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南,一片温暖的地方

兰州日报 2020-09-24 04:25 大字

因为没有去过甘南,对于甘南的印象,很多时候,我都是停留在书本资料的介绍和想象中,那年,因为参加陇原“四有”好老师的宣讲活动,让我有幸走进甘南,一睹她美丽的芳容。

这次宣讲活动,我们一共有三个地方,合作、碌曲、玛曲,行程安排的很紧凑,每个地方上午讲座,下午上课,然后便驱车赶往下一个地方。每个地方距离都在一百公里左右,虽然一路颠簸,但面对车窗外如画的风景,顿觉心旷神怡。

九月的玛曲已经带了寒意,旅游的人已经很少了,在中克的观景台,我们还意外地碰见了一位藏族老人,古铜色的脸庞虽然刻满岁月的沧桑,但眼神里透着满满的慈祥。他正在弯腰捡拾着观景台木板缝隙里的一根烟头,发觉我在看他,他冲我笑了笑,带着几分腼腆的说:“刚好路过,举手之劳,让我们的环境更好,你们来这里就会看到最美的风景。”我赶紧双手合十,冲着老人深深鞠了一躬。老人也许不知道,他的无意之举,已经融入了自然之美,成为了路人眼中最美的风景。是的,都说岁月静好,可我们不曾知道的是,其实有人在背后负重而行,就如同这位可敬的藏族老人。

如果说,甘南之行,自然之美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朴素、纯真的民风民俗更让我们温暖。

我们这次宣讲的地方涉及三个地方,不论是在首站的合作,还是碌曲和玛曲,每到一处都受到了热情的接待,见面呈上洁白的哈达,让我们倍感温暖。其实,我们是抱着学习的态度踏上甘南之行的,我们只是分享我们的成长故事,和他们做教学研讨,传递不同地区的教育思想和教法。

甘南之行,通过与老师、学生以及周围的人接触,给我留下的印象就是这里的人都很静心、静气,他们安详地对待生活,与人为善,坦诚、真实地对待一切。特别是那些可爱的孩子们,他们的眼里满满的纯真与纯净。与他们接触,你的心也会不由地安静下来。

那天,到达碌曲的时候已经是晚上六点多了,在路过碌曲县藏族中学时,我们听到了朗朗的书声,循声望去,我们惊奇地发现,在学校的校园里,一千多名藏族学生整齐地排列在校园里,坐在小方凳上,手里拿着书,正在聚精会神地诵读。前来对接的碌曲教育局工作人员告诉我们,晚读是这个学校的传统,已经坚持好多年了。此时,这里的气温只有十几度,行走在校园里透着几分寒意,而晚读的孩子们似乎早已经习惯了,他们与大地为伴,完全沉浸在朗朗的读书声中。作为教学多年的老师,我从来没有见到过如此宏大的诵读场景。要知道,这种晚读,读到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意志的磨炼。我将这震撼的照片发到我今年任教的班级群,不为别的,就是告诉我所教学的孩子们,在祖国不同的地区,各民族的孩子们跟他们一样为祖国的伟大复兴正在苦读。

按照活动安排,每个地方,我们上午进行讲座,我和老师们交流的是我的写作、教学、教研的成长之路。每次交流完,很多老师都会加入到我的公众号和微信群进行再次交流。虽然都是第一次交流,但职业的认同感让我们很快熟识起来。他们从我们的身上学到了东西,我们从他们的身上同样获得了许多,教学相长,这也许就是这次宣讲的目的和意义所在吧。更让我欣喜的是在玛曲,我竟然遇到了好几位老师竟然是我的老乡,呵呵,他们已经完全融入当地的生活,民族融合,同生共长,地不分南北,人不分东西,他们和我们一起承担着教育的使命,共同书写着祖国教育的华丽篇章。

上课是最快乐的事情。虽然我面对的都是藏族、汉族等民族的孩子,第一次同他们接触,他们一点也不怕生。上课时,他们积极参与,热情发言,没有一点生疏感。我讲的是口语交际与习作的整合课,交流中,教室里不时传出开心的笑声和掌声。一节课下来,我们就像多年的老朋友一样,已经畅所欲言了。在玛曲城关小学,下课后,孩子们一拥而上,要求和我合影留念,我被他们簇拥在中间,留下一张幸福的照片。

教育的本质是爱,甘南,这一片让人温暖的地方,此次之行让我学到了很多。我把这些故事写下来,就是想告诉身边的人,静下心来,用爱教育,爱身边的人,不分地域,不分民族,爱大自然,爱我们的职业,我们的教育一定会更美。

榆中县文成小学高国宴

新闻推荐

甘肃省2020年草原技术骨干培训班在玛曲开班

本报玛曲讯(记者杨平通讯员马国锋)近日,甘肃省2020年草原技术骨干培训班(第一期)在玛曲县开班,近60名来自全省...

玛曲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玛曲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