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洁净文明的博峪村

甘肃日报 2017-01-13 00:00 大字

洁净文明的博峪村

本报记者赵梅

走进冬日的卓尼县木耳镇博峪村,攒劲的文化广场,干净的巷道让人感到清新与舒畅。

今年岁高龄的杨月焕老人正在填炕。填完后,她仔细地清扫着散落在周围的碎屑。

“以前的博峪村可不是这样的。文化广场成了垃圾堆放点,夏天蚊蝇满天飞,臭气熏天。”她一边扫一边说。

走在村里,村民们你一言我一语,诉说着这个藏族小村的变化。“这路也是土路,大雨后进不来,出不去!”

“以前乱扔乱倒成了习惯,村里到处都是垃圾!”

这些变化,离不开每一个村民思想的转变和行动上的自觉,也离不开村委会的一项新举措。为了村貌清洁,博峪村村委会商议出了以自然村为单位,实行环境卫生网格化管理的办法,并把具体措施写进了村规民约里。

在村口的宣传牌上,村规民约内容醒目而全面——

“本村内所有居住者要对本村的环境卫生负起监督、保洁责任,严禁在大街小巷、房前屋后等公共区域堆放垃圾、杂物、废料,乱倒污水。”

“本村内所有居住者要严格遵守垃圾定点处理制度,各家各户的垃圾应倒入指定地点,不准乱丢、乱倒、乱堆、乱放。”

村委会主任王建忠告诉记者,现在,每周都有各小组的组长带领村民对所划分卫生区域进行至少一次卫生大整治,对一般农户房前屋后卫生随时进行监督清理,同时村里还放置了垃圾箱,聘了保洁员。

张福德是村里的保洁员,他感慨地说:“现在垃圾少多了,最起码在村民的意识里不能乱扔乱倒了。”

“如今不仅村里漂亮,家里干净,最重要的是人们的精神气足!”村民安那召曼才从新疆打工回来,感触颇深。

木耳镇副镇长康虹是博峪村的包村干部,她说,在村规民约的约束和村干部的带动下,村民开始规范自身的生产生活行为,改掉了过去乱扔乱倒的习惯。自觉维护环境整洁成了村里的新风尚。

新闻推荐

卓尼生态旅游大有“钱途”

本报通讯员王芝莲“大峪沟景区发展得这么好,我们当然也跟着沾光啊。”谈起自家这几年来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卓尼大峪沟景区内塔古村藏香园农家乐主人马志强一脸喜悦。随着国家4A级景区——大峪沟...

卓尼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卓尼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