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路上教育先行 临潭县教育扶贫工作综述
记者张彩霞
翻越“没良心的后山坡”,沿着蜿蜒曲折的公路向东走,就是临潭县石门乡,距县城65公里,山大沟深,海拔在2200—3389米之间。过去这里信息闭塞,交通不便,在村里,上幼儿园还是个新鲜事。
现如今,在石门这样的山区,随处可见美丽的校园,琅琅的读书声洒满整个山区,宽敞明亮的教室里教学设备先进,宽阔的操场上孩子们奔跑追逐,把欢乐洒满校园……
像这样的场景在临潭县各个校园里随处可见。曾经,对偏远山区的孩子来说,泥泞路、小瓦房、土操场是常态。
“再穷也不能穷教育,再苦也不能苦孩子。”近年来,临潭县以“扶贫先扶智,治贫先治愚”为总体思路,紧紧围绕“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的中心任务,将教育作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聚焦“两不愁三保障”要求,充分发挥教育扶贫的人才、智力、科技、信息优势,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遍及每一名教师,教好每一名学生,温暖每一户家庭,实现“人人有学上、个个有技能、家家有希望”,使贫困家庭子女都能接受优质教育,增强了脱贫致富内生动力。
走进长川乡九年制学校,现代化的教学楼,平整宽阔的操场,教学楼里计算机教室、音乐室、美术教室、实验室、阅览室、“留守儿童之家”等功能室一应俱全。“我们的办学条件和城区学校相比并无两样。”学校负责人宋玉平说。
“以前还愁孩子长大没处上幼儿园,现在好了,新建的幼儿园就在家门口,还享受到了营养膳食补助和“两免一补”政策。”古战镇九日卡村民王昌安说,在家门口上学,我们不仅可以安心务农,还能照顾老人,一举三得。
为彻底解决贫困农牧村幼儿“无园上”的问题,临潭县对常住人口500人及以上有实际需求的贫困村新建、改扩建幼儿园,全县幼儿园数达到84所,落实幼儿园教师及设备配备标准,满足贫困家庭幼儿的入园需求。近年来,全县累计享受义务教育“两免一补”特惠政策215456人次;享受“一补”的86734人次,发放寄宿生生活补助9884.84万元;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拨付营养改善资金7795.88万元,累计受益206852人次;为全县在园幼儿免保教费2226.97万元,累计受益46529人次,2015年春季至2019年秋季发放国家助学金799.48万元,累计受益7164人次;为9826名在校大学生提供了生源地信用助学货款,贷款金额达5699万元,2015年至2018年对建档立卡家庭就读省内高职院校的学生免除学杂费和书本费共1138.4万元,累计受益2412人次。
扶贫路上,教育先行。临潭县把教育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基建工程”,完善学前教育网络,提升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均衡,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不断加大投入力度,优质、快速、规范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化建设项目,累计投入项目建设资金约4.5339亿元,改善办学基础条件,提升城乡学校办学水平,配齐配足了学生生活所需的设施设备。
“控辍保学”是教育扶贫的首要工作。临潭县成立了由党政主要领导任组长、副组长的县乡两级控辍保学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出台了《临潭县关于进一步加强控辍保学工作方案》等一系列工作方案,明确了县、乡(镇)、村、教育行政部门、学校以及各单位工作职责,真正做到思路新、底子清、情况熟、措施实,成效好。
按照“一个都不能少”的原则,各学校建立健全了师生“一对一”帮扶机制。每个教师帮扶1-2个劝返复学学生,全程跟踪学生学习及生活过程,帮助解决学生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对学生进行学业辅导和心理抚慰,消除潜在的辍学隐患,确保每一位建档立卡贫困学生不厌学、不辍学。
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临潭将继续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面提升全县教育整体水平。用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不断增强百姓幸福感!
新闻推荐
张军牛头城遗址一个周末,在宿舍翻看《洮州温度》诗文集,一首诗引起了我的注意:“此时/安坐城堞的遗迹/我依稀看见时光里/北...
临潭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临潭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