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年无名善举,“李记”情暖人间 追记安庆石化退休职工许惠春
4月15日下午,虽然许惠春老人离世已经20多天,但是在安庆市石化大湖生活区的一间普通民居里,依旧有人自发前来纪念老人。在这间简陋的小屋里,老人的同事、朋友、亲人回忆起他35年无名善举中的一个个温暖细节。
“全厂一直苦苦寻找的‘李记’,就是刚刚去世的师傅”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看我家里负担重、工资低,许老主动提供帮助。这几天,看到新闻才知道,原来全厂一直苦苦寻找的‘李记’就是刚刚去世的师傅。”4月15日下午,一说起许惠春,他的徒弟齐德贵唏嘘不已。和齐德贵一样,许惠春的亲人整理遗物时才发现,原来“李记”就在自己身边。
今年3月20日,原石化建安公司退休职工、88岁的许惠春去世。家属整理遗物时,在一个旧式木箱中发现了一个红本子,本子中夹着许多汇款单,汇款单上写着“李记”二字。
“这不是当年厂里一直在找的‘李记’吗?”二儿子许海东赶紧叫上大哥许海鑫、三弟许海石,一张张数了起来:1984年1月17日,“李记”汇出了第一笔款,共计20元。此后几乎年年捐款,青海玉树地震捐款3000元,甘肃舟曲县中国红十字会捐款3000元,中国红十字总会捐款5000元。最后一笔捐款是2016年7月18日,向安庆市民政局捐款5000元……汇款单中的数额加起来,共计10万元左右。
都是安庆石化的老职工,对于“李记”的故事,兄弟三人再熟悉不过。1991年7月31日,安庆石化总厂党委收到颍上县政府的一封来信,信中提及一位署名为安庆石化报“李记”的同志,曾邮汇300元支援该县抗洪救灾。1998年夏,安庆遭遇到百年不遇的洪灾。安庆石化工会收到一封特殊的来信,信封内3000元存单背后只有短短一行字:“请将此款转给灾区,李记。”
“李记”的名字又一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然而,经过全厂职工的寻找,“李记”并未露面。
“我们全家都参加了寻找。记得第一次问父亲的时候,他就笑笑,就好像与自己无关一样。第二次,他还答应我,帮我一起找。现在看来,他根本就没打算说出来。”许海鑫告诉记者。
“他没有留下什么遗产,但他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我来的时候,那台老式洗衣机已经坏了十几年,连微波炉都没有,还是我提议才添置的。我现在才知道,他省下的钱都是为了帮助别人。”负责照顾许惠春的保姆邓荣凤说。
在许老已经住了30多年的房间里,家具、家电都很老旧,没有地板、地砖,墙壁早已斑驳。
许惠春祖籍无锡,1932年出生,14岁时出门做学徒,1956年在兰州玉门油矿工作。1976年,安庆石化建立后,他又来到安庆,从此扎下了根,直到1992年退休。
2016年,许惠春脑梗病发,随着病情发展开始卧床不起,老伴章美芳患有阿尔茨海默症也是多年卧床,而两个人每月退休工资总计也只有6000多元,日子并不宽裕。“遇到需要帮助的人,父亲总是伸手去帮。”许海东告诉记者。
在28张汇款单中,有一张2012年4月19日、收款人地址为“石化华成公司工会转交已故无为人家属”的3000元汇款单。“我了解到,捐款对象是我们厂里的一个困难家庭。他应该是听说人家遭遇家庭变故,就马上捐钱。的确,他没有留下什么遗产,但他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许海鑫说。
“他的善良和坚持,为后人树起道德‘路标’”
“当年‘李记’捐善款的事迹,成了全厂上下的热门话题。‘李记’两度入选安庆石化‘讲奉献10件好事’,是唯一一个票数第一却从来没有领奖的人。我们在老人遗物里发现了一张当年宣传\‘李记’的剪报。他一生都没有任何正式\‘感言’,但是他的善良和坚持,为后来人树起了道德的\‘路标’。”安庆石化宣传部长李胜利告诉记者。
“当时,他一个月只有22块钱工资,而且家里负担重,无锡老家的亲人也要接济。然而,他捐出的善款每次至少是一个月的工资,有时甚至是一年的收入。”齐德贵说。
记者注意到,许惠春的大量捐款基本上是从1981年以后开始。“这个时间正好是我们兄弟参加了工作,而且各自经济独立了。母亲患病前告诉我,父亲是八级木工,工作勤恳,在部队立过三等功,在单位多次获得表彰。两人退休时,按当时的政策有两个‘接班’指标。不过,他让给了更需要的人。我们三个兄弟的工作都是自己解决的。”许海鑫说。
春天里的安庆大湖景区繁花似锦,生机勃勃。在这个春天,许惠春老人的爱心故事温暖动人。
新闻推荐
本报舟曲讯近日,建设银行甘南分行帮扶组赴帮扶点舟曲县插岗乡塘古村开展帮扶工作。帮扶组一行前往村干部、村民...
舟曲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舟曲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