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思维 新模式 新服务 甘肃省图书馆全力服务文化建设
总藏量388余万册,年进馆人数达118万人次,办理借阅服务达88万册次;全省图书流通站总数已达54个,全年共配送图书56万册次;文化共享工程已建成省、市、县各级中心101个,基层服务点17499个;《周末名家讲坛》全年共举办53场,听众近万人次;公益展览全年举办16场,接待参观6万余人次;盲人阅览室全年接待读者1227人次,借阅盲文图书资料7219册次……这是甘肃省图书馆2011年向社会提交的答卷。
甘肃省图书馆成立于1916年,迄今已有近百年历史,是甘肃省最大的综合性、研究型的公共图书馆,是全省图书馆协作协调中心,全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中心,全省古籍保护中心,全省图书馆学研究辅导中心。是全国九个地区中心图书馆之一,也是西北地区的中心图书馆。
回顾近年来的工作,甘肃省图书馆秉承先馆长刘国钧先生“保存文献,提高文化,促进学术,以增进人民之知识而协助政策之推行”的办馆思想,“以书籍为公有而公用之”为指针,按照“一个理念”“两个依托”“三点探索”“五个进入”的工作思路,取得了事业发展的良好态势。“一个理念”是指以“服务、合作、创新、超越”为办馆理念,服务是根本,合作是趋势,创新是要求,超越是目标。“两个依托”是指依托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依托古籍保护工程这两个国家重点文化建设工程,强化与市、县图书馆的业务合作与交流,建立并完善面向全省公共图书馆的省、市、县三级流通服务网络。“三点探索”是指探索省级公共图书馆与其他系统图书馆资源共建共享的路子,探索特色馆藏(如文溯阁《四库全书》等)与城市文化旅游相结合的路子,探索图书馆社会教育与学历教育相结合的路子。“五个进入”是指省图书馆在完善阵地服务的基础上,服务重点转向进入社区、进入农村、进入学校、进入厂矿、进入军营,将服务的触角延伸到各个领域。
为了更好地推进办馆方略的落实,在甘肃省委、省政府及上级主管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甘肃省图书馆积极优化服务环境,构建服务体系,打造服务品牌,创新服务举措,提升服务效能,以全力推进全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为己任,带动了全省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健康发展。通过几年来的实践探索,延伸服务工作如火如荼,图书馆面貌发生了质的变化。
优化服务环境 更新服务理念
为读者服务是图书馆工作的生命线,也是图书馆服务性的具体体现。近一个世纪以来,甘肃省图书馆始终面向读者需求,服务社会生活,走过了在困境中求发展的曲折历程,逐步奠定基础,稳步发展,迎来了图书馆事业日新月异发展的数字化、自动化、信息化服务时代。今天,甘肃省图书馆在着力提高服务品质、拓展服务领域的同时,不断审视自身现状,在与读者的互动中不断更新观念,改善工作,提高效率,优化环境,努力使图书馆服务更加贴近广大读者,体现人文关怀。
为了创造良好的阅览学习环境,甘肃省图书馆通过召开读者座谈会、发放读者调查表及网上实时咨询等方式,在充分调研,听取读者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提出图书馆业务工作和服务项目的优化方案。近年来,在省发改委支持下,进行了馆舍维修改造,新增报告厅、展览厅等服务设施。在此基础上又对馆内布局进行了调整,根据读者建议,延长了部分读者需求集中的服务窗口的开放时间;设立了中文新书借阅室,使读者能更及时借阅最新图书;设立少儿图书馆,推荐陈展少儿优秀刊物;设立盲文阅览室,为残疾人读者提供阅读方便;设立农民工之家,为外出务工人员提供学习场所。设计完善了图书馆网页,发布服务动态,介绍优秀图书,并开展网上读者荐书活动;举办丰富多彩的读者培训,辅导读者了解和使用图书馆管理软件服务界面、各类商业数据库和自建数据库,并免费发放CNKI期刊全文检索体验卡、书生电子书试用卡等;自建数据库纳入甘肃省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项目,在甘肃科技文献资源共享平台搭建WEB入口,提供联机查询服务。同时,为了全面更新馆舍服务面貌,重新修订了各项服务规章并悬挂上墙,设计制作了甘肃省图书馆馆徽和服务指示标志,实行工作人员挂牌上岗,进一步规范和优化了读者服务工作。通过积极改善面貌,争创优质服务,使图书馆推动全民阅读活动的实践在馆内主阵地得到了充分体现,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受到读者的广泛好评。每年接待读者的人次、流通书刊册次均以10%以上的速度递增。
2011年年初,文化部、财政部联合下发了《关于推进全国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工作意见》,全国公共图书馆掀起了转变机制,提升服务,开创图书馆发展新局面的热潮。甘肃省图书馆积极响应,迅速行动,认真研究免费开放相关政策,结合馆情制定了免费开放工作草案,决定自2011年3月1日起,在馆内基本服务项目收费已逐步减免的基础上,进一步免收读者办证工本费、验证费和电子阅览室上机费,实现了馆内基本服务项目健全并免费开放。为使更多读者了解免费开放的动态,甘肃省图书馆及时发布了服务公告,并召开了省内外媒体参加的新闻通报会。为了把免费开放工作进一步做细做好,甘肃省图书馆还专门赴新疆、陕西、江苏、安徽、湖南、云南六省(区)调研兄弟省(区)图书馆免费开放相关情况,以汲取同行免费开放经验,充实完善工作方案。在省财政厅和文化厅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甘肃省图书馆免费开放工作方案和经费预算经上报审批得到落实,这为全面改善服务设施,优化馆藏资源,提升服务能力,增强社会效益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构建服务体系 打造服务品牌
近年来,在图书馆服务功能和读者需求不断转化的形势下,甘肃省图书馆积极尝试构建新的服务体系,打造新的服务品牌,拓展和完善对外宣传与公益服务途径。馆内多次举办形式多样的专题书刊展览、书画摄影展览、文字图片专栏以及内容充实的读者座谈会、报告会、知识讲座、大型征文、知识竞赛等,使图书馆成为社会教育和文化宣传的重要阵地。甘肃省图书馆与国内多家图书馆签订了讲座和展览资源共建共享协议,依托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共享工程国家管理中心、北京大学等单位丰富的讲座展览资源,举办远程讲座,开办特色和巡回展览,受到读者的热烈欢迎。
每年举办的“图书馆服务宣传周”和“全民阅读活动”是图书馆开展宣传、优化服务的良好契机。甘肃省图书馆结合宣传主题和读者需求,开展了多种形式的主题宣传活动。除了在馆区悬挂主题横幅,张贴宣传版面等活动外,还走向市区广场、公园等进行宣传,印发多种宣传材料,播放宣传片,扩大图书馆服务的覆盖面。与此同时,甘肃省图书馆网站作为对外宣传服务的窗口,也通过生动鲜活的全方位宣传,把图书馆的宣传服务送到更广泛的读者身边。由于在“图书馆服务宣传周”和“全民阅读活动”组织得力,表现突出,甘肃省图书馆多次被中国图书馆学会授予全民阅读活动“先进单位”和“全民阅读基地”称号。
在服务品牌的打造方面,最具亮点的当属“周末名家讲坛”“阳光工程”和“甘肃省少儿图书馆”。“周末名家讲坛”开办八年多来已举办300余期,其中有高水平的专家学术报告,有社会热点问题探讨,更有遨游书海的心得交流,现已成为省图书馆最具影响力、拥有稳定读者群的一个服务品牌,2007年获得文化部“群星奖”。与甘肃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会联合推出的“国学讲堂”,也是图书馆社会教育职能的完善和拓展。为扩大“周末名家讲坛”的影响力和受众面,2011年8月,甘肃省图书馆与甘肃省广播电影电视总台(集团)民生经济频道签订了合作播放“周末名家讲坛”的协议,将“周末名家讲坛”搬上了电视银屏,走进千家万户。
“阳光工程”是甘肃省图书馆推出的又一服务品牌。2010年5月,甘肃省图书馆与甘肃省残疾人联合会合作建立“甘肃省残疾人阅览服务中心”,该中心建立了盲文阅览室,配备了先进的盲文点显器、助视器、听书郎等设施和盲文书籍、音频资料,免费向残疾人读者开放。为了更好地开展面向特殊读者的服务,2011年成立了甘肃省残疾人阅读指导委员会,并开始实施免费接送的“阳光工程”。针对视障读者到馆不便的情况,开通了服务热线,确定接送专车,由专人专程免费接送视障读者来馆阅览,并免费提供午餐。这一举措得到了读者的热烈欢迎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2011年3月31日,中国残联党组副书记、常务副理事长王乃坤、甘肃省副省长张晓兰来馆视察指导工作时,对省图书馆开展“阳光工程”,表示肯定和赞许。
“甘肃省少儿图书馆”创建于2011年6月1日,馆内配备6000余册书刊提供开架借阅服务,并开辟主题活动区和展示区,定期开展亲子同乐故事会、多彩刮画比赛、智力大拼图、彩绘沙画、少儿绘画书法比赛等丰富多彩的少儿读书活动,培养读书兴趣,提升阅读品味,受到了少儿读者和家长的欢迎和赞誉。2012年8月,甘肃省图书馆进一步与甘肃省妇女联合会合作,创建甘肃省流动儿童阅读中心,并与辖区街道社区共建了6个甘肃省少儿图书馆社区服务站,切实将服务活动推向深入。
通过这些服务品牌活动,省图书馆的社会影响逐步扩大,引导着越来越多的读者走进图书馆,阅读经典,汲取知识,启迪心智,获得教益。同时,甘肃省图书馆的发展也日益受到省内外新闻媒体的关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人民日报》《甘肃日报》等先后报道甘肃省图书馆的服务工作,一些重点建设和服务项目更是成为报道的焦点。在文化部举办的读者喜爱的图书馆评选活动中,甘肃省图书馆榜上有名。
延伸服务范围 深化服务内容
延伸服务、深化服务,提高社会效益是当前图书馆服务工作的根本目的,是图书馆服务充分体现其公益性质,保障信息时代公民获得知识服务的平等权益的职能所在。因此,图书馆服务走向基层,进入社区、校园、军营、厂矿、农村,把服务送到百姓身边已成为阵地服务以外重要的发展方向。
在基层馆设立分馆、建立流通站或在社区、单位建立流动服务点,是大型公共图书馆为延伸读者服务,进一步提高馆藏文献资源利用率,使图书馆服务作用于更广大人群的一种服务方式。甘肃省图书馆从上世纪起就开始尝试设立图书流通站,当时是利用剔除的书刊复本和部分设备配给流通站流通使用;期间还曾经每年拿出部分经费给流通站配备新书。这种模式规模较小,不具有连续性,满足不了广大城镇居民和农村读者日益增长的阅读需求,而且造成省图书馆的财力负担。为了改变这种局面,同时有效缓解甘肃省基层图书馆经费缺乏的困难,甘肃省图书馆从2005年开始尝试依托地、县两级图书馆来开展这项服务活动。基本做法是:以现有省图书馆的丰富馆藏为基础,与有合作意向的地市、县级图书馆签订图书流通协议,将省图书馆的藏书批量外借到协议馆,在一个较为稳定的时间段流通(一般为三个月),之后再由图书所在馆将其再次外借到基层图书馆或文化站,完成一个流通周期后返还省图书馆并再次配书。这种模式由于有明确的责权利作保障,管理规范,运作良好,得到了地县图书馆的欢迎。它不仅为公共图书馆的文献资源配置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而且对于图书馆改善服务手段、拓宽服务领域、提高服务质量,加强国家投资的回报率,培养社会公众读书热情都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它盘活了省图书馆的藏书资源,缓解了基层图书馆经费短缺、新书较少的困难,提高了双方的办馆效益,实现了“双赢”,另一方面,它还有利于形成以省馆为主心骨的一馆主导、基层馆四方配合的可喜局面,使甘肃省图书馆服务的触角延伸到全省各地,让更多基层读者能共享省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发挥了图书馆服务的整体效益。截至目前,甘肃省图书馆共建立分馆、流通站55个,每年为流通站送书20多万册,省、地、县图书馆“三级流通模式”已初步形成。以甘肃省图书馆白银流通站为例,甘肃省图书馆一年为白银图书流通站外借各类图书1万2千册,相当于为白银读者提供了20多万元的新书,白银有六个区县图书馆,图书在各区县图书馆再次流通一个周期,每年就等于节约资金120万元。
送书下乡,多年来受到各级图书馆的普遍重视,是各图书馆开展“全民阅读”和“图书馆服务宣传周”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在配合做好文化部、财政部实施的送书下乡工程的同时,甘肃省图书馆还将来自各地的赠书及时分配给各区县图书馆,同时,积极加强对基层图书馆的业务辅导工作,每年派员坚持深入基层调查了解各馆的基础业务工作情况,在掌握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对各馆的业务工作提出建设性的改进意见,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指出,并和各馆同志一起商量解决的办法。
通过开展送书下乡、送文化进社区、进校园等活动,甘肃省图书馆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让越来越多的人能够享受到阅读的快乐。每年春节期间举办的有奖灯谜竞猜读者联谊,大年初一为首批到馆读者赠书,为进城务工人员赠送书刊、播放影片等活动,进一步增强了人们的读书意识和图书馆意识,扩大了图书馆的社会影响。
创新服务举措 提升服务效能
甘肃省图书馆作为全省公共图书馆界的龙头,还肩负着带动全省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重要责任。近年来,甘肃省图书馆积极创新服务举措,努力提升服务效能,全力推动全省共享工程、古籍保护工程和基层图书馆建设工作。
甘肃地处西北,广大边远地区和农村普遍存在读书困难和信息贫困的问题。甘肃省图书馆依托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省级分中心这一平台,采取阵地宣传服务和下基层宣传服务相接合方式,坚持文化扶贫,加强资源共享,开展从资源共享、业务指导、技术支持到图书设备捐赠等多种形式的文化帮扶活动。近年来,确定了宕昌县图书馆、清水县贾湾小学、白银市共和镇和四龙镇文化中心等对口帮扶单位,在事业经费有限的情况下,积极探索发挥图书馆文献中心资源和服务优势,奉献基层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
为使甘肃省广大人民群众享受到优秀的数字文化资源,省共享工程中心坚持面向基层的方针,加大文化共享工程的宣传力度,切实为农村群众服务。在对遍及全省的共享工程基层中心进行建站和技术维护辅导的过程中,还通过编印分发宣传单、赠送电子读书卡和农业技术实用光盘、开展优秀影视剧系列展播、举办共享工程专题巡回展览等多种形式,将文化共享工程弘扬先进文化,提倡全民阅读的理念付诸行动。同时,通过初步形成的共享工程服务网络,不断传送优秀文化资源,推动了全省各基层中心和服务点走向乡村民众,开展读书宣传活动。甘肃省文化共享工程网站也日益丰富内容,开辟了视频资源展播、老电影、上图讲座等专栏,每月更新,使更多的群众通过互联网方便快捷地享受优秀文化信息资源。截至目前,文化共享工程已建成省、市、县各级中心101个,基层服务点17499个,资源总量达到20TB,基本建成资源丰富、技术先进、服务便捷、覆盖城乡的数字文化服务体系,甘肃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网还建立了影视平台、播客平台、监控平台、远程互动培训平台等,在推动基层建设与服务、资源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甘肃省古籍保护中心组织全省古籍收藏单位全面开展全省古籍普查登记、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和国家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申报、中华古籍总目甘肃卷的编纂、甘肃省珍贵古籍名录和甘肃省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申报、评审,古籍专业人员培训,古籍修复等工作,推动全省古籍保护工程建设的稳步发展。现已成功申报国家古籍重点保护单位4 家,国家珍贵古籍名录266部;评定甘肃省古籍重点保护单位10家,甘肃省珍贵古籍名录411部。
甘肃省图书馆学会自2011年开始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开展“志愿者行动——基层图书馆员培训活动”, 活动通过在省内外公开招募专家志愿者的方式,计划在2—3年内对全省14个市州的基层图书馆员进行一轮全面的专业知识培训。志愿者行动2011年已在兰州市、临夏州、甘南州三地进行了成功试点,2012年又在白银及河西五市成功举办,今后将在全省其他市州分步实施。该项图书馆人帮助图书馆人的活动在呼吁地方政府对图书馆作为公益性文化基础设施的重视和投入,引起社会对图书馆的关注与支持,提高全省基层图书馆员的职业技能和业务素质等方面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艰苦的努力赢得了丰厚的果实。2009年,甘肃省图书馆被兰州市委、市政府命名为精神文明建设“文明单位”;2010年,被文化部评为国家“一级图书馆”;2011年,被省委文化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评为“全省文化体制改革先进单位”;2012年,“工地图书流通站”项目被文化部授予农民工文化服务示范项目称号。
信息时代,公共图书馆在服务对象、服务功能、服务方式、服务范围等诸多方面都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尤其是随着图书馆免费开放工作的逐步推进,如何准确定位,改进服务,拓展空间,寻求发展,找准图书馆服务于信息社会的切入点,以更好地提高图书馆服务的社会效益,是每个图书馆都在思考的重要问题。2011年10月18日,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做出了重大战略决策和部署,这为甘肃省图书馆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今后,甘肃省图书馆将继续坚持公益服务理念,在做强传统服务的基础上,巩固“阳光工程”“周末名家讲坛”等服务品牌,创新服务手段、服务内容、服务模式, 积极开展以城市街区自助图书馆为核心的新技术应用服务和以汽车图书馆为核心的送书上门服务,不断扩大图书馆服务的辐射力和影响力,把图书馆工作推向深入,为全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全面构建贡献心力。
新闻推荐
本报兰州讯(记者朱婕)经过一周的时间,甘肃省第二期农村“两癌”贫困妇女培训班在兰州阶段的创业技能和康复能力培训告一段落。9月3日下午,来自甘南州、临夏州和天祝县等少数民族地区及定西、金昌...
甘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甘南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