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大道任驰骋 “重走长征路·看陇原交通巨变”主题活动走进甘南
后志良 贾文琴
提起红军长征在甘南,就不得不提起那段可歌可泣的红色传奇:1935年秋,中国工农红军进入甘南州迭部县境内。卓尼第十九代土司杨积庆修好达拉沟栈道、尼傲峡木桥,让中国工农红军通过,助力红军顺利攻下天险腊子口。同时,杨积庆开仓放粮接济红军,使红军得到休养。腊子口战役是红军长征历程中的一个闪光点,成为长征路上的“加油站”。
6月21日的“重走长征路·看陇原交通巨变”主题宣传活动启动仪式结束后,南线采访团便顺着兰州至永靖沿黄一级公路前行。
夏日的黄河两岸郁郁葱葱、一座座雄伟的跨河大桥将沿途的湿地、村庄紧紧相联,如同一幅幅色彩斑斓的绝美油画。最终在临夏至合作高速公路的尽头,进入了此行的重要目的地——甘南藏族自治州。
“十二五”期间,甘南公路养护部门先后承建了G22线青兰高速公路雷西三标、S311线内临路、S309线临大路、G213线永东路、G213线临郞路、G248线连新路、G310线牛背路等公路的建设任务,累计实现产值9.58亿元。
一条路就是一条经济带,公路延伸到哪里,经济发展就到哪里。交通建设的快速发展,带动了群众致富,有力地促进了甘南州经济社会的跨越发展。
“2010年前,去兰州弯多路窄,来回一趟要花两天时间,现在去兰州只需3个多小时,这是以前绝对无法想像的事。”甘南州大力发展交通设施建设,让藏区深处的人们看到了更大的世界,学到了更多的知识,掌握了更多的信息。昔日只能靠一两块青稞地、三五头牛羊维持生活的农牧民们,在家门口开起了藏家乐,买起了小汽车,还送孩子们去更远的地方读书……“这就是实实在在的变化!”做了20多年建材生意的卓尼县藏巴哇乡柏林口村村民杨雄龙开心地说。
说起达拉村,这是隶属迭部县的一个全部居住着藏族同胞的原生态小村庄,在公路没修通之前,据说有很多上了年岁的人竟然从没见过汽车。据当地人讲,以前他们去南河赶个集要早上4、5点钟起床,翻山越岭抄小路到南河就上午10点了,买完东西又要用背篓背着往家赶。如果买的东西少,晚上8点也就到家了;如果东西多,那就只能走夜路了。如今,路通了,小村庄也有人买了小面包车、农用车,现在赶趟集半个小时就“飞”到了南河。
悠悠一段路,牵动缕缕情丝。1935年,毛主席带领红军从腊子口艰难到达哈达铺后,通过一张旧报纸,做出了“走!咱们到陕北去”的决定,打开了中央红军北上抗战的通途。今日,甘当路石的养路人在这里日日守护着通途。
沿着大名鼎鼎的县道459线南腊路,到达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这条路历史记载了这段交通要道在长征路上的光辉时刻。从美丽的南河,到盛名的腊子口,其中的27.8公里路由宕昌公路养护部门精心呵护。这段路里程虽短,但养护责任重大。
赵林,来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红军长征加油站”哈达铺镇,“奇袭腊子口”“哈达大整编”……他从小就是听着这些红军长征故事长大的,他知道哈达铺与腊子口的关系。今天看来,这两处地方遥相呼应,在时间的长河中紧密相随,在空间地域上也相隔不远。今年52岁的他从事公路养护工作已经30年了,对公路养护有着执着的爱,尽管每天从事着枯燥乏味的工作,他依然顽强地坚守着。
随着武罐、成武、十天高速的相继建成和兰渝铁路、成州机场的陆续建设及国省干线的升等改造,陇南交通综合运输体系已初具雏形。但是陇南山势险峻,公路也多以桥隧涵为主。武罐高速桥隧涵比例达68.8%,成武高速桥隧涵比例达72%,十天高速桥隧涵比例达43.7%,普通国省干线的桥隧涵比例和总量也位居全省之首。这意味着在陇南,养路工作最主要、最核心的任务之一就是养好桥隧涵。
在“创建平安公路桥隧涵养护专项整治百日竞赛”期间,陇南公路养护部门加强路容路貌整理,积极开展水毁抢修,实施安保工程等。截至目前,陇南公路管理局桥涵清淤35000立方米,更换桥梁栏杆扶手366根,对全线的桥栏杆、护墩、警示柱、防撞墙修复刷新,对部分污损标线补划;同时,清理水毁62000立方米,整修路容路貌1073公里,完成沥青路面重铺及罩面6222平方米。如今,驱车行使在陇南,欣赏着陇上江南的美景,红色减速带、蓝天白云点缀的隧道、橘色养护服,无不是平安通行的最亮路标,无不让司乘人员赏心悦目。
新闻推荐
本报讯14日,甘肃省电影家协会特别为甘肃著名藏族作家尕藏才旦创作的数字电影《生死金天鹅》召开了作品研讨会,来自省内的电影艺术工作者深入探讨了影片所承载的历史意义,以...
卓尼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卓尼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