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韩嫁女记

甘肃日报 2019-02-26 04:18 大字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徐锦涛 通讯员 王丽霞

“眼下,又到了说媒论婚的时候,好在现在开始治理高价彩礼了,娃子们的负担一定会轻很多。”春节刚过,老韩在和3个女婿聊天时说道。

老韩名叫韩学誉,是甘南州临潭县冶力关镇葸家庄村一名老党员,同时也是抵制高价彩礼的传播者和践行者。

1984年,踏实、随和又有文化底子的韩学誉被村里选为会计,成为一名村干部。其间,除了操心村里大小事务,也时常帮邻里做媒。

帮别人说亲,除了口才好,还要人缘好。前十几年,彩礼基本稳定,老韩做媒也比较轻松。穿着新婚青年送来的新皮鞋,看着他们夫妻和睦、生儿育女,老韩打心底里高兴。

“上世纪90年代初,彩礼还在2000元左右,2000年以后就涨起来了,2010年以后涨得更快。”老韩回忆着每一年的彩礼标准,越说越沉重。

“给娃娃瞅了个媳妇,彩礼要得高,又得麻烦你……”2014年秋收刚完,村西头的老刘来请老韩做媒。

听着老刘说话间的叹息声,老韩隐隐感到压力不小,却还是答应了。

女方家里,叔伯们一开口就是8万元,老韩愣住了,他说:“少点吧,眼下娃娃们结婚了还要认娘家、转亲戚,往后还要过日子……”

“我们也不想多要,可丫头打发了还要给儿子接媳妇,人家彩礼要的高啊……”

几个回合下来,彩礼降到7万多,对方表示不能再低了。老刘咬咬牙表态:“大家都有难处,我先拉点账,别让亲家再吃力……”

老刘家添了新人,也添了六七万元的外债。看着婚礼上强颜欢笑的老刘夫妻,老韩暗自算着账:“一家人省吃俭用,最多攒个二十万。去年盖新房十七八万,今年又得十四五万……”嚼在口中的菜怎么也咽不下去了。

“当年卖掉一头牛就能娶个媳妇,如今有十头牛也不够;以前出门一年能挣足娶媳妇的钱,现在出门五六年还攒不够……”左邻右舍在讨论,同龄人也向老韩诉苦,却都免不了随波逐流。

老韩再也不愿做媒了。

不能说服别人,就先以身作则。

2009年,大女儿将恋爱半年的对象小周带到老韩跟前。晚饭后,老韩与女儿促膝长谈:“小周刚上班,租房很正常,以后成家了一起努力吧!只要你们两个以后好好过日子,我们彩礼多不要……”

2009年,冶力关附近结婚彩礼是4万多元,老韩只收了2万元嫁了大女儿。除去1万元的陪嫁,自己添了两三千元办了宴席。

2012年,结婚彩礼涨到6万元以上。老韩收了3万多元嫁了二闺女,办完宴席,所剩无几。

老韩的三女婿是入赘到他家的。在三女儿的婚事上,老韩更是做到了“只出不进”。

村里有人劝老韩多要点,但他有自己的想法:“村里党员就是大家伙的带头人,又是村里的‘关键少数’,能起多大示范带头作用就起多大作用。”

如今,老韩的三个女儿都有了各自的房子、车子和孩子,夫妻和睦,孩子乖巧。看着子女们生活得很幸福,老韩和老伴儿心里很踏实,很高兴。

新闻推荐

前世今生说洮砚

◇张俊立洮河奔流千里,洮砚史传千年。从最初偶尔所得崖岸片石,凿磨仅供濡墨,到今日实用与观赏各具千姿百态、蔚成大...

临潭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临潭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