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草原深处村庄美

甘肃日报 2016-08-31 00:00 大字

草原深处村庄美

本报记者赵 梅通讯员后卓霞

“大家出来打扫卫生了,清运工到垃圾池集合,保洁员到各片区清扫。”清晨,卓尼县柳林镇寺台子村口的大喇叭里传来了村支书来恩德的声音。

村民们拿着扫帚扛着铁锹,开始打扫卫生。

“以前庄里的垃圾太多太乱,尤其长崖和冰角沟都成了‘垃圾山\’。”二队的村民关胜代说:“现在干净多了,环境好了对我们的身体也好,住着也舒服。”

说起环境卫生大整治的事儿,村民们都会提到“草帽阿爷”尹国财,并竖起大拇指。开展环境卫生大整治以来,72岁的尹国财老人主动“承包”了寺台子村东头的垃圾死角长崖,老人每天都会清运一车垃圾,然后又拉一车土填埋土坑。每到清晨,见到拉着一架子车清扫工具的尹国财,庄里人总会亲切地打招呼:“阿爷拉着车车儿、戴着草帽儿又去清扫去呢吗!”

见到老人如此辛苦,孩子们开始劝他:“您身体有病,要多在家好好休息,今天清运垃圾,明天填埋土坑,图什么啊!”老人回答说:“图什么,就图心里踏实,大家舒服。我是一个有22年党龄的老党员,现在还能做什么?就是从这些小事做起!”

尹国财的坚持,影响带动了乡亲们,许多人开始自觉打扫卫生,不少青年也参与其中:“阿爷一天到晚都在庄里打扫卫生,我们年轻力壮的不帮忙打扫,在庄里走着也过意不去。”

如今,行走在寺台子村,潺潺的流水、碧绿的田地、整齐的房屋、干净的村道交相辉映,勾勒出一幅村容整洁、环境优美、生活幸福的文明新画卷。

寺台子村的变化,是卓尼县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整治的一个缩影。

为了进一步改善城乡环境,卓尼县全力推进“净化、绿化、美化、亮化、硬化”,重点对田边、水边、山边、景区、公路沿线的垃圾进行彻底清除,清理垃圾18000多吨,取缔占道经营1800多起,平整城乡接合部空地、违规生活垃圾堆放地、建筑垃圾倾倒地、杂草丛生地16000多平方米,清理垃圾1千多吨,安装围栏13处3200平方米。多年来遗留的卫生死角得到了有效治理,居住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新闻推荐

卓尼推进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

本报卓尼讯今年以来,卓尼县始终把建设生态文明小康村作为决战决胜全面小康社会的实际行动,将建设重心放在城乡结合部、中心乡镇、公路沿线和景区周边的农牧村,在全县15个乡镇45个村启动实施了生态文...

卓尼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卓尼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

热门评论草原深处村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