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生挚爱传递“高原情” 追记省广电局无线传输中心玛曲转播台党员熊熙家

甘肃日报 2019-07-28 06:12 大字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施秀萍

当您打开广播或者电视,欣赏节目的时候,可否知道,有这么一群人,不论白天还是黑夜,一直坚守在高山之巅,夏顶烈日,冬迎风霜,默默无闻奋斗在广播电视信号传输播出的一线。

熊熙家,就是其中一位。

与高原不离不弃

1996年12月,30岁的熊熙家顶着大雪,翻山越岭来到玛曲广播转播台,放下铺盖卷,就一头扎进了台站机房。

这一扎,就是20余年。而这20余年,对老家在贵州的熊熙家来说,实在不容易。

玛曲广播转播台位于青藏高原东端阿玛尼卿雪山脚下,气候恶劣,海拔高达3700米,是全省118个广播电视无线发射台站中,海拔最高、自然条件最差的台站。

这是一个全年高寒无夏的地方,冷季长达314天,水泥杆、铁塔、水泵水管等经常被冰雪冻坏、压断,每遇大雪封山,只好就着榨菜啃白饼。暖季只有51天,却经常有吓人的雷电,篮球大的火球滚下铁塔,顺着拉线,“轰隆隆”在眼前炸响。

这是一个日照强烈、空气稀薄的地方,空气含氧量只有平原地区的45%,高原病多发。不少人转行或调走,可熊熙家很“犟”。他怀着对广播事业的热爱,以“缺氧不缺情怀,艰苦不怕吃苦”的高原精神一干就是20余年。

“辛苦我一人,欢乐千万家。”刻在玛曲广播转播台院内文化墙上的这句话,正是熊熙家的写照。

平凡岗位不平凡

20余年,在平凡的岗位上,熊熙家总是兢兢业业,任劳任怨。

广播电视信号的无线发射、微波传输,主要靠大功率设备,而高山台站的主要工作就是维护机器安全运行。熊熙家爱惜这些机器设备,就像爱惜自己的眼睛。每逢检修,他总是第一个进入机房;检修后别人都去休息了,他还在机房忙碌着。

2000年,广播台站划归省广播电视局管理,全台只有10个人。面对人少、活多、任务重的局面,熊熙家主动放弃节假日。同事家里有事,他主动代班;没人愿干的工作,他主动承担……熊熙家总是不吭声,默默地干好每件事。

2011年,台站扩建在即,熊熙家又主动请缨,勇挑重担:白天赴施工现场,晚上加班加点,从无怨言。2014年玛曲广播转播台中波新机房建成搬迁,2016年玛曲广播转播台短波机房UPS电源升级改造……熊熙家总是跑前跑后,事无巨细地操心每一件事、每个细节。经常是大家吃过饭了他还没吃,大家休息了他还在打扫卫生。

2017年,熊熙家已到高原职工退休年龄,组织上很关心他,考虑为其换个工作,可正值玛曲广播转播台基础设施维修改造项目实施的关键阶段,熊熙家毅然决定留在原岗位上。9月24日,玛曲县遭受特大冰雹袭击,鸡蛋大的冰雹从天而降,熊熙家不顾安危,第一时间冲进机房保护设备,避免了停播事故的发生。

用爱传递“高原情”

熊熙家爱母亲,爱妻子,爱女儿。只要有时间和母亲在一起,他就给母亲按摩捶背,洗头洗脚。熊熙家还给心爱的女儿,取名“高原”。

熊熙家也把爱给了同事。春节时,他总是邀请家在外地的年轻人到自己家里过年,还给机房值班的同事端去年夜饭。同事的妻子患病,他组织捐款捐物;同事与家人闹矛盾,他“变身”心理师;看到同事为钱发愁,他送出刚发的工资和奖金……

常年高原坚守,熊熙家患上了高原性高血压、支气管哮喘、肺气肿等多种高原多发疾病。组织上多次劝说他换岗,他却总说“再坚持坚持”……

不幸悄然降临。2019年4月19日凌晨,熊熙家在值班时,发生高原反应致多脏器功能衰竭和急性肺水肿去世。

7月23日,省广播电视局追授熊熙家“全局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小记:熊熙家坚守初心、勇担使命,植根基层,几十年如一日,一心扑在事业上,用点滴小事温暖大家,以平凡的举动书写了不平凡的人生,为广播电视事业发展树立了一面光辉的旗帜,是广大党员学习的好典型、好榜样。

新闻推荐

从绿色走来 与发展交融

甘南藏族自治州州委常委、州政府副州长侯晓峰感谢各位媒体的朋友对甘南藏族自治州的支持和宣传。今天和大家分享三个“相...

玛曲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玛曲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