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凝心聚力谋发展砥砺奋进谱新篇 ——临潭县“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回眸

甘肃经济日报 2016-01-20 20:57 大字

梦蒲漫

这其实是很平常的一天,走进临潭,走进大街小巷,走上田野山坡,成群结队的牛羊在枯黄的草地上自在撒欢,新瓦房里袅袅的炊烟,村口追逐嬉戏的顽童……在寒冬里,一切是这样琐碎、日常和温馨!

人类不能没有理想,就像不能没有太阳。

梦想是我们对自己的期许,梦想是我们对应然之事的承诺。

带着梦想,临潭走过了至关重要的五年。

对每一个临潭人来说,即将过去的“十二五”代表着一个个不同的词汇,或是安居、升学,或是工作、创业;每一个临潭人都在为心底的那个小小梦想而奋斗、执着。农民从种子里收获一个好年景是应然之事,孩子从学校平安归来也是应然之事;先贤所谓“老有所终,壮有所用,鳏寡孤独皆有所养”是应然之事。

“十二五”,五年,只是历史长河里的一个小小片段,却注定会被临潭的历史深刻铭记——

这是一抹绚丽的亮色,在发展矛盾最突出、困难压力最大、工作任务最重的五年中,临潭经济砥砺前行;

这是一场渗透着智慧和勇气的探路,顶层设计与基础布局相融合。

一言以蔽之,“十二五”对于临潭,那就是“大转型”。历史将证明,这一大转型,举足轻重,意义非凡;改变当今,开启未来。

站在两个五年的交汇点上回望,“十二五”,临潭既有坦途顺境,也有荆棘坎坷,更有迎难而上的智慧和魄力。

过去五年,临潭县牢牢把握国家支持藏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紧紧围绕“13655”发展战略,着力实施“3341”项目工程,全力推进“1236”扶贫攻坚行动,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复杂形势,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团结进取,开拓创新,全面完成了“十二五”期间各项目标任务——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收入、旅游创收实现了翻番;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高速增长;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城乡一体化建设、扶贫攻坚、旅游开发、水利基础设施、城乡居民住房改造取得了重大突破;农牧村安全饮水、乡镇及行政村道路通油(水泥)路、乡镇办公用房、乡镇干部职工周转房、农牧村村级综合服务中心、村级化文化室、乡镇卫生院、村级标准化卫生室、乡镇邮政所、省列重点村整村推进、城乡通讯网络、户户通广播电视、农牧村动力电、城乡社会养老保险、城乡居民高龄补贴(80岁以上)、新型农牧村合作医疗保险、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和高中阶段免除学杂费及学生营养餐基本实现了全覆盖;生态文明示范村创建工作、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活动稳步推进……

即将收官的“十二五”,可以说临潭经济社会发展迈上了新台阶。

这是满载希冀的五年,这也是满载收获的五年,这五年临潭县呈现出许多前所未有的变化,发展速度最快、改革力度最大、群众得实惠最多、县情变化最大。

看经济数据——临潭县经济保持较快增长,综合实力明显提升

一组组令人振奋的数据、一步一个踏实的脚印,勾画出临潭县“十二五”发展与跨越的轨迹。

经济保持较快增长,综合实力明显提升。

“十二五”期间,临潭县始终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在加快发展中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到2015年底,预计完成生产总值17.59亿元,年均增长11.1%,是“十一五”末9.26亿元的0.9倍;预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8.7亿元,年均增长21.5%,是“十一五”末12.29亿元的2.36倍;预计完成财政收入0.94亿元,是“十一五”末0.22亿元的3倍;预计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5亿元,年均增长13.3%,是“十一五”末2.06亿元的1.8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7204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636元。

看重大项目——夯基础,调结构,产业聚集领跑经济社会大发展

一个好项目,就是一个新的增长点;一批好项目,就是一个新的增长极。争项目,上项目,抓项目就是抓发展。

“十二五”期间,临潭县规划确定实施的重大项目和任务全面或超额完成,五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3.15亿元,是“十一五”时期的3.8倍。

“十二五”期间,全县交通、水利、能源、通信、城镇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和民生等方面的420多个项目相继建成,有效拉动经济快速增长——

积极举办各种节会和招商引资活动,累计完成签约合同项目37个,签约资金40亿元,到位资金22亿元;

四馆综合服务楼、合冶公路临潭段、冶峡隧道及接线工程、总寨新堡洮河段、新城石门王旗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城区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冶力关生活垃圾处理工程、新城镇道路及供水工程已建设完成;

新建冶木河、羊沙河、三岔河、干戈河、洮河干流洮滨段等流域河堤31公里,完成投资6629万元。投资1.95亿元续建上川水电站和青石山水电站扩机增容项目,引洮入潭工程已基本建成;

天然气入临项目、新城镇集中供热工程等重点项目顺利推进,能源供应结构进一步优化;

有线电视县城线路改造和冶力关数字化网络改造工程逐步进行,形成覆盖全县的宽带高速网。

五年来,临潭县还不断优化农牧业结构,产业调整取得了实效。立足资源、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努力推进了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十二五”期间,临潭县财政投入支农资金2.42亿元,是“十一五”的2.7倍。中药材种植年均突破10万亩、油菜6万亩,种植高原夏菜2780亩,建成设施蔬菜大棚398座,土地流转面积实现新突破,五年内累计流转面积达3.79万亩。药材、油菜、牛羊育肥三大产业收入占到了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65%以上,真正成为富民强农的主导产业,订单农业、高原夏菜已成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新的增长点。创建各级合作社累计达到823个。建成各类养殖小区93个,比2010年增长71个,牛羊育肥户达到7600多户,年出栏牦牛3.6万头、藏羊8.2万只,年户均牛羊育肥纯收入在1.6万元以上,全县各类牲畜存栏24.14万头(匹、只)。截至“十二五”末,第一产业增加值达到3.4亿元,较2010年增长16.8%。

此外,临潭县还围绕实施“旅游带县”的发展战略,着力推动旅游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加快特色优势产业转型升级,旅游档次不断提升。

五年来,临潭县重点实施了冶力关景区道路改造工程、旅游景区基础设施等70个建设项目,完成投资12亿元。临潭旅游知名度不断提升,游客人数大幅攀升,旅游企业达50多家,旅游就业人数4500多人。

资料显示,“十二五”期间,临潭县累计接待游客超过472.79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超过20.2亿元,年均增长分别为20%和25%,比“十一五”增长108%。

旅游业已成为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带动群众致富,增加就业,拉动内需的新兴支柱产业和经济增长点,也是对外展现临潭良好形象的窗口。

看扶贫攻坚——***稳步推进,聚力攻坚成效显现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确保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什么是小康社会?用数据来表现,那就是GDP和人均收入要比2010年翻一番。

扶贫攻坚,走向富裕——这是临潭全县祖祖辈辈生活在贫困状态下的人们梦寐以求的事情。

这个事情意义重大。

五年来,临潭县***稳步推进,聚力攻坚成效显现。“十二五”期间,临潭县把扶贫工作始终作为首要工作来抓,通过专项、行业、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扶贫方式找准原因,调整结构,突出特色产业,在种植药材、油菜、高原夏菜、劳务、旅游、商贸等方面加大了扶持力度,努力增加了群众收入。

首先,临潭县累计投入资金6.7亿元,实施了86个整村推进、6个整乡推进连片开发、205个易地扶贫搬迁项目,五年来共实施556个扶贫项目,总投资3.3亿元。群众收入大幅提升,生产生活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同时,临潭县还加大金融支持力度,累计发放双联惠农贷款和***专项贷款5.1亿元,141个村级互助社发放贷款1604万元,信用社等各商业银行发放各项涉农贷款,有力地支持了农牧业生产和扶贫开发的快速发展。

资料显示,“十二五”期间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由“十一五”末的1132元增加到1907元,增幅19%,贫困人口由“十一五”末的7.61万人减少到2.36万人,贫困面从56.86%下降到17.54%,脱贫率达51.5%。

为了解决生活在缺乏基本生存条件地区的农村贫困人口的脱贫致富问题,根据国家和省、甘南州发改委的安排,临潭县自2006年开始组织实施了以工代赈及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十二五”以来,认真落实政策要求,及时总结工作经验,不断完善管理制度,精心组织实施项目建设,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以工代赈工作。2011年至2015年甘南州上共安排临潭县以工代赈项目48个,项目总投资3080万元,国家以工代赈投资2531万元,地方自筹549万元;其中水利项目29项,道路项目19项,现已全部竣工并通过县级验收。

易地扶贫搬迁工程。临潭县“十二五”期间,共搬迁1495户8853人,共涉及9个乡镇21个村42个社,新建20个安置区,总投资17698万元,国家易地搬迁专项资金6184万元,农村危房改造资金706万元,县级配套832万元,群众自筹9928万元。另外,整合其他专项资金2511万元。

看社会事业——民生福祉让百姓有更多的“获得感”

困难群众搬进新房,农村娃接受正规学前教育,城乡低保标准提高,城镇居民医保水平跃升,农村清洁工程全面完成……“十二五”期间,临潭大力实施的一项项民生工程,得到了群众的认可与支持;一件件实事,如篇篇幸福乐章温暖着千家万户。

安居和乐业,这是百姓的朴素愿望。保障和改善民生,这是党和政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五年来,临潭县高度重视解决人民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问题。落实民生实事127件,民生方面的投入占到县级财政支出的81%以上。主要有——

解决了2586名大中专毕业生就业问题;

全面实施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农村低保年平均保障标准达到1723元,人均月补助水平达到144元,城市低保月平均保障标准达到328元;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基本养老、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保障水平不断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覆盖,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全面推行,社会救助体系正逐步形成;

争取保障性安居工程8122套(户)39.67万平方米,总投资6.4亿元。实施农牧村危房改造12830户,总投资5.98亿元;全县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31平方米,比“十一五”末增加近12.1平方米,城镇化率达到20.4%;

新建、改扩建学校88所,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79%以上,高中毛入学率达到77%,农牧民职业技能年培训2000人次以上,职业技能鉴定2000人次以上,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覆盖面达到100 %。引进、招考、聘用紧缺学科教师549名,教师队伍的数量结构更趋合理;

完善卫生计生服务体系,新扩建县级医院3所,新建村卫生室120所,新改建乡镇卫生院12所;

“十二五”末,有12.6万农牧民参加了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9.1%;

累计建设乡镇综合文化站16个、农牧民书屋131个、寺庙书屋45个、乡村舞台98个,“三馆一站”免费开放,广播电视“户户通”、“村村通”工程扎实推进,综合覆盖率达到100%。

“十二五”期间,临潭县基层政权建设逐步完善。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政策规定,根据实际需求,逐步改善基层办公条件。全面完成了今年21个农牧村村级综合服务中心的建设任务,全县141个行政村村级服务中心实现了全覆盖;去年下达的长川、三岔、店子等5个乡镇干部职工周转房已全部开工建设并完成了主体工程,其余11个乡镇的干部职工周转房已全部建成,部分已投入使用;古战、卓洛、王旗等乡镇的办公用房已建成,即将投入使用。以上项目的实施,极大地改善了基层干部的办公条件和生活环境,激发了基层干部工作的积极性。

同时,临潭县统计、地震、气象、外事侨务、地方志、档案、信访、老龄、红十字、妇女儿童及双拥共建等工作成效显著。

看基础建设——基础建设扎实推进,强力支撑城乡巨变

“十二五”以来,临潭县委、县政府抢抓政策机遇,大力推进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城乡面貌不断得到改善。

五年来,全县16个乡镇规划全覆盖,编制了43个村庄规划——

争取重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22项,总投资6.2亿元,累计完成投资3.6亿元;

投入1.7亿元实施了城区特色化改造及“五化”工程;

投资8.83亿元,完成省道S306线岷合公路(临潭段)二级升等改造、省道S311线冶峡隧道及接线工程、合作至冶力关二级公路、72条建制村通畅水泥路、2条通林区道路、11项岷县漳县6.6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国道248线冶力关至新城段已开工建设,完成了272个自然村巷道硬化,建制村道路通畅率达100%;

水利设施建设。共投入5.3亿元,重点实施了冶木河、干戈河、斜藏沟、洮河干流洮滨段等流域防洪堤建设项目。集中力量实施了重点乡镇道路及供水、集中供热、污水处理、垃圾无害化处理等市政基础设施项目。投资1.84亿元引洮入潭工程已基本建成;

投资6557万元,改造升级农网线路369公里,水电输送瓶颈得到有效解决。天然气长输管道正式通气。架设通信光缆540公里,全县行政村通讯网络覆盖率达到100%、宽带覆盖率达到57.5%。

灾后重建全面完成,受灾群众安居乐业。“7·22”地震灾后重建项目74项,总投资6.1亿元,其中:四中校舍、王旗乡陈旗学区校舍等17个教育项目已通过县级验收,正在进行决算审计;王旗、三岔、扁都等4个卫生院及79个村级卫生室建设项目,王旗、三岔、店子、石门等5个防洪工程和生态修复等方面的27个项目已通过县级验收,14个乡镇的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民房建设、基层政权、产业扶贫等方面的22项已全部建成;居民住房重建4330户、维修加固10772户已全部完成;冶力关池沟、葸家庄2个集中安置点项目住房以及附属设施已全部完工。

看生态文明建设——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新临潭

保护生态环境、进行生态文明建设,关系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民意所在、民心所向。生态环境问题日益成为最关心的民生问题,从“盼温饱”到“盼环保”,从“求生存”到“求生态”,是每个人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人们对生态环境的建设和关注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临潭在生态环境治理上也下足了功夫。

“十二五”期间,临潭县围绕生态屏障建设和打造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平台,启动实施了全县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建设规划,实施了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游牧民定居工程等建设项目以及退牧还草、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等生态项目,加快实施了一批与生态保护关联度高的农牧村基础条件改善项目和产业项目。

五年,全县累计实施了小流域治理工程等23个生态项目,总投资7945万元,累计完成天然林管护面积33.8万亩,封山育林1.8万亩,重点公益林管护6.4万亩,建设生态林2万亩,修建水保林46公顷。累计种植多年生优质牧草7.5万亩,草场围栏65万亩,补播改良42万亩,围栏20万亩,鼠害防治5.2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3.68%。

同时,为深入贯彻“生态立州”战略,2015年临潭县高度重视,立足实际,认真谋划生态文明示范村建设总体思路,按照坚持“规划先行、就地改造”两大原则,在冶力关镇等12个乡镇17个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利、群众积极性高、有先行建设基础条件,建成后能够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的自然村社,启动了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升农村生活质量、带动农牧民增收致富为目标,以综合整治环境卫生、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和生态环保建设为主要内容的生态文明示范村分类创建工作,对全州起到了引领示范作用。

17个示范村涉及群众2190户9686人,总投资25468万元。通过项目的实施,使示范村基础设施和农牧民群众生活质量进一步得到提升,促进了资源利用,拓展了增收渠道,实现了村庄的美化整洁,为全县生态文明示范村建设积累了经验,树立了样板,发挥了良好的示范引领作用,实现了人与自然协调可持续发展,加快了农牧村奔小康步伐。

漫漫生态路,壮哉临潭梦。

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是关键。只要我们遵循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勠力同心、久久为功,蓝天常在、青山常在、绿水常在的美丽临潭愿景可期。

后记

走进临潭,走在乡间小道上,一座座崭新的瓦房拔地而起;一项项惠民项目遍地开花;一条条硬化道路平展开阔;一所所漂亮的学校里书声琅琅,孩子们嬉笑玩闹,撒落一串银玲般的笑声;老人们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淡然而温暖……

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

走进临潭,我们走在这片交织着汗水与欣喜的土地上,心里油然而生敬意。

临潭,这是一片负载着光荣与梦想的土地。

回顾“十二五”,五年是历史长河中的一瞬。

收官“十二五”,临潭给历史、给百姓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开局“十三五”,临潭又将踏上追赶超越的新征程。

新闻推荐

省交通运输厅***工作组赴范家咀村“送温暖”

本报讯(通讯员薛高寿黄晟王富军)3月2日至3日,省交通运输厅***工作组深入临潭县范家咀村开展“送温暖”活动,为30户***帮扶户每户送去1袋大米,20斤菜籽油。...

临潭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临潭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