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藏村好支书“阿哥增福”

甘肃日报 2017-06-19 08:54 大字

本报记者赵梅

不久前,“阿哥增福”即将退休的消息在合作市佐盖曼玛乡克莫村不胫而走。

“阿哥增福办事公平公道,处事周到认真,脑子又活,我还想跟着他大干一场呢!”“阿哥增福要是走了,我的磨坊扩建项目会不会停掉?”“我们的电商才起步,他走了谁去对接商家啊?”

能不能想办法留住“阿哥增福”?村民们开始群策群力想办法。他们用不太流利的汉语说:“‘阿哥增福\’的好说不完!”

克莫村位于草原深处的合作市佐盖曼玛乡东部,距乡政府5公里,辖尕日、克莫、其麦、完玛4个自然村,113户668人,其中低保户45户240人,是半农半牧区。

在这个藏族人口占90%的藏寨里,人们舍不得的“阿哥增福”——辛增福是这里的村党支部书记。自1974年任村委会主任到1977年出任党支部书记至今,他已经在村里工作了43个年头,拿他的话来说,这里是他挥洒汗水和青春的地方,就是他的家。

因此,村里无论老幼、男女都亲切地称他为“阿哥增福”。

辛增福今年66岁,他家自祖父辈便从临夏迁到了克莫村。虽然是汉族,从小在藏村长大的辛增福却从来没有感到民族不同有什么不一样,他的藏语甚至讲得比汉语还流畅。

辛增福曾应征入伍当过兵,4年的军旅生涯不仅磨炼了他的意志,也锻造了他雷厉风行、敢做敢当、铁面无私、认真严谨的工作作风。李紫恒是佐盖曼玛乡的干部,自工作以来就下派到克莫村驻队。他还清楚地记得,2015年在修建完玛村至日色村村道时,辛增福时时关注施工进展,就连砂子、水泥等细节问题也不放过。新来的驻村干部和乡干部手里,都有一份克莫村的草山、田地和住房地图。而这,是辛增福43年积累的成果。

任村干部期间,退伍的辛增福有机会离开克莫村去外头闯,也有机会到运输公司学驾驶。但是,他把很多机会都让给了别人,自己却始终如一,留在克莫村。克莫村有党员36名,如何把党员的力量拧成一股绳,凝聚人心,在带领群众脱贫致富,产业发展,维护稳定上发挥作用,是“阿哥增福”一直思考并努力的方向。

走进克莫村电商服务点,柜台上陈列着蕨麻、糌粑粉、高原菇、曲拉、酥油等当地特色产品。“我去年光糌粑的收入就是1.5万元。”服务点负责人尕尔藏和“阿哥增福”同龄,他说自己年纪大了,不能外出打工,“阿哥增福”了解了他的实际情况,2015年下半年,便协调帮扶单位设置了电商服务点,村民们可以通过电子商务销售特色产品。

今年62岁的克莫村村民昂代家世代以水磨为生,在“阿哥增福”的帮助下,他正在院子里修建电动石磨。“石磨糌粑粉已经到网上销售了,现在就是货跟不上,这两座电石磨建好后就不成问题了!”昂代激动地说,“阿哥增福”不仅让他的糌粑走上了电商之路,而且在扩建、维修方面帮他多处协调,现在磨坊已经完成了基础建设,他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克莫村土地贫瘠,以前青稞亩产在270斤左右,去年,在“阿哥增福”的协调下,引进了22吨青稞良种,播种了1222亩,到秋收时亩产达到了500斤。今年的种植面积扩大到15000亩了。

“如今的克莫村和以前简直没法比,坑洼狭窄的泥土路变成了干净宽敞的水泥路”“村民们的旧房子全成了藏族特色浓郁的新房”……说起“阿哥增福”,村民们你一言我一语:“这一切变化都离不开‘阿哥增福\’千方百计的努力!”

在任村党支部书记期间,铁面无私、公平公正,为“阿哥增福”获得了更多的好口碑。2013年,为了妥善公平地解决好低保户资格取消这一问题,“阿哥增福”组织干部们拿着投票箱,一个自然村一个自然村地跑,挨家挨户讲解政策,开展投票,最终确定了不符合要求的被取消的人选,得到了广大村民的一致认可。在“阿哥增福”的努力下,克莫村党支部的凝聚力不断增强,全村农牧民群众的心都向村党支部聚拢,向脱贫致富看齐。

临近退休,说起最大的心愿,“阿哥增福”说,他想把克莫村最后一条没有硬化的村道硬化了……多年来,在“阿哥增福”的带领下,克莫村党支部多次荣获甘南州、合作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阿哥增福”也被授予“先进个人”和“优秀共产党员”。

新闻推荐

唐仁健在甘南临夏定西调研时强调 提振精气神苦干实干加油干 倾力打造“两个共同示范区”

唐仁健在甘南临夏定西调研时强调提振精气神苦干实干加油干倾力打造“两个共同示范区”本报定西5月11日讯(记者吕宝林)5月9日至11日,省委副书记、省长唐仁健在甘南、临夏和定西等市州调研。他强调,要...

合作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合作市,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