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开阿万仓

甘南日报 2019-03-11 00:00 大字

◎梁磊

阿万仓,一个耳熟能详的草原小镇,因为她地处辽阔、美丽、富饶的贡赛喀木道湿地草原闻名周边,生活和工作在这里的人们为此引以为豪,而她以伟大的母性哺育着这里善良淳朴的人们。

几年前,从大学毕业的我被分配到玛曲工作,刚出县城车站就看到醒目的交通指示牌,直行箭头标注阿万仓55公里,就这样阿万仓成了我对这片广袤草原所了解的第一个地域概念,激发了我想探究这片广袤草原的好奇心,也拉开了我在这里工作和生活的序幕。阿万仓是玛曲县的一个乡镇,位于县境南部,东、西、北三面分别与本县河曲马场、阿孜畜牧实验站、木西合乡、欧拉乡相连接,南面与四川省阿坝县求吉玛乡、青海省久治县康赛尔乡隔黄河相邻;全乡总面积1582.14平方公里,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一般海拔3600—4000米之间,最高拉日玛峰海拔4500米,最低贡赛喀木道海拔3538米。

上天的安排往往就是事与愿违,从而增加你对未知的事物的神秘感和占用欲。我最终的工作地点不是阿万仓,而是与她临近的欧拉乡克勤村,至此将近5年的时间里,直至调到县城,我才有机会踏上通往阿万仓的路,完成一睹贡赛尔喀木道湿地风采的夙愿,至今回想让我欣喜不已。阿万仓和贡赛喀木道是两个分不开的名字,对于像我这种不是土生土长的生活者或者从远方而来的游客,是难以分清的,我想阿万仓应该是这片美丽湿地草原的学名,贡赛喀木道则是被父老乡亲称呼的乳名吧。

黄河九曲第一弯在玛曲,就是因为黄河对这片草原的眷顾,所以才有很多奇特魅力的自然人文景观。据有关资料记载,黄河从巴颜喀拉山发源,一路浩浩荡荡东下,从青海省久治县门堂乡流入玛曲县木西合乡时水量只占黄河总水量的20%,流经玛曲433公里再返回青海省河南县时流量增加到黄河总水量的65%左右,补充水量达45%,因此,玛曲被誉为“母亲黄河蓄水池”和“高原水塔”,其中面积3.06万顷的贡赛喀木道湿地功不可没,她将贡曲、赛尔曲、道加曲三条河流的水资源源源不断的补给流经她身旁的黄河,三条河流蔚蓝色的河水在她的怀抱里蜿蜒蛇行,九曲回环,也造就了她的水草丰美,魅力无限。赠人玫瑰,手留余香。贡赛喀木道湿地无偿的为黄河补给水资源,年复一年,从不停止,这让我由衷的钦佩大自然无私奉献的精神,赞叹大自然互通互惠的智慧。

远看贡赛喀木道,河流回环,山峦叠嶂,拉日玛峰和沃特峰隔黄河对峙,犹如两尊护法的金刚守护着美丽的湿地草原。古有“欲得河曲,先占贡赛”之说,历史悠久的贡赛喀木道,用自己博大的胸怀养育着一代又一代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看过电影《甘南情歌》的人想必知道,主人公万鹏克服南方都市与高原藏地、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反差,靠着治病救人的医者良心,靠着对藏区发展医疗卫生事业迫切性的亲身感受,特别是来自美丽善良的藏族姑娘德吉卓尕的真爱,使他选择扎根、坚守,最终收获了刻骨铭心的爱情和事业的成功。这个故事是真实的,就发生在阿万仓——贡赛喀木道湿地草原上,原型王万青(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2010“感动中国”年度十大人物)40多年来,视藏乡为故乡,视牧民为亲人,克服重重困难,全心全意为牧民群众解除病痛,得到了广泛的尊敬和爱戴,书写了一段藏汉水乳交融的民族团结佳话。“只身打马赴草原,他一路向西,千里万里,不再回头。风雪行医路,情系汉藏缘,四十载似水流年,磨不去他对理想的忠诚。春风今又绿草原,曼巴的故事还会有更年轻的版本。”

有人说:“草原的广阔造就了草原儿女开阔的胸怀,碧草白云的纯净陶冶成他们单纯质朴的气质,天高地远的辽阔苍茫铸造了他们的沉毅勇敢。”是啊,贡赛喀木道湿地的自我完善和倾力奉献,造就了阿万仓人的坚韧不屈、勤劳淳朴的地域性格和生活态度。这在“尼布桑”(藏语“好人”)特布考的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他也是“知足、宽容、助人”的阿万仓精神的一个缩影。特布考出生、成长和生活都在贡赛喀木道湿地草原上的小村庄——阿万仓乡道尔加村,因为临近道尔加曲,村庄因河流而得名。10年前,从小受穷、家境贫寒的他作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将牧民当作“命根”的牛羊、视为“伴侣”的马儿无偿地送给比他贫困的牧民,解决他们的燃眉之急。

“自己受过穷,见不得别人受穷。”这是他毅然决然扶贫济困的原因和初衷。10年的时间既漫长也短暂,现如今阿万仓乡的5个行政村,村村都有受特布考帮助过的牧民。他不仅送羊、送马,还送钱。凭着自己的声誉,他还给牧民们担保贷款,有些贫困户生产出现变故后,他又帮着还贷款,这些年替别人偿还的贷款有10多万元。在特布考的帮助下,有的牧民家里生活得到了改善,吃上了手抓羊肉、油馍馍;有的有钱住院了,多年的疾病得到了医治;有的用他送的羊羔培育繁殖,有了自己的羊群;有的贷款后发展起了产业,日子一天天富了起来。50岁的特布考日益老去,高海拔的日晒让他的皮肤更加黝黑,长年的奔波劳作让他的腰板开始佝偻。

然而,特布考却坚定地说:“只要自己有这个能力,就要送下去!”

草原上的故事讲不完,可我愿意用心聆听、用心感悟。偶然的机会,同事发来一张有关阿万仓的照片,照片反映的是和贡赛喀木道景区差不多齐名的“遮羞墙”,墙体沿着通乡公路而建,此墙何时修建已经无从考证,墙的正面是各种宣传口号和图画,墙的背面是日累月积、堆积成山的垃圾,不堪入目,它的存在像一块腐烂流脓的病瘤,脏兮兮的黏在贡赛喀木道湿地草原的肌体上,和美丽、纯净的湿地草原形成鲜明的对比,墙的旁边有一座破损的水泥柱,同事站在水泥柱上,望着眼前的贡赛喀木道,脚下的垃圾堆让他惆怅无比,图片的配文是:“那一瞬站立柱尖目睹大墙内外;那一刻伴随铲车轰鸣仅此一天;那一天双手播下希望种子期待明天......让我还你曾经的容颜。”

金露梅、杜鹃花、羊羔花、狼毒花、凤毛菊、金莲花.....夏季的贡赛喀木道湿地,知名的不知名的花开遍阿万仓,破损的水泥柱已经不见,一块硕大的天然石柱上赫然刻着藏汉英三种文字:天下黄河第一弯·阿万仓湿地公园、海拔3574.38。“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庄子·知北游》)这正是贡赛喀木道的写照,不远处的煨桑台桑烟袅袅,和抛空的风马一起飘向远方,这是阿万仓人的精神家园和情感寄托,也是贡赛喀木道向世人诉说延绵千百年,一个又一个守护、依恋、包容和奉献的感人故事。当我再一次登上阿万仓堪巴道让观景台,眼前的贡赛喀木道湿地草原一揽无余,曾经被垃圾覆盖着的那块草地已经渐渐泛绿,星星点点的野花竞相开放,肥壮的牛羊徜徉在丰美的水草间悠然自得,而此时我被世俗渲染和功利熏陶的心思已荡然无存,豁然开朗。

新闻推荐

游牧青藏 鞍马格桑 浅谈陈拓其人其文

九十年代的玛曲县城大街上来了两位“民工”,但始终在邮局和书店附近转悠。工头穿一件将官呢大衣,两手插进兜内,头高出,目...

玛曲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玛曲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