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好蔬菜 鼓起钱袋 卓尼县纳浪镇纳浪村发展致富产业侧记

甘肃日报 2019-07-17 05:00 大字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徐锦涛 通讯员 陈少平

日前,记者在卓尼县纳浪镇纳浪村采访时,不时听见当地村民说:“生活富裕了,村庄变美了,日子越来越红火了。”

纳浪村共有337户1215人。过去,这里经济落后,村容村貌脏乱差。而今,村庄面貌焕然一新,公共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村民人均收入由不到2000元增加到7850元,贫困发生率从2014年的36%降到现在的1.23%,从一个落后村变为了先进村。

是什么原因使这里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

“以前我们租种蔬菜大棚,由于销售渠道少,加上技术培训和良种普及都跟不上,缺少管理经验,最后菜种不下去了,棚也荒了。”贫困户梁如彪说,“这几年村里成立合作社,我们以到户扶持资金和流转土地入股,每年都能领分红,再加上到大棚务工,一年下来能收入3万多元,日子越过越好了。”

梁如彪家的变化,得益于纳浪村因地制宜培育棚室蔬菜产业。发展壮大特色产业,是实现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为此,2018年,村集体经济公司成立惠丰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村民一致选举村里的党员致富能人、大棚种植经验丰富的村委会主任梁尕荣为合作社带头人。

如何真正打造与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在合作社运转过程中,梁尕荣采取合作社吸收到户扶持资金80万元,坚持贫困户负赢不负亏原则,以不低于本金8%的收益方式对贫困户进行保底分红。针对贫困户劳动力外出、自身生产能力弱等实际情况,引导贫困户将土地委托给合作社代耕,每亩土地每年流转费680元。同时,优先让贫困户劳动力、村里的妇女来大棚务工。如今,惠丰蔬菜合作社已流转土地165亩,在原有85座蔬菜大棚的基础上又新建高标准日光温室蔬菜大棚5座,共有150户农民成为社员。

“把土地流转给合作社,种啥咋卖我都不用操心。现在既能拿到土地流转金,还有务工收入,我家脱贫致富不用愁了。”贫困户杨折什说,他现在在合作社管理蔬菜大棚,每天有100元的收入。

“为了提高大棚种植管理水平,我们还聘请了农技专家对村民进行技术培训,使大家能够熟练掌握大棚蔬菜种植技术,只有富了‘脑袋\’,才能鼓了‘口袋\’。今年每个蔬菜大棚纯收入能达到1万余元。”梁尕荣说,合作社还通过“农超对接”“农校对接”“农企对接”等途径,不断开拓蔬菜市场。2018年,合作社为社员分红24万余元。2019年,预计实现贫困户户均分红3200元以上。

新闻推荐

卓尼:税企共建促发展

本报卓尼讯卓尼县税务局党组织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积极作为,展现新时代基层税务部门的风采,扫黑除恶进企业排查线索,激浊...

卓尼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卓尼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