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民族语译制的“甘肃现象” 独具特色的民族语译制弘扬民族文化的又一平台

甘肃日报 2013-09-03 08:29 大字

民族语译制的“甘肃现象”

独具特色的民族语译制弘扬民族文化的又一平台

藏语译制配音现场 (甘肃民族语译制中心提供)

“很贴心”的民族语译制服务

本报记者 施秀萍

甘肃现有少数民族人口241.05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9.43%。其中藏族人口占全省少数民族人口总数的19.1%。  

“让少数民族同胞看懂、看好影视节目的前提是,有更多更好的本民族语影视节目。”省广电局电影处副处长韦革川介绍,农村电影放映工程虽然解决了农村群众观影问题,但适合少数民族观看,尤其是适合甘肃省少数民族观看的影视节目并不多,如同汉语有很多方言一样,甘肃的藏族群众多数使用藏语安多方言,“要让他们看懂,就得专门译制安多方言的影视节目。”

2010年5月8日,甘肃民族语译制中心(以下简称甘肃中心)组建。

从那一天开始,来自甘南的译审周加顿珠和14名藏族同事一起,在兰州市段家滩路一处很不显眼的办公楼内,默默地做着并不起眼的工作——为最新影视片、科教片译制配音,再经过技术程序加工、审查,通过卫星上传,让广大藏区农牧民不出村寨就能看到、看懂影视节目。

“民族语译制服务真地很‘贴心\’。”周加顿珠说,“牧区群众大多生活在偏僻的牧场,精神文化生活相当匮乏,我们早就盼望着能在家门口看到属于本民族方言的影视节目。”

3年来,甘肃中心先后译制了《可可西里》《英雄》《功夫》《格桑梅朵》等150余部影视片,《农村合作医疗》《草原生态保护》《合理接种婴幼儿疫苗》等40余部科教片,在甘南、临夏、天祝等藏族聚居地放映。“3年来放映近3000场,受惠群众60万人次。”甘肃中心主任柴金明说,他们译制的影视节目深受藏族群众青睐,仅2012年译制的《特警英雄》就放映了170余场,《硬汉二》放映了275场。

独具特色的民族语译制

登录国家广电总局网站,进入“少数民族语影片译制工作专区”,甘肃中心显眼地排在第一栏。

“甘肃中心成立第一年,译制质量就居全国之首,三年来一直保持领先。”柴金明骄傲地告诉记者,在全国11个民族语译制同行中,甘肃中心起步最晚,但译制质量最好。

让柴金明骄傲的还有很多。

2012年9月27日,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甘肃译制网”正式开通,成为我国民族语译制行业继国家广电总局电影数字节目管理中心“民族语专区”之后开通的首个网站。

今年初,经甘肃中心积极争取,国家广电总局为夏河县王格尔塘镇中学捐赠价值8万元的数字化放映设备,使该校成为甘肃省首个有自己“电影院”的藏区学校。

今年7月,因甘肃中心在满足少数民族地区群众观影需求、保护民族语言文化等方面工作出色,国家广电总局将2013年少数民族语电影数字化译制技术培训班开在兰州,让全国同行向甘肃中心学习……

起步晚,资金、人才短缺的甘肃中心,缘何不断创造出民族语译制的“甘肃现象”?

“少数民族同胞迫切的文化需求是我们最大的压力和动力。”柴金明说,甘肃中心成立伊始,就从国家广电总局争取到价值100多万元的译制设备,首先让技术设备达到“国内领先,与国际接轨。”

然而,甘肃中心地处段家滩,录音棚周围有不少汽车修理厂、停车场,各种噪音令人头疼,严重影响着译制质量。没有更好的办法,甘肃中心在原有录音棚中安装“棚中棚”,在墙面增加吸音材料,想方设法改善译制条件。

“人才队伍是关键。”甘肃中心聘用来自少数民族地区、精通藏汉双语的译制演员,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投入30万元优先解决译制演员的居住问题,为他们购买五险一金;同时,通过“请进来、派出去”等多种形式狠抓业务技能培训,不断提高译制质量和水平。

弘扬民族文化的又一平台

并不被大家熟知的民族语译制看上去很“边缘”,但其作用和影响力却不可小觑,是典型的“小市场大政治”:用本民族语言、文字,在少数民族群众中,普及党的方针政策、科学知识和进步思想,促进民族团结稳定、和谐发展;在传承、弘扬民族文化方面更是一个具备先天优势的良好平台。

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纲要明确提出:“要重点推动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科学保护和图书、报刊、影视的译制、出版、播出等工作,加强少数民族特别是东乡、保安、裕固3个甘肃独有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

柴金明告诉记者,甘肃中心对此有着深刻的理解和认识。由甘肃中心与其他单位联合拍摄,甘肃省首部反映甘南州独特民俗文化、风土人情的数字电影《云中的郎木寺》以及反映王万青事迹的电影故事片《草原情歌》已经进入紧张的后期制作,这两部将在央视播出的影片,在传承、弘扬甘肃省独特的民族文化所起的作用值得期待。

众所周知,东乡、保安、裕固是甘肃省3个独有少数民族,也是有语言无文字的3个少数民族,这3个民族语的译制及民族语言保护问题至关重要,也迫在眉睫。

“我们做了大量力所能及的工作。”甘肃中心综合办主任吕铎向记者介绍了已纳入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征集表的3个项目:一是《东乡语经典民间传说采录》。通过对世代流传、被誉为东乡族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经典故事《米拉尕黑与海迪娅》的采录,探索东乡语的传承与抢救性保护;二是《保安语经典民间传承采录》。通过《神马》和《干河滩的传说》分别记录保安族族源及民族形成的历史过程,解释保安族现居住地的地貌特征;三是因裕固族生存环境相对闭塞,保留了较好的母语体系,母语使用范围较广,尝试译制裕固族电影。

吕铎表示,“如果资金筹措顺利,3个项目能顺利实施,对3个民族语的保护、传承和民族文化弘扬将功不可没。”

新闻推荐

王三运在甘南州调研慰问时强调 坚持发展第一要务 履行稳定第一责任 落实管理第一重点

王三运在甘南州调研慰问时强调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履行稳定第一责任落实管理第一重点本报夏河2月8日电(记者徐爱龙)春节假期刚过,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三运今天一早就冒着大雪赶赴甘南藏族自治...

夏河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夏河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