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羚城幸福长
本报记者赵梅
1998年1月1日,全国藏区草原上第一个县级市——合作市诞生。20年来,合作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以富民强市为根本,着力推进经济、文化、社会发展新跨越,全市呈现城乡面貌日新月异、项目拉动成效显著、特色畜牧业初具规模、农牧村经济稳步发展、优势产业强劲发展、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民计民生持续改善、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的可喜局面。
一条条道路宽敞整洁,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一座座住宅小区、商贸街区散发魅力……如今,合作这个地处青藏高原边缘,以传统农牧业经济为主的高原小镇,拥有了“高原新城”的崭新名片。
多年来,合作市始终不渝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主动适应新常态,适时调整发展战略,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加快建设“生态合作、旅游合作、幸福合作、平安合作、正气合作”,全力打造“大美羚城、高原明珠城市”,深入开展“城市建设管理提升年”“旅游发展年”“工作落实年”“党建提升年”“项目建设年”等工作,奋力开创了经济稳步增长、改革有序推进、社会和谐稳定、民生持续改善、民族团结进步、政治生态优化的新局面,先后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全省双拥模范城、省级卫生城市、省级文明城市称号。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建市以来,合作市加快推进生态建设,精心打造绿色名片,厚植生态优势,挖掘生态潜力,释放生态效益。
自2000年实施退耕还林以来,合作市完成退耕还林9.15万亩,面山绿化4.07万亩,退耕还林1万亩,荒山造林6.05万亩,封山育林4.1万亩,建设绿色生态长廊23.6公里。整合资金3.4亿元建成生态文明示范村10个、建设生态文明小康村50个。“十三五”期间,合作市提出了为期10年的《面山生态环境修复与保护工程规划》,向着创建“国家园林绿化城市”目标迈进。同时,全力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城区污水处理率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均达到100%,城区空气质量明显改善,并持续推进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切实推动了城乡整体面貌由城市“盆景芬芳”向城乡“花开满园”的转变。
在此基础上,合作市逐步完善了一批旅游配套设施,谋划了一批旅游发展项目,大力发展旅游特色产业。通过不断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完成旅游项目建设资金投入3亿多元,全面启动了“当周神山藏文化国际生态旅游体验区”建设项目。旅游功能日臻完善,旅游特色日趋鲜明,旅游发展环境明显好转,旅游接待条件不断改善。(转3版)
新闻推荐
省政府质量工作考核组实地核查我州质量工作完成情况本报讯(记者加次力)近日,省政府质量工作考核第六组在省旅游发展委员会副巡视员张华的带领下,对我州2017年度质量工作完成情况进行实...
合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合作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