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纳浪村 蔬菜大棚助农奔富路

甘肃日报 2012-07-26 00:52 大字

身边的变化纳浪村 蔬菜大棚助农奔富路

本报记者 赵 梅

“这茬黄瓜已经收了,西红柿长势也不错!”近日,在卓尼县纳浪乡纳浪村大棚蔬菜种植基地,村民魏生道草见到记者时,心中的喜悦映在脸上。

魏生道草家一共有8亩地,以前种植小麦和油菜,一亩地最好时能收600斤,一年忙碌下来只解决温饱。去年,魏生道草自己出资2000元,政府补贴2.5万元,建起了两座蔬菜大棚。

今年,她第一茬就种了黄瓜,两个大棚共收入了5000元,现在第二茬种植的黄瓜已经收获,卖了2000元,还有近2000斤西红柿就要收获了。魏生道草说,第二茬的收入应该会比第一茬还好。等第二茬销售完后,她就要忙着准备第三茬种植辣椒。

村民朱闹杰草家共有12亩地,过去,一年下来最多收入5000元,去年她家建了一座大棚,收入了8000元。“现在的日子比起以前要宽裕多了。”朱闹杰草感叹道。

卓尼县大力发展蔬菜大棚种植,纳浪村是纳浪乡蔬菜大棚示范村之一,近几年建成大棚84座,全村305户,平均每4户就有一个蔬菜大棚,分别种植黄瓜、辣椒、西红柿、菜花等。在种植过程中,农技人员还上门为村民提供技术指导。

纳浪村村支部书记梁如尼说,蔬菜大棚投入少,见效快,农民们的收入得到了改善。去年,全村人均收入达到2795元,乡村面貌发生了改变,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大幅提升。在进行传统蔬菜种植的基础上,他们正在考虑种植一些高原瓜果,增加农牧民收入。

走在田间地头,拔地而起的一座座蔬菜大棚承载着高原农牧民脱贫致富的梦想,大棚里到处都是忙碌的身影,纳浪村村民正在向幸福新生活迈进。

新闻推荐

老百姓的贴心人本报记者 王 鄱 洪文泉

老百姓的贴心人老百姓的贴心人本报记者王鄱洪文泉“我也是从农村走出来的,所以和农民有深厚感情。如今在乡镇工作,我不求升官发财,只求能为这里的乡亲们,实实在在做些事情。”说这句话的时候,卓尼县洮...

卓尼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卓尼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