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网络平台开启农村劳动力输转新时代

甘肃经济日报 2015-02-17 23:16 大字

本报记者 蒋文艳 胡旺弟

互联网迅猛发展的今天,信息产业已经渗透到各个领域,网络的日益普及,让相当一部分人通过网络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工作。然而,对于信息相对闭塞、没有网络的一些偏僻乡村,想要通过网络来完成这些显然是比较困难的。2015年1月,甘南州扶贫办与甘肃百效联盟共同搭建的电商劳务输转平台试点开启了甘肃省劳动力输转新时代,外出务工人员在家门口也可以通过网络信息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

坐在家里找工作

“我终于拿到焊工技能证了。”经过连日的专业培训技能指导,家住甘南州卓尼县藏巴哇乡的候喜林终于从甘肃百效联盟电商劳务输转平台甘肃运营中心负责人祁绪手中接过职业技能资格证书时,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2015年1月,甘南州扶贫办与甘肃百效联盟共同搭建的电商劳务输转平台试点,率先在甘南州把培训课堂搬到乡镇上,闲时农民在家门口通过培训就能拿到技术证,候喜林报考了自己熟悉的焊工专业。

和候喜林一样,此次共有391名农民学员通过劳务技能培训,拿到了第一批职业技能资格证书。

“有了技能证书,涨工资是肯定的事!”候喜林说,自己在外地务工已经有好几年的经验,也掌握了电焊上的许多技术,但由于没有相关的技能证书,虽然干着和别人一样的活,拿的却是比别人低好多的钱。

同样拿到职业技能培训证书的吴爱平告诉记者,自己往年都是通过亲戚、朋友介绍到内蒙古建筑工地上打工。工作时间长、工作量大、工资没保障不说,最主要回趟家特别不方便。孩子见到他都感觉疏远,这是让他最不能接受的现实。

现在有了挖掘机的技能证书,只要把自己的实际信息、工作要求、薪资标准等准确信息登记在劳务信息管理员那里,就能选择离家近,适合自己、工资待遇高的工作了。吴爱平笑着说,“最大的好处是一年能够多回几趟家看望老人、照顾家庭。”

由甘肃百效联盟运营中心运营的电商劳务输转平台,首次将为大中专院校提供派遣工作的模式应用到社会用工方面,特别是对贫困地区劳务输转工作,这一平台将借助网络和电子商务的力量,解决用工信息不对称的矛盾,完成用工企业与劳务人员的无缝隙对接和输转过程中的全方位服务。

劳务领域的“淘宝”模式

“在互联网迅猛发展的今天,信息产业已经渗透到各个领域,电子劳务输转平台作为其中的一种形式,已成为当前和今后发展的一种大趋势,具有很强的发展优势和后劲。”甘南州扶贫办相关负责人李维宏说,因此,率先在甘南州开展贫困劳动力电商劳务输转试点工作,对于摸索经验、示范带动贫困劳动力输转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电商劳务输转平台分为输入和输出两大部分,输入平台解决的是劳动力供求信息搜集与匹配,即登记劳动力供求信息。输出平台解决的是劳动力落地转移问题,在与求职者确认其愿意选择的就业企业后,平台通过遍布全国的地面就业服务站,实现送人上岗服务。

甘肃百效联盟运营中心负责人祁绪告诉记者,中心在从事劳务中介服务中,尤其注重选择信誉度较好的企业向务工人员推介,让他们了解用工企业的真实情况,这是对务工人员负责。这次甘南州电商劳务输转平台试点的启动,也是首次尝试面向社会,尤其是一些贫困地区的劳动力做对口劳务输转。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通常情况下,农民进城打工有60%-70%是通过老乡、亲友或中介的介绍,政府组织的劳动力转移仅占10%左右。这其中,信息不对称是务工人员求职过程中最大的困难之一,由于对工作需求状况等基本信息不了解,务工人员往往难以找到理想的工作。因此,便存在就业难、维权难等一系列难题。而“劳务电子商务平台”的实施,则成功地破解了这一难题。 (下转4版)

因此,一个信息交流通畅、真实信息多于虚假信息的劳务市场对于农民工求职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祁绪谈道,这也破解了劳务市场信息不对称导致的“用工荒”现象。当下,引用网络技术破解用工荒难题的手段开始涌现。

电商劳务输转平台就好比一个淘宝店,外出务工人员通过网络平台力量,在海量信息中淘适合自己的用工信息。祁绪进一步介绍,这不仅解决了用工信息不对称的矛盾,完成用工企业与劳务人员的无缝隙对接和输转过程中的全方位服务,还有效地提高了劳务输转效率,降低输转成本,达到有组织输转。

发挥 “两条腿走路”优势

其实早在2004年开始,甘肃省各地已陆续开展“雨露计划”、“阳光工程”、“金桥计划”等专门针对贫困务工人员的基本引导性培训和技能性培训。

“因为没有持证要求,所以培训后,劳务派遣效果也不是很理想。”李维宏说,培训的目的是输转,输转最终要实现群众致富。

但这几年,随着劳务派遣存在的问题显现,才逐渐意识到农民工外出打工待遇差不说,干的活都是苦力型、季节型,这反过来影响培训的初衷。一直以来,我们只注重培训,却忽视了劳务输转,在输转方面成了一条短腿,脱贫致富的效果不太明显。

“陇南电子商务平台‘扶贫模式\’解决了产品产销不对称的问题,创造了扶贫的新模式。因此,我们也想到劳务输转也可以借助于发达的网络来实现。”李维宏还谈道,这改变了以前只注重培训的现象,现在是培训和输转两条腿走路。

“这种模式有些沿海城市已经发展的很成熟,在甘肃才开始试点,通过试点示范,下一步将在甘南州各县区乃至全省进行全面推广,并将‘贫困两后生\’‘贫困大学生\’输转就业一并纳入电商平台输转范围。”祁绪说,这一平台还将彻底解决工资维权无保障、跟踪服务不到位的难题,消除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的思想顾虑。

新闻推荐

卓尼残疾人保障面稳步扩大

本报卓尼讯卓尼县着力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加强残疾人基层组织建设、社会保障、医疗康复、教育培训和扶贫济困工作,残疾人社会保障面稳步扩大。该县不断加大对残疾人事业的经费投入,进一步扩展残...

卓尼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卓尼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