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烟袅袅绕玛曲

兰州日报 2020-08-29 01:46 大字

直合玛尔山峰一波三折,上面是皑皑的白雪、中间洋溢着茂盛的青草和红花,下面则是成群的牛羊和黑白分明的帐篷;低头看去,我看到了被毯一样的玛曲草原拥在怀中的玛曲县城。那城中的屋,是青色的瓦,红色的墙,白色的佛塔,还有金碧辉煌的寺院宝顶,把整个玛曲县城装扮得如同花朵一样开放。

这儿位于黄河的上游,因为藏语黄河的译音就是“玛曲”,因名置地,把此处称之玛曲县。如果玛曲县城是镶嵌在玛曲草原上的一颗明珠,那么,玛曲草原则是青藏高原一道最为美丽的风景,是一块从没有遭受过污染的净土,是一块羞羞答答的还没有经历红尘劫数的处女地。当我们带着朝圣的心情走进玛曲草原时,你发现天是那样的蓝,地是那样的广,在袅袅的桑烟中,与那些手持转经筒和念珠的信众一起转山转水转佛塔,使灵魂得到洗涤和安歇。

在玛曲县城的南边约20公里处,是闻名中外的黄河第一湾。在奔向大海的路程上,黄河流经了很多的地方,其中,在玛曲县蜿蜒曲折433公里,掉头流向西北,再次流向了青海。这个从东南拐向西北的弯,拐得是那样的波澜壮阔,是那样的惊心动魄,犹如在安静的玛曲草原上拨动了跳跃的琴弦,弹唱出藏族儿女心中欢乐的歌曲。如今,我就站在玛曲县黄河第一湾的风景区里,听着玛曲草原上传来浑厚的藏歌浮想联翩,似乎看到了格萨尔王正在草原上追逐着那匹名叫“赤兔”的骏马。这匹骏马曾经放荡不羁地奔腾咆哮在玛曲草原上,是英雄的格萨尔王发现了它,决心把它收归己有,随自己征战沙场。《格萨尔王传》中这样评价“赤兔马”:(赤兔马)是日行千里的宝驹,是驰骋沙场的骅骝,是乘载大英雄的坐骑。它有野牛的额头,青蛙的眼圈,怒蛇的眼珠,白狮的鼻孔,斑斓虎的嘴唇,梅花鹿的下颌,耳后还有一撮骛鸟的羽毛……

在黄河第一湾,我看到了格萨尔王骑着那匹“赤兔”马,在草原上疾如闪电地奔跑,穿过丛林峡谷,跃过溪流石壁,即使是宽宽大大的玛尼堆同样是一跃而过,面对湍急的黄河同样是如闪电一样飞过。起伏不定的山脉就像是一副藏族的乐器“扎木聂”静静地躺在玛曲草原已经千万年,是“赤兔”马奔跑的马蹄第一次拨动了它,弹奏出了玛曲草原的高昂辽阔,也弹奏出了藏族儿女不屈不挠奋发向上的精神,其激昂的乐章构成了其他民族所没有的绝响,谱写出了世界上最长的一部英雄史诗。

恰是黄昏时分,夕阳正慢慢地变红,向西边的群山坠落,金黄色的河水波光潋滟,如众多的鱼儿成群结队不停地跳跃穿梭在舞动的黄河之上。岸边的青青碧草,以及遍地的野花,则成了点缀玛曲草原的景观,把个玛曲草原打扮得分外妖娆;远处,青山如屏,缎带一般的黄河从群山中飘逸而出,又如灵蛇一样影影绰绰奔向了天际;晚风吹动,那山上的青草也开始摇曳,掀起了一阵阵玛曲草原特有的绿色的波浪,白色的藏羊、黑色的牦牛则是那波浪中的弄潮者,忽隐忽现,整个玛曲草原成了舞动的海洋。

随着晚风渐浓,远处玛尼堆上的风马经幡开始飘动。每一处的玛尼堆、风马经幡,都有一个虔诚的灵魂,可以连接天地,直达每一个人的心灵。玛尼堆边,走来一位穿红色僧衣的喇嘛,他闭上眼睛喃喃作语,尽管我听不懂他的语言,那虔诚的表情以及抑扬顿挫的诵经声却让我心中充满了神圣的感觉。

很长一段时间,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的诗在文化界风行一时,特别是“转山转水转佛塔呀,只为途中与你相见”一句,也有着这样和那样的解释与欣赏,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很难有统一的认知。如今,站在玛曲草原,站在神圣的玛尼堆旁,听着红色僧衣喇嘛佛偈声声,还有穿耳而过的黄河风,回望桑烟袅袅的玛曲县城,诉说着对神圣的向往,荡涤着灵魂中的污浊,使灵魂找到栖息的圣地,让我突然开悟,在思想上对仓央嘉措的诗有了神圣的认可:远道而来的我,不正是为了和玛曲相见吗?

□贾国勇

新闻推荐

玛曲:规范村级党组织党内组织生活

本报玛曲讯为提高牧村党组织党内组织生活质量,强化牧村党员的学习教育,玛曲县通过多项举措,督促指导全县村级党组织扎...

玛曲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玛曲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