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进全省文化建设跨越发展
加快推进全省文化建设跨越发展——省文化厅厅长邵明就贯彻落实省党代会精神接受本报记者专访
陇原在行动
本报记者 张 倩
催人奋进的高标准 真抓实干的硬任务
记者: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对加快文化大省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省文化厅提出了怎样的工作思路?
邵明: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专门用一个部分安排部署文化建设,充分说明了省委着眼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全局,立足甘肃实际,依托丰富文化资源,抢抓历史发展机遇,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高度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对于文化部门来说,这既是一个催人奋进的高标准,也是一项真抓实干才能完成的硬任务。我们一定要把这一奋斗目标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着力点,认真谋划、周密安排,进一步强化、细化各项目标任务,实化、硬化各项工作举措,把省党代会提出的文化建设各项任务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的工作思路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工作大局,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建设文化大省、戏剧大省为目标,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充分发挥丰富的文化资源优势,深入实施文化提升行动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艺术精品创作、文化产业发展、文化遗产保护、人才队伍建设等六大工程,倾力打造华夏文明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示范区,加快文化创新,加大开发开放力度,推动文化建设跨越式发展,为开创甘肃省科学发展、转型跨越、民族团结、富民兴陇和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的新局面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舆论支持和文化条件。
着力打造华夏文明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示范区
记者:省党代会报告明确提出,要着力打造华夏文明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示范区,围绕这一新的战略部署,省文化厅将有哪些积极作为?
邵明:打造华夏文明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示范区,是省委、省政府立足甘肃自身丰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资源,为推动甘肃文化建设超常规、跨越式发展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我们深感意义深远,使命光荣,责任重大,任务紧迫。我们要把打造华夏文明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示范区作为当前和今后工作的首要任务,作为建设文化大省的主要载体和抓手,以保护为基础,以传承利用为目的,以创新为动力,围绕“一带”、建设“三基地”、打造“十三板块”的总体思路,认真谋划、全面推进。
在丝绸之路文化发展带建设方面,要以丝路沿线文化遗址、文物保护单位为点,逐个进行保护、发掘和利用,打造知名文化景区。然后以点串线、以线结网、以网汇带,促进文化与旅游业的深度融合,使丝绸之路这条黄金旅游线路的文化含量更加凸显,文化旅游产品更加丰富,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形成文化产业带。要认真抓好已经启动实施的敦煌莫高窟保护利用、嘉峪关文化遗产保护等重大文化工程,打造有国际影响的文化品牌。
在陇东南文化历史基地建设方面,要着重围绕伏羲文化、大地湾文化、周秦文化等做文章,进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利用。要进一步提升伏羲公祭大典的规模和水平,论证建设清水“轩辕文化产业园”,努力将天水打造成世界华人寻根祭祖的圣地。要在建成开放大地湾遗址博物馆的同时,不断提升陈列展示水平,改善周边环境,提升服务观众的能力。要对张家川马家塬战国墓地等遗址进行勘探和发掘,做好礼县大堡子山遗址的保护和开发利用。要进一步支持做大做强庆阳农耕和民俗文化产业园,大力发展香包等民俗文化产品。要深入挖掘陇东南四市传统节日、习俗等的文化内涵,注重对环县皮影、香包刺绣、白马池哥昼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保护和名录项目传承人的培养。
在河西走廊文化生态基地建设方面,要着重围绕敦煌文化、石窟文化、长城文化、简牍文化、西凉文化等,进行文化遗产保护、开发、利用和创新。要分期分批实施马蹄寺石窟群、榆林窟、张掖大佛寺、骆驼城遗址及墓群等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保护和开发嘉峪关黑山岩画、魏晋墓群。实施对山丹峡口古城、张掖黑水国、高台骆驼城、瓜州锁阳城等文化古迹的保护与开发。高质量完成市级三馆建设,推进金昌国家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对河西走廊民族民间文化进行有效保护和传承,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充分展示特色、努力扩大影响、不断传承发展。
在兰州都市圈文化产业基地建设方面,要着重围绕黄河文化、彩陶文化、民族文化做文章,打造沿黄特色文化区域品牌。要在兰州加快建设一批标志性文化设施,推进兰州创意文化产业园建设,谋划实施一批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和文化产业园区。充分体现甘南的湿地草原、藏族风情、藏传佛教文化和临夏的三峡平湖、伊斯兰文化等特色文化资源,加大对“花儿”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保护和利用力度,打造甘南香巴拉旅游艺术节、莲花山花儿会等民族文化品牌。
紧紧抓住“一个着力点” 深入实施“六大工程”
记者:结合省党代会报告精神,省文化厅未来在文化大省建设方面有哪些新举措?
邵明:贯彻落实省党代会精神,最关键的就是要紧紧抓住“一个着力点”,深入实施“六大工程”,加快推进文化建设跨越发展、又好又快发展。
“一个着力点”,就是紧紧抓住“建设华夏文明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示范区”不放松,使其成为文化大省建设的新引擎、新载体和最有力的着力点。
“六大工程”,就是要深入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工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程、艺术精品创作工程、文化产业发展工程、文化遗产保护工程、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工程。
一要深入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工程,在文明素质提升上下工夫。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融入文艺创作和文化活动的各个方面,着力塑造甘肃新形象。要进一步净化社会文化环境,重点推进网吧、动漫、游戏娱乐场所、校园周边文化市场环境等方面的整治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
二要着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程,在文化服务惠民上下工夫。要进一步健全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建设一批重点标志性文化工程,完成市州“三馆”建设任务,进一步推进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要加快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全省数字图书馆、全省公共电子阅览室等数据库建设,实现数字文化资源在甘肃省农村和城市社区全覆盖。进一步完善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乡镇综合文化站免费开放工作机制。以广场文化、社会文化、村镇文化、民间文化活动为载体,开展“千台大戏送农村”等群众性文化活动。
三要着力推进艺术精品创作工程,在精品打造上下工夫。制定完善文艺精品创作生产扶持办法,加大精品创作的扶持和激励力度,着力推出一批精品力作。加快戏剧大省建设,鼓励优秀剧目创作,扶持舞台剧(节目)复排展演。推进甘肃现实题材、历史题材文艺作品的创作生产,努力形成一批戏剧、音乐等各个门类的文艺精品。努力打造敦煌画派,创作美术精品。组织举办中国甘肃敦煌文化艺术节等系列文化活动,充分发挥文化精品工程的示范导向作用。加大对舞剧《丝路花雨》、展览《敦煌艺术展》等重点项目的推介力度,积极推动甘肃文化“走出去”。
四要着力推进文化产业发展工程,在产业培育上下工夫。要在推动演艺、娱乐、艺术品等传统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的同时,大力推动动漫、网络游戏等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建设一批地方特色鲜明、产业链完整、规模效应明显的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着力培育大型国有骨干文化企业。积极培育和发展民营文化企业。
五要着力推进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在建立依法保护、合理传承利用的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体系上下工夫。强化文物保护基础工作,加强文物保护能力建设。坚持抢救性保护与预防性保护相结合,组织实施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利用工程。加大对“花儿”等重点非遗项目的挖掘和保护,建立一批文化生态保护区、民族传统节日标志地。健全非遗普查、建档制度和代表性传承人认定制度。对处于濒危状态的非遗项目实施抢救性保护,对具有一定市场前景的非遗项目实施生产性保护,推进非遗的“活态”传承。
六要着力推进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工程,在构建高素质文化人才队伍上下工夫。要建立健全人才培养机制,完善培训计划,重点引进创新团队、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实施基层文化骨干人才培养工程和民间文化人才扶持资助工程,培养扎根基层的乡土文化能人、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人。健全优秀文化人才表彰奖励制度,设立甘肃省文化功臣奖,深化农村实用文化人才职称评定,建立文化志愿者队伍,为文化大省建设提供人才和队伍保障。
省文化厅将进一步健全完善政策,加快推进改革创新,深入实施效能风暴,认真开展先锋引领行动,确保文化大省建设顺利实施。
新闻推荐
曹树林人民日报甘肃分社采访部主任 银燕人民日报甘肃分社采访部记者 聂建江新华社甘肃分社记者 连振祥新华社甘肃分社记者 宋喜群光明日报甘肃记者站副站长 陈发明经济日报甘肃记...
甘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甘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