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干了快10年28名教师有无编制是个问号 甘南州委、甘南州信访部门对此事督办,临潭县正在召开会议研讨解决此事

西部商报 2016-09-07 00:00 大字

(记者 窦文杰) 发文分配的教师为何成为临时聘用人员?同一个政府文件,为何有了两个不同的版本?这是甘南州临潭县多名中小学教师当下正在经历的事情。据了解,临潭县在2007年和2008年作出决定,将84名师范类毕业生分配到教师紧缺的学校任教,可在三年之后他们被告知是没有编制的聘用教师。2015年,更加蹊跷的事情出现了,同一文号的文件出现两种不同版本,给他们身份蒙上了一层新的迷雾。对此临潭县相关部门回应,目前甘南州委、甘南州信访部门对此事督办,临潭县委县政府正在召开专题会议研讨解决此事。   

28名“分配”教师10年无编制

30余岁的杨红玉毕业于甘肃民族师范学院,在教学岗位上工作了近十年,但却一直没有拿到正式的教学编制,也没有医保。据了解,2007年7月,杨红玉与申永林、王芳等46名毕业生到甘南州人事局报到后,他们的档案信息由州人事局转到临潭县人事局,2008年秋季开学后,临潭县教育局将他们分配到临潭县的27所学校任教。

按照相关规定,作为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教师入职后应该签订合同,并且按照规定享受事业单位的相关待遇。3年后,同年被分配到甘南州合作市、卓尼县、舟曲县的同一批毕业生已经“转正”,杨红玉他们找到当地教育主管部门了解情况时,却被告知他们是没有编制的聘用人员。“当时也没有签订什么合同,从2007年的9月份到2010年,我们都是每个月540元的工资,从2010年到现在,每个月的工资是1000元。”杨红玉称。

“我们当年是以公办教师的身份分配下来的,后来被告知成了临时工”,这样的现实让杨红玉他们无法接受。随后记者了解到,2007年、2008年临潭共分配84名师范教师,迫于生计,近几年已有54名教师放弃了教学岗位,只剩下杨红玉等28名热爱教学的老师,仍在教学第一线。   

两份同号文件 一份“分配”一份“聘用”

2015年5月事关当年84人人事状况的两份文件意外流出,再次让这批教师的人事“身份”蒙上迷雾。西部商报记者看到,两份流出的文件分别为潭教人字(2007)9号文件即《临潭县教育局关于2006年师范类英语专业毕业生分配工作的通知》和《潭教人字(2008)36号》文件即《临潭县教育局关于师范类毕业生申永林等46名同志分配工作的通知》,两份文件均显示抄送县委领导等部门的主题为“分配”。

而之前教师们从教育局得到的同号文件却有迥然不同的表述,记者看到,另两份由教育局出具的《潭教人字(2007)9号》文件和《潭教人字(2008)36号》文件,分别命名为《临潭县教育局关于2007年师范类英语专业毕业生工作安排的通知》和《临潭县教育局关于师范类毕业生申永林等46名同志工作安排的通知》,主题均为“聘用”。此外,这两个同号不同内容的文件所涉老师人员姓名也有着微小变化。   

两份分配文件的出现,让煎熬了近十年的教师们认为,临潭县政府和教育局在当初就对他们隐瞒了没有编制的事实。教师们也曾向县上相关部门进行反映,但对方称已向县委县政府领导汇报,但迟迟没有合理的答复。

临潭县召开专题会议研讨解决此事

2016年9月6日,西部商报记者多方联系到临潭县教育局局长杨建国,就相关问题试图向其求证,没有得到杨的回复。记者再次联系到临潭县教育局党委书记李志文,他称这件事县上解决,其余的事情他不想向记者多说。

记者从临潭县信访局了解到,该起事件由甘南州委、甘南州信访部门督办,目前临潭县委县政府正在召开专题会议,研讨解决此事。

新闻推荐

运毒 14公斤主犯被判死刑

兰州晚报讯(记者许沛洁)运输公斤毒品,得手好处费3万至5万不等,几名东乡族被告人,确实为此铤而走险。昨日,兰州中院一审宣判,以运输毒品罪判处主犯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公诉机关指控,年月,被告人马牙黑牙...

合作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合作市,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