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酿造“甜蜜事业”闯出脱贫新路

甘肃日报 2016-12-26 00:00 大字

酿造“甜蜜事业”闯出脱贫新路

本报记者王朝霞

隆冬时节,“陇上江南”的陇南市依然树绿花红。徽县榆树乡苟店村村民赵卫东正用糖水喂食蜜蜂,让蜜蜂顺利过冬:“我饲养了群中蜂,真没想到能挣万元。全村户农民都养殖中蜂,今年蜜源气候较差,但全村养蜂收入接近万元。”

带动贫困户酿造“甜蜜事业”,“与蜂共舞”闯出脱贫路。在省蜂业技术推广总站积极培育、技术指导和国家蜂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实施下,如今像赵卫东这样的蜜蜂养殖户,养殖中蜂积极性高涨。

甘肃省蜜源丰富,蜜源植物达多种,面积万公顷,载蜂量超过万群,素有“西北大蜜库之称”。甘肃中蜂被誉为中华蜜蜂之良种,是山区饲养的当家蜂种。近年来甘肃省养蜂产业快速发展,全省蜂群数量上升到万群,其中中蜂养殖从年的万群增加到年底的万群,陇南、天水、定西蕴藏量最大,有万群。

省蜂业站以国家蜂产业技术体系天水综合试验站项目建设为抓手,在全省确定了个中蜂养殖重点县,在重点县中选5个县建立了个示范基地。每个基地选择5个养殖能手作为示范户,每个示范户每年带动5家养蜂户,养殖户带动养蜂爱好者,以点带面,辐射示范。年至年在全省开展养蜂培训次,共培训技术骨干人,培训蜂农人次,提升了科学养殖技术和效益。

各地重视培育养蜂产业。陇南市拿出万元启动经费下拨各县,并与中国农科院蜜蜂研究所签订了中蜂养殖科技扶贫基地建设项目;天水市临夏州将养蜂纳入到农牧业日常工作范畴;岷县成立了“义务技术服务队”,打造出“政府+科技服务+蜂农”模式,对标准化养殖中蜂群以上的蜂农奖励1万元;舟曲县筹资投放标准蜂箱及蜂具,企业帮助拓展产品销售,形成了“政府+科研推广+公司+蜂农”的扶贫模式。

据调查,农民通常饲养规模3至5群,群均产蜜6公斤,群均收入元左右。通过技术培训和投入蜂群及蜂箱,好年景群蜂生产蜂蜜公斤,收入1万元;繁殖蜂群增加群,价值元,当年可收入1.6万元,当年投入当年收回成本。每个蜂场饲养量达到群以上,年收入达2万元以上,人均年收入达元以上。“养好十箱蜂、增收一万元”,成了山区贫困户的共识。

新闻推荐

春风春雨细润物五送五促真帮扶 ——省人社厅及省社保局在舟曲县开展2015年第2次双联帮扶集中专项活动

本报记者牛占虎通讯员袁志杰惊蛰一声鸣,大地春来早!在这杨柳依依、桃李含笑、油菜飘香的早春时节,省人社厅及省社保局双联工作组和驻村干部按照帮扶工作计划于2015年3月6日至3月9日,赴舟曲县大峪乡老...

舟曲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舟曲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