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读书,穷根难除”
两会故事“不读书,穷根难除”
本报记者 朱 婕
嗓门洪亮,神情爽朗,这是全国政协委员、甘南州政协副主席丁目迪给人的第一印象。
丁目迪能说一口流利英语。他笑称,因自己“识字不多”,所以把大量的精力和时间都花在了兴办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上。在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上,丁目迪委员说得最多的,也是“要加大发展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力度”。
丁目迪,回族,家乡在甘南州临潭县,身世颇具传奇色彩。幼年辍学、历经岁月磨练,饱尝人生艰辛。改革开放后,他开始经商,先后创办了临潭县侨联贸易中心和甘肃省穆斯林华侨有限公司,并于1993年在沙特港口城市吉达开设了甘肃省第一家驻沙特企业——“甘肃省穆斯林华侨有限公司吉达分公司”,把甘肃的轻工业产品和日用百货销往阿拉伯市场,使甘肃的商品首次在沙特打开了销路。
在经商过程中,令丁目迪深感苦恼的是文化知识的缺乏:有时连合同也不会签,吃了不少亏。有次在巴基斯坦转机,因为不懂外语,在机场从下午一直滞留到凌晨4时……这些经历,让他深刻认识到了知识的重要性,也促使他下决心把正处在上升期的生意交给哥哥打理,自己开始为少数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尽心尽力。
临潭县经济发展滞后,少数民族人才更为匮乏。丁目迪向县里建议增建一所民族中学,他多方奔走,先后筹措资金58万元。1992年8月,占地29亩的临潭县回族中学落成了,第一批400多名回、汉、藏族少年走进了宽敞明亮的教室。
1994年,他又倡导成立了“临潭县回族教育基金会”,先后救助了数十名不同民族因贫困而辍学的中小学生重返校园,资助家乡的20多名有志青年分别到沙特阿拉伯、巴基斯坦、马来西亚等国家学习。
当选为政协委员后,丁目迪多次在有关会议上大声疾呼要改善民族贫困地区文化教育滞后的现状,先后为甘南州争取了370多万元的教育资金。
“不读书,穷根难除”,这是丁目迪常说的话。他说:“我尽我所能让家乡的面貌发生变化,通过扶持教育让家乡发生变化,这条路,我会坚定地走下去。”
(本报北京3月7日电)
新闻推荐
在抗震救灾中践行群众路线在岷县漳县6.6级地震中,甘南藏族自治州各级干部全力帮助受灾群众渡难关、解难题,在抗震救灾中践行群众路线。受地震影响,临潭县新城镇端阳沟村小族社泥石流易发点和晏家堡...
临潭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临潭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