗位150多个,其中安排少数民族近30人,残疾人50多位就业。而据记者了解,城关区还落实了增加少数民族补助费等措施,并将补助资金投入列入区财政预算,从2008年起每年列支经费20万元,用于发展民族经济和社会事业,帮助少数民族贫困人口改善生活。

特别是近年来,城关区在加快城乡经济发展的进程中,牢牢把握“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主题,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民族工作,始终将改善少数民族群众生产生活、大力发展少数民族各项事业作为重点,不断出台和完善系列政策措施,切实解决了不少困难群众实际问题,处处都有感人的民族团结佳话。这其中就包括对少数民族群众的教育。“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这些承载着国学韵味的句子,在目前绝大多数学校很难听到,不过走进城关区清华小学,会让你深深地感受到这份书香。清华小学校长张小瑞告诉记者,这所由近百年前的清真劝学所发展而来的老校,在发扬光大国学经典,真正做到了从孩子抓起,涉及科目包括《论语》、《中庸》等。然而办学条件在人们的潜意识里较差,其实现在学校的设施条件并不差,因为近三年来,在城关区政府及教育等部门支持下,各类投资已超过100多万元,如15所教室都铺上了木地板,孩子们可坐在地上读书;设立国学讲堂建起图书馆,每年增加图书3000册左右,为师生提供了丰富的阅读资料。每逢各民族传统节日,同学们都会带好吃的共分享,增进了同学间的团结。

城关区委统战部对少数民族的扶贫力度不断加大,特别是在消除零就业家庭解困工程、“4050”就业工程、残疾人就业、社会低保、扶贫济困、医疗保障、技能培训等方面对少数民族实行优先、优惠政策,如将生活困难的黄埔老人纳入低保,给黄埔老人协调办理医疗保险等。在今年民族团结宣传月期间,全区已投入和即将投入资金50万元,率先建成全省首个“民族团结林”;捐助贫困大学生15人,每人2000元;捐助少数民族“双优班”贫困学生76名,每人200元;走访慰问民族代表人士10余人,每人1000元;走访慰问少数民族贫困户50户,每户500元。同时重点开展了以各族干部群众为主体的“和谐单位”、“和谐社区”、“和谐邻里”、“和谐家庭”的创建活动,以及民族政策、法规进学校、进厂矿、进机关、进乡镇、进街道、进社区的“六进”活动,扩大了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影响力,增进了各民族相互尊重和相互了解,促进了各民族的大团结。 

新闻推荐

乡镇代表大会任期三年拟改五年

【本报讯】 昨日,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审议了《甘肃省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工作条例(修订草案)》。《修订草案》对乡镇人民代表大会的任期作了相应修改,并明确了...

甘肃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甘肃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