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好村民的“主心骨”

酒泉日报 2019-07-05 03:08 大字

◆◇脱贫攻坚奔小康◇◆

杨永红在瓜州县广至乡卓尼村当了10年的党总支书记。直至今日,他都清楚记得刚到卓尼村时那一片茫茫戈壁。“荒凉让许多同乡都离开了。就连我也不曾想过这里有一天会有宽阔整洁的柏油路,家家户户能过上富裕的生活……”

2014年,卓尼村开展扶贫摸底。看着登记在册的149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杨永红心头一紧。如何让大家尽快脱贫致富成了压在他心上的“大石头”。杨永红与村班子成员认真考察,仔细研究,最终决定发展日光温室。杨永红带着村干部挨家挨户了解意愿,耐心和农户讲解国家扶贫政策,做思想工作。

8万元的温室,农户只需承担2.5万元。2014年,全村修建了30座日光温室。杨永红更是带头将自家土地当作试验田,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种植项目。在看到日光温室的高产量、高收益后,村民们才陆续参与日光温室种植。

有了高产量,杨永红又开始琢磨如何售卖,让农户“抱团”挣钱。在大家的努力下,全村的温室蔬菜订单量逐渐增多,效益越来越好,农户生活条件不断改善,贫困户数量逐年下降。2018年底,卓尼村基本实现脱贫,即便是劳动能力低的家庭,村里也有相应的公益性岗位保证其收入。

2019年,为巩固卓尼村的脱贫成果,杨永红又带头种植大田蜜瓜。“我常给村里的党员讲,要想办好村里的事必须从自己做起,率先垂范,充分发挥带头作用。群众有了好榜样心里才踏实,工作才能顺利开展。”杨永红说。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杨永红从未忘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遵旨。他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完成卓尼村主干道及卓尼村至水厂3.2公里的道路铺筑,有效解决了群众“出行难”的问题;他抓住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有利时机,召开村民会议,推行“门前三包”责任制,倡导全村居民养成主动打扫卫生的习惯;他紧盯脱贫攻坚项目建设的大好机遇,积极推动卓尼村文化广场建成使用,使村民闲暇有了好的活动场所。

针对农村党员农忙时节白天要下地干活、平时还要抓紧时间集中学习的实际情况,为确保卓尼村每名党员“学”在深处、“做”在实处、“干”在当下,杨永红带领党员通过观念引导、技能带动、技术服务等形式结对帮扶,每名党员联系5户农户,并充分利用微信群交流,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还增进了感情。同时,在杨永红的带领下,卓尼村党总支以党内组织生活规范提升、先锋引领助推精准脱贫行动等作为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载体和抓手,使全村各项工作走在全乡前列。□实习生杜文雅

通讯员李娜

新闻推荐

那些被青稞酒温暖的光阴

◎胡庆军在那些温暖的光阴里,挥一挥手,那些青稞就覆盖了甘南的风情,吆喝一声,那些青稞酒就如同一种传奇温暖了卓尼的...

卓尼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卓尼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