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花】文学陇军:尕藏才旦:文学,我心中的香巴拉
【百花】文学陇军:尕藏才旦:文学,我心中的香巴拉
□ 尕藏才旦
香巴拉是佛教徒心中的美妙世界,理想天地。那儿鸟语花香、四季如春;那儿充满自由、平等,人人心情愉悦欢畅,相互亲如手足,享受着美的生活,也倾尽全力创造更加美妙的新生活。但我心中的香巴拉,却是那美妙无比的文学园地。她圣洁、高远、纯净,是心灵五彩的橱窗,是情感炽烈的地火,是理想世界的梦境,是真善美的圣地,是我向往的明天。文学不仅告诉了我昨天,还揭示了今天,指引了未来;她还让我明白了世界的轨迹,人生的真谛,真善美的精神境界。
我与文学有着难解的缘分。我生在以唐卡艺术著称于世、被国家第一批命名为历史文化名城的青海热贡(同仁县)。故乡的民间文学和唐卡艺术一样,多姿多样,丰厚深邃,空气中弥漫着神话、传说、故事、叙事长诗……一滴滴如甘霖渗进心田,一缕缕如春风吹开艺术细胞,为我打开一个崭新的天地。我被民间文学所倾倒所陶醉所向往所迷恋,小小的我和文学有了难以分割的情缘。我的童年、少年是在藏传佛教六大宗主寺拉卜楞寺的近郊——甘肃夏河县拉卜楞镇度过的。旧社会,拉卜楞寺称“小北京”,当地的文化、商贸都较发达,藏传佛教文化氛围浓郁。游牧文化、农耕文化、各地域文化、藏、汉、回文化、商业及小手工业文化,各展风姿,交织相融,呈现出亮丽多彩的鲜明个性。那曲折紧凑的藏戏情节,那扣人心弦的雄狮王格萨尔的传奇,还有“说不完的故事”、“猴鸟的故事”等灿如星辰的文艺作品深深播进我的心田、扎下根来。文学成为我的美梦,成为我的理想花环。
我是幸运的。新中国的阳光沐浴我成长,党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春风呵护我成长,从小学到大学,都免费受教育。在民族学院学习又是全供给。无忧无虑的生活,宽松优裕的学习环境,高质量的师资教育,为我文学创作铺设了平坦的道路。走上工作岗位不久,我又有幸被推荐到北京电影学院编剧进修班学习一年,聆听了不少大家名师的讲学;1980年,又送到中国作家文学讲习所(现鲁迅文学院)系统学习创作知识。我庆幸刚踏进文学创作的门槛,就遇到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播撒的阳光雨露;逢上了大改革、大开放、思想大解放、全面拨乱反正、正本清源的美好时代。我的创作也插上了翅膀,创作的激情如岩浆地火喷薄而出,积淀的创作素材发出了叮当的音符,反映现实生活,有一定思想深度的作品不断问世。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算起,我先后在《民族文学》《飞天》《西藏文学》《陇苗》等杂志上发表《血酒》《木匠瓦嘎》《麝香》《羊粪蛋组长》《不能忘却的昨天》等反映现实与历史题材的中短篇小说三十来篇,约五十来万字;出版文学集子《半阴半阳回旋曲》,影视剧本集《向往拉萨》;长篇小说《首席金座活佛》《红色土司》等。影视剧本投入拍摄并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电影频道、电视剧频道、纪录频道黄金段播出。在挖掘藏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我也竭尽全力做出自己的努力。先后搜集整理出版藏文版的《安多藏族酒曲选》《藏族情歌集》《藏族民间叙事诗集》;辑译汉文版民间长诗《拉萨怨》《益西卓玛》。包括各种学术专著,截至目前我已出版了二十七部书,获省级以上奖项近四十项。电视连续剧《走进香巴拉》,获国家“五个一工程”奖等四项国家级奖;长篇小说《首席金座活佛》获甘肃省委、省政府“敦煌文艺奖”一等奖;《中国藏传佛教》《西藏本教》等专著填补了宗教学有关领域的空白。
为了心中的香巴拉,走多远路,吃多大亏,我都心甘情愿,毫无怨言。创作贵在有使命感、责任心,有理想有追求接地气;贵在持之以恒,坚韧不拔,奋斗不已。只要辛勤耕耘,就会有收获,就会迈进文学的香巴拉。
尕藏才旦,藏族,青海人,西北民族大学二级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任甘肃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著有长篇小说《首席金座活佛》《佛兄佛弟》《红色土司》等;影视剧《走进香巴拉》《向往拉萨》《南来的风》《生死金天鹅》等;学术著作《中国藏传佛教》《西藏本教》《藏传佛教艺术》等十五部。先后获得全国少数民族文学“骏马奖”、“敦煌文艺奖”一等奖等多项奖。
新闻推荐
连辑在有关会议上强调更好地推进双联行动向更深层次拓展连辑在有关会议上强调更好地推进双联行动向更深层次拓展本报兰州6月29日讯(记者孙海峰)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连辑在今天召开的夏河县双...
夏河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夏河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