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市“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纪实文学丛书 记录甘肃大地上政治经济民生的三件大事
4月12日,宁卧庄宾馆2号楼一楼的会议厅内暖意融融,“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纪实文学丛书首发仪式正在举行。会场内所有参会的读者、作家、亲历者面前都摆放着一套制作精美的丛书,《人民至上》、《兰州蓝》、《崛起》三本书,真实还原了兰州近年来开展的“双联”、“环境治理”、“兰州新区建设”三大载入史册的工作。细品每篇文章,不仅有很强的画面感,而且读来真实生动,这种亲民的文艺创作形式得到各界的嘉许和认可。
翻开每一本书都可以首先看到省文联副主席、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汪小平写的序。他提到“双联、治污和新区建设看似互不关联,但当我们坐下来细细品味,他们确确实实是发生在甘肃大地上关乎政治、经济、民生的三件大事。当这套丛书的最后一本书稿《人民至上》完成之时,我们不仅长舒了一口气。我们似乎重新在纸上将它们仔细还原,并呈现在人们面前。双联、治污和新区建设看似是一场行动和攻坚战,实则彰显了全省、全市各界领导人的高度政治智慧。这种智慧的源泉和出发点,其根本就是我们丛书其中一本的书名——《人民至上》。本着人民至上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高度的政治智慧转化为为老百姓、为普通市民的实实在在的具体行动。”
在省委农工办副主任李隆基眼里,这套纪实文学丛书的内容非常写实,40余位作家、文学工作者近50篇佳作,以丰富多样的题材和清新质朴的文字,弘扬了人民至上的主旋律,传播了双联行动的正能量,是甘肃省文艺战线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缩影和又一成功范例,也是持续扩大工作成果的又一次“文化双联行动”。2016年,全省双联行动还将继续坚持强化典型推动示范引领,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广泛挖掘双联行动好经验、好做法、好故事、好人物,反映农村的大变化、双联的大气象,合力打造双联行动“升级版”。李隆基诚邀广大媒体持续强化对双联行动的宣传报道,邀请省内外专业文艺团体和广大文学艺术工作者创作更多的双联题材文学艺术作品,及时全面客观真实的宣传双联行动助推精准脱贫工作中的典型经验做法和成绩。
说起环境治理,很多老百姓首先想到的就是洒水车。可是,轻轻翻开系列丛书之《兰州蓝》的时候,大家都震撼了,原来兰州的一片蓝天,是那么的来之不易。
叶舟老师在书中的“还老百姓一片蓝天”中这样写道:“2011年的冬天,新任甘肃省委书记王三运在赴任的飞机上。浓密的云层中,一架大型民航客机在飞行。座椅扶手上的报纸,大标题格外醒目:《浓雾锁金城,山水朦胧中》……这浓浓的雾霾不仅锁住了兰州的上空,也锁住了新任省委书记的眉头,他在飞机上下定决心:一定要让蓝天绿水成为兰州的常态,还老百姓一片蓝天。”作家、兰州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干部牛娅娅说,读完整本书,了解到的是一种决心,一种真正的还老百姓一片蓝天的决心,庆阳市开始实施一系列环境治理的重要措施:
驻厂检查、驻厂执法、公共租用自行车、汽车限行、清明文明扫墓、春节控制烟花燃放等等,措施的实施过程中,兰州真的变了,首先退出了十大污染城市,当外地的朋友在雾霾中苦苦坚守的时候,兰州人,抬头看到的是一片蓝天,站在北山之巅可以看到兰山的三台阁,自豪的向朋友们说:“看到吗,那就是兰州的兰山。”就是这样一本书,详细的记录了庆阳市在环境治理方面的决心和措施,每一篇都是一个故事,每一篇都是一种对阳光和蓝天的情结。
汪小平说:“治污是几代人的梦想,当这项伟大的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当采访治污经验交流的记者话筒伸向虞海燕书记时,他只是淡淡说了一句话,‘做好兰州的工作,关键在人!\’事在人为,我们干部的作风转变了。治污这么难的事都做好了,其他工作也一样可以做好。这是何等的胸襟和担当!他将这种担当,传导给了每一个干部,绝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发展速度,我们才有了今天的蓝天。三年时间,我们打赢了这场攻坚战,但这并不意味着到此结束。兰州的治污目前已经形成了政府倡导、机制科学、社会联动、干部担当、公民自觉的行为,把不可治变为可治。一系列举措让全国人民看到了兰州铁腕治污的力度,也让更多的人对兰州这座城市治污的成果心生钦佩。”
省文联文艺理论研究室主任、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常务副主席、作家张存学认真听了在场每个人的发言,他对这样一个纪实文学作品非常喜欢。他觉得兰州的天能够变蓝,这在过去可能是天方夜谭,但是现在却变成了事实。身在兰州,与兰州的一切息息相关,但每个人并不一定都了解兰州变化的深层面中的真实情况。作家是求真者,是生活艺术化的塑造者和记录者,能够深入到兰州这座城市及周边的农村以及拔地而起的新区中去,是作家义不容辞的职责。在兰州,可歌可泣的人、可歌可泣的事可以说遍地都是,这些工作是在持续努力真抓实干中完成的,这套丛书是一种浓缩,是在小处见大的生动读本。
中国作家协会外联部亚非处副处长,现任职临潭县冶力关镇池沟村第一书记陈涛,是风尘仆仆从临潭赶回兰州参加这次首发式的。作为一个兰州人,他对发生在兰州的这些故事非常有感情,他感觉看到这些文章,就是在城市和乡野的内容中行走,这个文学作品可以完成人格的坚固。这三本书,有三个不同的主题,同时,还有丰富多元的作者队伍,是对我们城市的多维的关照。
用《崛起》这个题目来书写兰州新区的发展是再贴合不过,马骁是兰州新区党群工作的负责人,他也是这个丛书的亲历者,现在书正式发售,他更愿意当一位忠实的读者和宣传者。把这些作家的精彩文章推荐给社会,把兰州新区推荐给世界。《崛起》这本书从不同层面,把新区这几年的发展变化,深入浅出的都讲了出来,也从中看到建设者、决策者、开发者对兰州新区都非常有信心。这套书,新区的主要领导干部都看了,对新区建设谈的非常透,单本书12万字,12位作家,颇为感动。下一步,他要通过新区的全媒体平台,把这些内容再次展现出来。实际上,十二五期间,兰州新区发生了很多变化,他也恳请作家再次到新区进行深入了解。
兰州新区党群工作部外宣办负责人华永萍是新区每一个变化的亲历者。“我是看着新区一点一点的变化,一点崛起的。说真的,新区的雨水近年格外多,每到夏天,看着那些曾经光秃秃的山,如今变得绿油油,就能看到新区的变化。过去有人说,飞机一落地感觉是到了月球,看到除了黄土还是黄土,可如今,招商引资的项目越来越多,四联光电、知豆、和盛堂等一大批企业都入住新区,现在可以在飞机上看到一号和二号湖,新区真的变了。”去年开始,12位作家深入新区,他们跟工人吃在一起,跟决策者打成一片,用最真实的语言和优美的文字记录了点滴的生动,最终汇聚成一本书,心里真是暖暖的。
评论家、兰州大学文学院院长程金城,不仅对书里的文章如数家珍,更是对这种编排的方式大加赞赏。从文学的角度说,这几类来自现实生活的真实素材,是比较难处理的,因为受真人真事的限制,写起来不能随意发挥,所以,看起来简单,其实付出的努力不少。这些作者和这套书的策划者真是下了功夫,他们突破了局限,既有宏观的总体勾勒,也有微观的具体描述,保证了文学性和可读性。不论是治污还是双联,再或者是新区建设,社会矛盾很多,平时自己也能听到很多社会各界的怨气和愤懑之气。当然,政府在行动的时候,也会遇到使人丧气之事。这些都是有原因的,也情有可原。但是,来这样也不行,也不符合改革的初心,只有了解了社会,了解了真相,了解了未来,才会有一个客观的眼光和态度。而这些作家就是从根本的意识方面来告诉大家,告诉社会。“行为民之事,写为民之书。”
新闻推荐
本报讯今年以来,麦积区三岔乡积极开展以宣传教育、健康检查、计生指导、休闲娱乐、便民服务“五进”寓所活动,助推“陇家福·幸福寓所”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为加快“陇家福·幸福寓所...
临潭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临潭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