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河:玉米田带来“青山金山” 本报通讯员 赵怀斌 马雪峰
广河:玉米田带来“青山金山”
广河:玉米田带来“青山金山”
本报通讯员 赵怀斌 马雪峰
盛夏时节,从飞机、或者从卫星遥感地图上俯瞰广河县,这个青藏高原向黄土高原过渡的538平方公里的广河大地,连绵不断的绿色,浓罩着所有的山山坡坡、沟沟洼洼,处处翠色欲滴,格外秀丽,那是广河县玉米田。
正是这玉米田,广河被农业部列为全国50个高产创建整县推进示范县之一;正是这玉米田,广河县畜牧业也快速崛起;正是这玉米田,广河县生态文明建设从这里开始。
一
盛夏时节到广河县农村,置身于漫山遍野、无边无际的玉米田里,不仅给人视觉上的享受,并让人感到夏日炎热也消失了,给人清爽。广河的玉米地美丽无比,广河的田野充满希望。农业部专家多次测定,广河县全膜玉米平均亩产在830公斤以上,2012年全县增产玉米12.8万吨,总增效益2.48亿元,人均增收达1200元。今年广河旱作玉米种植面积达35.6万亩。
水泉乡老庄村农民马金山告诉笔者:“我家的那道干梁梁,20多年间,一把草也长不好,今年平整后,我试着种上了一亩地膜玉米,你看那长势。”顺着马金山手指的方向,就会看到高高的山梁上一片郁郁葱葱的玉米地,简直是一道靓丽的风景。县农业局负责人说,旱作农业这不仅是让农民增收了,也有力地控制了水土流失,保护好了生态环境。
今年,广河县整合筹措资金1200万元,争取省州资金1000万元,购置地膜1730吨,免费提供给群众;投放农机具3265台(套),提高整地播种质量和速度;抽调技术人员组成60多个服务小组,深入覆膜一线严把整地、施肥、起垄、覆膜、选种“五个关口”。干部群众说:“今年玉米长得好,产量一定实现新突破。”
二
随着玉米产业崛起,有了丰富的粮食和秸秆,为发展草食畜牧业提供了大量的饲料资源。广河县委提出“种足、养多、增收、普惠”工作思路,引领广河养殖业蓬勃崛起。
“19万农民种玉米,19万农民搞养殖,19万农民会经商,全县干部会种植、会养殖、会经商。”广河县回族、东乡族人口占98%,悠久的文化传统,勤劳的广河农民不会浪费每一份土地,认认真真种好庄稼,只要有饲料,他们就会从事养殖业;再加上农民经商的传统,广河养殖业发展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7月25日凌晨4时许,笔者来到广河县县城畜牧交易市场,这里人声鼎沸。但见上百辆载着牛羊的农用车从四面八方,像潮水一样涌向这里,开始大宗牛羊交易,牛交易量近百头。到9时许第一波交易完成,交易的都是附近乡镇育肥了的牛羊,经过屠宰、封装,将发往北京、上海、山东、河北、河南等省市。
10时许,第二波交易开始,这次交易的完全是架子牛(瘦、小牛)和架子羊(瘦、小羊),这批牛羊来自青海、西藏、四川等省区及定西、甘南、白银等周边地区。安定区内官营镇贩羊户王振君告诉笔者:“我每次从定西贩来近百只羊,每月来这六七次。定西的贩运户有10多家。”这里每天交易羊接近1000只,牛交易量近百头。
像这样的集市在广河县还有5家。目前,广河县牛羊存栏总量达113万个羊单位,牛出栏4.1万头,羊出栏67万只。预计全县畜牧业增加值今年底可达2.6亿元,农民人均牧业收入可达到1400元。
新闻推荐
走进冶力关香子沟香子沟的香是时间之香。千年大树何止千年,它的脚趾紧紧扣住裸露的岩石,毕生的精力都在攀爬上升,坚韧不屈,挺拔耸立,向着阳光月色,向着风霜雨露。在这里,栈道就是一条通天的路,就是一条通...
甘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甘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